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同样在薛店镇使郎庙村,种植大户张鹏鹏的麦田里,平行行走式药、肥、水一体机正高效作业。张鹏鹏介绍,以前浇100亩地至少需要5人,耗时7到8天。安装一体机后,他一人4天就能完成,节水率达40%,还能结合灌溉追肥、施药,真正实现了省工省时省力。智能化设备的广泛应用,
3月27日,走进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薛店镇狮子口村,郏县润田小麦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利峰正熟练操控无人机进行“一喷三防”。
王利峰介绍,以前打药全靠人工,不仅费时费力,还容易喷洒不均匀。现在有了无人机,不仅喷的快还均匀,一天能喷施300至500亩地,每亩还可节省成本15元。
同样在薛店镇使郎庙村,种植大户张鹏鹏的麦田里,平行行走式药、肥、水一体机正高效作业。张鹏鹏介绍,以前浇100亩地至少需要5人,耗时7到8天。安装一体机后,他一人4天就能完成,节水率达40%,还能结合灌溉追肥、施药,真正实现了省工省时省力。智能化设备的广泛应用,有效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人力投入,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筑牢根基。
近年来,郏县积极推动智慧农业发展,构建起“天、空、地”一体化服务体系。植保无人机飞防、平行行走式水肥药一体机、指针式灌溉设备以及病虫智能测报系统等智能化设施广泛应用,为农业生产注入了强大的科技动力。
距离薛店镇20公里的姚庄回族乡云河现代农业产业园,物联网系统正实时监测大棚的温湿度、光照等环境参数,农民依据数据精准调整大棚环境,确保农作物在最佳条件下生长。产业园负责人郭向鹏介绍,园区占地1700亩,建有4座智能化模块大棚、14座连栋大棚、18座大型日光棚等设施,常年循环种植甘蓝、羊肚菌、西瓜、青菜等优质农作物,年产值超亿元。每年为周边4乡14村增加村集体经济110余万元,带动700余人就业,人均年增收1.5万元,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在种植模式上,郏县因地制宜,推动农业从单一传统模式向多元化特色农业转型升级,积极采用小麦、辣椒、西瓜等多种套种模式。在白庙乡司楼村,三台辣椒直播机在麦田里正忙碌作业。“当下采用的辣椒机械化直播技术,集旋耕、起垄、铺管、播种、覆土五道工序于一体,作业效率较传统人工提升20倍。机械直播让辣椒出苗率稳定在95%以上,每亩节约成本300元。”郏县辣椒直播合作社负责人李军昌介绍,“麦椒套种”模式既保障了小麦亩产稳定在1200斤,又新增亩均辣椒收入超3000元。
为了做好春管工作,郏县农业农村局提前谋划,派出4个专家指导组、60余名科技人员包村联户开展科技服务,创新推出“线下实地指导+线上技术讲座”模式,指导农户科学开展田间管理。同时,成立“春耕专家团”,根据苗情、墒情、病虫草情等动态变化制定精准技术方案。
在薛店镇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郏县高级农艺师黄俊伟拔除几株小麦,指着小麦根茎部褐变病斑提醒农户:“当前小麦已进入拔节期,这是防治小麦纹枯病、茎基腐病的最后一个窗口期,要结合‘一喷三防’加强防治。”
通过完善推广网络、开展集中培训、进行现场示范等方式,郏县将良种良法普及到千家万户。目前,该县已建设3个科技示范基地,优质良种在主要农作物种植和畜禽养殖中的应用率高达95%以上。截至目前,累计发展“果蔬菌”10万亩,带动就业近10万人,逐步形成了“一县一业”“一镇一特”“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
郏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王铁军介绍,下一步将深化“千万工程”经验,推动数字孪生农田、农业机器人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同时通过“农文旅融合”延伸农业产业链,让智慧农田成为乡村振兴的“金钥匙”,开启郏县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篇章。
来源:郏县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