摘要:高考结束那年,云南小摊上一抹翠绿晃得人挪不开眼,掏钱、套腕、回家,一气呵成。
高考结束那年,云南小摊上一抹翠绿晃得人挪不开眼,掏钱、套腕、回家,一气呵成。
可不到半年,镯子像被抽走灵魂,灰扑扑地趴在手腕上。
导购那句“玉吸走你体内毒素”在耳边回荡多年,直到某天刷到科普视频才恍然大悟——哪有什么排毒,纯粹是翡翠太“嫩”,铁锰遇汗氧化,颜色说跑就跑。
翡翠的翻车现场不止这一处。
硬玉晶体再硬,也架不住微裂隙里偷偷吸水吸油,时间一长,种水变干、色根发暗,中低端货尤其明显。
想让它长寿?
洗澡、洗碗、喷香水时记得摘,清水软布轻擦比啥都管用。
老坑高冰能扛久一点,可价格直接劝退普通人。
和田玉完全是另一条赛道。
透闪石结构密到滴水不进,皮脂渗进去反而抛光,越盘越油,像给玉喂饭。
乾隆要是活到今天,估计得把翡翠打入冷宫——他爱的那点艳绿,在儒释道眼里太张扬,“君子如玉”说的可是和田玉那种不声张的温柔。
故宫里那些羊脂摆件,八百年前就懂什么叫低调奢华。
现在年轻人买玉早就不追“白到晃眼”。
藕粉、烟紫、糖玉甚至带皮俏色的“猕猴桃”“芝麻糊”通通上桌,设计师把糖色雕成小熊脚印,谁还管是不是教科书级羊脂?
直播间里一串藕粉手串三百块,配汉服拍照出片率百分百,文化厚重感?
先让钱包喘口气再说。
翡翠市场这两年过山车。
前年一块冰阳绿蛋面拍到七位数,今年同品质流拍三次。
热钱退潮后,藏家开始盯老坑种水,至少不会戴两年变“大理石”。
和田玉反而稳如老狗,原料涨归涨,成品价格没离谱到离谱,年轻人愿意为“能戴出门的文物”买单。
至于“玉养人”?
别指望它替你解毒。
微量元素靠皮肤吸收?
不如喝杯牛奶实在。
真正被滋养的是心情——烦躁时盘两下,比刷短视频解压。
玉没变,是人学会了和它和平共处。
当年那只变灰的翡翠镯子?
早被压箱底。
现在手腕上戴的是烟紫和田玉,颜色像傍晚的云,越看越像自己——没那么完美,但足够真实。
来源:不凡小羊2V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