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地变“聚宝盆”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02 18:13 1

摘要:在辛寨街道,一片曾经的荒地上,1979年出生的“新农人”张竹丽正用“大棚西瓜+生态养鹅”的循环农业模式,书写着“一亩地三茬瓜、一片秧一群鹅”的致富故事。

在辛寨街道,一片曾经的荒地上,1979年出生的“新农人”张竹丽正用“大棚西瓜+生态养鹅”的循环农业模式,书写着“一亩地三茬瓜、一片秧一群鹅”的致富故事。

“60年轮回”的西瓜经:荒地种出“冰糖子”

走进辛寨街道的昭欣生态现代农业大棚,翠绿的西瓜藤蔓间点缀着浑圆的果实,不远处成群的白鹅正啄食着切碎的瓜秧。“这片地荒了多年,但老辈人说这片地60多年前种的西瓜特别甜,我们就想试试。”张竹丽介绍,2023年冬天,她承包50亩荒地,建起12个温室大棚,种植高端“冰糖子”西瓜。

与传统种植不同,这里的西瓜全部使用发酵鹅粪、豆渣等有机肥,一年可收三茬。“甜度能达到14度以上,亩产约5000斤,比普通西瓜价格高一倍。”张竹丽算了一笔账:通过批发、采摘零售和抖音电商,头茬西瓜3月前上市便供不应求,9个瓜棚预计年收入超20万元。

“瓜秧喂鹅,鹅粪肥田”的生态账

循环农业的关键在于“变废为宝”。西瓜采收后的藤蔓经粉碎成为鹅的饲料,鹅群60天出栏,粪便发酵后反哺瓜田。“鹅吃瓜秧省下15%饲料成本,有机肥又让土壤有机质含量翻了一番。”养殖户姜鹏告诉记者,街道还引入农业专家指导发酵技术,确保肥效和安全。

街道农技站专家刘昶评价:“这种模式解决了大棚种植常见的土壤板结问题,还能减少病虫害,每亩综合收益增加30%以上。”目前,该基地配套种植樱桃、蜜薯等作物,正尝试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休闲农业新模式。

政策赋能:从“新农人”到“兴农人”

辛寨街道的实践,正是我县落实强化农业科技支撑的缩影。街道农综办主任宋林介绍:“我们着重培养‘新农人’整合荒地资源,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只隔着一颗创新的心。当‘新农人’遇上好政策,传统农业才能焕发出无限可能。目前,当地已培养60余名‘新农人’,季节性用工带动周边31个村庄1500余名村民增收。”

本文来自【临朐县融媒体中心】,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