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要说起“罗家将”,大伙儿眼前浮现的,往往不是哪本正儿八经的史书,而是那些热热闹闹的评书、脍炙人口的电视剧。说唐朝的故事,不知怎的就离不开这家子人——明明摆着一群虚构人物,却偏能在悠久历史里混得有鼻子有眼儿。哪怕你不是武侠迷,小时候跟着大人蹲过哪怕一回评书摊子,
要说起“罗家将”,大伙儿眼前浮现的,往往不是哪本正儿八经的史书,而是那些热热闹闹的评书、脍炙人口的电视剧。说唐朝的故事,不知怎的就离不开这家子人——明明摆着一群虚构人物,却偏能在悠久历史里混得有鼻子有眼儿。哪怕你不是武侠迷,小时候跟着大人蹲过哪怕一回评书摊子,说不定都听过“罗成单枪匹马闯阵”的段子。可细想想,罗家将到底是历史还是野史?真真假假,有时都懒得深究,反而格外亲切。正是在这种混沌里,他们才活得像咱们身边的人,有千姿百态。
你要说罗成,咱们不夸张地讲,那少年英雄风头可真是盖过不少正经皇亲国戚。他身上有种别人学不来的劲儿:年纪轻轻,胆子够肥,能耐也确实有两下子。坊间传的不少事儿,虽未必靠谱,可将他写得既仗义又带点狠劲。他行事痛快,不拐弯抹角。比如传说里有一次,洛阳城头上打擂,为了替好友张善安出头,他单人独马一挑三,硬是凭着那杆冷艳枪走了个来回。结果嘛,朋友面子挣够,仇家也忌惮他多了几成。说白了,就是那种“你爷们儿敢惹我,后果自负”的调调。可他也太锋芒毕露,顺道得罪了不少人。朋友羡慕他,敌人恨他,连自家父辈也常劝他,别总把一身傲气摆到脸上。
别说,这样的人物搁现实里,多多少少让人讨厌,却偏生受欢迎。大概谁的青春里都曾有过点意气风发,不顾一切的样子。只不过,像罗成这样的,遇到阻碍时下手够狠,翻脸比翻书还快。这种狠劲儿,后来也让他摔了跟头。还有次,传得很广的江淮护镖故事:他为了保一方平安,带队夜涉大江。途中遇到对头设伏,生死一线间,他竟然舍生救同伴,把命差点丢在老水里。事后人们都道他仗义,可也有背后摇头的,说这小子冲动得很,差点连自家祖宗都看不过去。这些杂七杂八的传闻,让罗成的形象,不像史书英雄那么崇高纯粹,却更像亲切的邻家哥哥,不完美但很鲜活。
和他对照的,就得数另一个“红人”——尉迟恭了。这哥们儿年纪比罗成大,起初是瓦岗寨里出了名的老粗,性子老实,靠一把大锤闯江湖。可真到两军交锋,他一贯稳得住,遇事先想着大伙儿。有次涿州城外血战,尉迟恭眼见罗成陷于重围,不声不响领着亲兵杀出血路,愣是把罗成救了出来。事后,别人口口相传,说“千军万马里,就他最仗义。”而罗成虽嘴上不服软,私下却佩服极了。你看,这种人情世故,也就只有虚虚实实的小说、民间本事能写活了。
说起来,罗家将和尉迟家、程家的恩怨,比起什么苏烈、薛仁贵,来得更亲切也更混杂。哪家世仇不是因为一点小事起头?据说罗艺曾拒绝朝廷赐婚,结果被人记恨三年,差点家里鸡犬不宁。后来兄弟们联手闯荡天下,还总记着那桩“旧账”,大家没明说,却总互相较劲。其实回头看看,这种事古今皆有,咱们身边哪家没点陈芝麻烂谷子的旧事?只不过,到了小说里,就被渲染得热火朝天,谁也说不清到底谁对谁错。
讲到家族传承,很多老故事都爱写“枪法世袭”。可事实往往不像书里那样堂皇。有段时间,罗艺拼死想把自家枪术传给罗成,可小罗哪有那心思天天练?偷懒摸鱼的时候多,还动不动跟着朋友们打抱不平。可到了真遇见事儿,他却能脱口而出几招家传绝学,让外人背后都在咂舌。咱们现在细想,人这一辈子的本事,往往真是半推半就学会的,急用时才显得有用。也许老罗看着自家儿子混小子一个,心里又气又骄傲。这种微妙关系,不正是千家万户父子间的真实写照?写进小说才那么招人共鸣。
不过,家族争斗和兄弟义气之外,罗家将故事一直有种浓重的迷雾。最妙的是,这种迷雾永远让人觉得,世间正义未必非黑即白。罗成世事不深,常以“以暴制暴”自居,殊不知江湖险恶,老是靠狠劲总有一天会吃亏。就像有回他独自去摆平闹事的山贼,本以为凭身手可以轻松解决,没料到山贼其实暗藏高人险棋,差点命丧当场。这一劫下来,他整个人都变得沉默了许多。谁还不是在挫败里长记性,哪能一直少年气盛?
有意思的是,虽然罗家将只是小说里的设定,咱们生活里却总能找到影子。有的人一辈子图个快意恩仇,结果落得个四处碰壁,还常为亲人添堵。有的人为了家族名声,死撑着面子,最后却发现最在意的其实是有没有人能续自己这口老气。这种矛盾和牵挂,却天天出现在楼下大爷茶余饭后的八卦里,毫无稀奇。
更有一点,一些罗家将的故事,被说书人悄悄加料,夹杂了当地的风俗人情。像河南一带的“罗槐树下许愿”,据说就是借了“罗家忠义”的噱头,说得大姑娘小伙抢着去系红绳。其实,这些风俗未必和正史挂钩,但写进村头巷尾的传说里,也算另种活法。谁说虚构不能造福一方?
你问我,这样的故事到底值不值得信?我觉得,信也好、不信也罢,无非是让人心里有根弦,遇到难处能有个“少年罗成”,在脑海里支撑一下。少年意气也罢,老成持重也罢,轮到自己总会犯错。可谁能保证,哪天就没自己的“罗家将时刻”呢?到那时,是不是也要想想,自己会不会变成故事里那种张扬但不圆滑、有江湖气又有家常味的人?
说到底,不管罗家将是小说胡编还是真实人物,咱们最想听不就是“咋活个明白,有没有靠得住的义气”?所以,别急着把故事讲圆满。罗成们未必都能全身而退,罗艺们守的老规矩终归也会老去。可他们那些奔腾热血的日子,不知该让谁续写下去。唉,说不定哪天咱们茶桌前的话题换成自己,也能讲出一段不输罗家的热闹史呢——你说,是不是这么回事?
来源:轩辕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