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明天,是属于这群人的节日他们以三尺讲台为舟,以毕生心血为桨载着无数求知的目光驶向远方他们以粉笔为犁,以信念为种将每一缕文脉延绵把光揉进我们眺望世界的眼眸里无限闪耀他们,并未远去早已将“格物致知”精神融在太湖的涟漪里藏在东林书院的墨香里漫进每一间书声琅琅的教室里
明天,是属于这群人的节日
他们
以三尺讲台为舟,以毕生心血为桨
载着无数求知的目光驶向远方
他们
以粉笔为犁,以信念为种
将每一缕文脉延绵
把光揉进我们眺望世界的眼眸里
无限闪耀
他们,并未远去
早已将“格物致知”精神
融在太湖的涟漪里藏在东林书院的墨香里
漫进每一间书声琅琅的教室里
轻轻地翻开的书页
我们依旧能够看见他们的身影
……
他是“程门立雪”的杨时
携一尺霜雪入无锡
在东林书院植下十八载春风
“吾道南矣”的赞叹穿越千年
道南祠的香火里,师者如灯
照见文脉永续,薪火长明
他是“东林先生”顾宪成
一生正直敢谏、公正廉明
以“天下兴亡”为志,播撒真知火种
以“廉洁自律、经世致用”为宗旨
培育了大批廉洁之士
那句 “风声雨声读书声” 穿越百年
化作师者箴言,在梁溪畔生生不息
他是“现代科教文明先驱”胡雨人
坚定教育救国的信念
于锡邑启民智、兴教育
先后发起创建了“天授乡公学”“胡氏公学”
“无锡县立女子师范学校”“天上市村前图书馆”等新式教育机构
敲响近代乡村教育的“第一声钟响”
无锡的文脉因他更绵长
他是“国学脊梁”唐文治
于乱世守文脉,创无锡国专
叩击经典,育经世之才
他双目失明后仍坚持授课
凭记忆讲授儒家经典
展现了传统士人的坚韧风骨
独创“唐调”吟诵古文,影响深远
是他,让国学根脉在江南深扎
他是“国学守望者”钱穆
不以学识渊博自许
始终怀着为中国文化赓续命脉的情怀
以“文史相融”立教
坚持国人必须对本国历史保有“温情与敬意”
凭“经世致用”传薪
借典籍叩击学子文化根魂
以教育传承民族精神
他是“文理大师”顾毓琇
学贯中西,博古通今
执粉笔解数理难题
握毛笔书诗文雅韵
拨琴弦育审美初心
推动科技与艺术结合
在无锡参与教育改革
他的最大特色
莫过于“文理兼修”的学术造诣
让枯燥公式与鲜活文韵撞出火花
鼓励学子既懂科技之真
亦怀人文之善、艺术之美
他是“文史巨匠”钱锺书
他的一生,是一部浓缩的中国现代文化史
他用博学、多才、幽默的笔触
描绘了人性、社会和文化的丰富画卷
他的指尖携着墨香与哲思
以《管锥编》打通中西文论
践行“因文求世”的研究范式
在育人之路上,他如一位温润的引航者
以跨文化对话拓展学术边界
让他们不止于通晓文史的深邃
更能涵养思辨的锐度、怀揣人文的温度
让育人的初心,在时光里始终温热
回望先贤的足迹
无锡的教育史
就是一部由无数大家用坚守与智慧
写就的恢弘长卷
而今
无锡先贤的教育火种
穿越百年
终在现代教师们的手中薪火绵延
你们的每一次俯身讲解
每一回灯下备课
都是对“立德树人”初心的践行
让这座城市的教育之光
在岁月长河中熠熠生辉
明天,让我们一起
致敬当下每一位接过火种的教育者
祝他们教师节快乐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