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石中盐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7 15:22 2

摘要:很久以前,在南方一个小村落里,有个叫阿诚的年轻人。他父母早逝,只留下一间破草屋和一小块盐碱地。村里人都说那块地种不出庄稼,劝他卖掉换点粮食,但阿诚总是摇头:“爹娘留下的,总有用处。”

很久以前,在南方一个小村落里,有个叫阿诚的年轻人。他父母早逝,只留下一间破草屋和一小块盐碱地。村里人都说那块地种不出庄稼,劝他卖掉换点粮食,但阿诚总是摇头:“爹娘留下的,总有用处。”

这年恰逢大旱,庄稼枯死,连井水都干了。村民们只能步行三十里到镇上买盐,许多人因缺盐而浑身无力。阿诚看着心里难受,却也无计可施。

一晚,阿诚梦见父亲对他说:“诚儿,咱家地里有宝,往下挖七尺,能找到救全村的东西。”阿诚惊醒,半信半疑地拿了铁锹到地里。

他挖了整整三天,手掌磨出了血泡,终于在第七尺深处碰到了一块坚硬的大青石。石面光滑如镜,正中有个碗口大的凹坑。失望之余,阿诚累得倒在石边睡着了。

又梦见了父亲:“每日清晨取露水注满石坑,日落时分便能得宝。”

次日拂晓,阿诚收集草叶上的露水,小心注满石坑。日落时分他回到地里,惊见石坑中结着一层晶莹的盐粒!他尝了尝,竟是上好的食盐。

阿诚欣喜若狂,连夜取盐分给村民。大家得救后纷纷问盐从何来,阿诚实言相告,村民感叹:“真是你爹娘在天之灵保佑啊!”

此后,阿诚每日收集露水制盐,不仅解决了全村用盐问题,还能用多余的盐从过路商人那里换些粮食布匹。但他从不囤积,换来的东西总是先分给村里的老人和孩子。

村中有个叫胡二的懒汉,见阿诚得此宝贝眼红不已。一天深夜,他偷偷溜到阿诚地里,想将那青石搬回自家。可无论他怎么用力,石头纹丝不动。胡二恼羞成怒,找来大锤欲将石头砸碎带走。

锤落石响,青石突然迸发耀眼白光,震得胡二摔出三丈远。响声惊动了村民,大家举火赶来时,只见青石已裂成数块,中央空洞里飘出些许盐末,再无神奇之处。

胡二羞愧难当,第二天便悄悄离开了村子。

青石毁了,干旱却仍在继续。村民们嘴上不说,眼里却藏着忧虑。阿诚心中难过,每晚都到破碎的青石前静坐。

第七夜,阿诚对着碎石喃喃自语:“爹娘,是我没守住宝贝,现在该怎么办呢?”

忽然,碎石间飘起点点荧光,在空中聚成父亲模糊的身影:“诚儿,石非宝,心才是。记住石上刻着什么?”

荧光散去,阿诚忙点燃火把仔细查看每块碎石,终于在一片碎块上发现了一行几乎被磨平的小字:“舍己得盐,舍盐得天下。”

阿诚恍然大悟。第二天,他召集村民说:“我知道另有一法可得盐,但需要大家齐心协力。”

他让村民在原来的盐碱地四周挖沟渠,将远处山上仅有的溪水引到地里。又让大家收集尿液浇灌土地——这是阿诚从石头上悟出的道理:盐从水中来,又回归于水。

村民们虽疑,但相信阿诚的为人,都照做了。奇迹发生了:经过特殊处理的地面在烈日下竟慢慢析出盐花!虽然不如石中盐精细,却足以满足需求。

更神奇的是,经过这番处理,第二年那块盐碱地竟能种出耐盐的作物了。年复一年,随着雨水冲刷,土地中的盐分逐渐减少,变得适宜耕种。

阿诚老去时,村庄已因产盐而闻名四方。那块破碎的青石被立在村口,提醒后人:真正的宝藏不是天赐奇迹,而是人心中的善与勤。

石碎盐不尽,心善福自来。这道理,随那盐味,代代相传至今。

来源:陈英说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