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庆阳有着厚重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遗存,资源富集,每一寸土地都埋藏着无价的珍宝,迸发着生命的活力。在数千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不断积累和丰富了各类传统文化艺术,涌现出无数的历史人物,俊彦辈出,古今赓续,对庆阳各个阶段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推动和影响。
庆阳有着厚重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遗存,资源富集,每一寸土地都埋藏着无价的珍宝,迸发着生命的活力。在数千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不断积累和丰富了各类传统文化艺术,涌现出无数的历史人物,俊彦辈出,古今赓续,对庆阳各个阶段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推动和影响。
《庆阳历史文化大观丛书》 庆阳融媒记者 王志龙 摄
面对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黄土层最厚、保存最完整的“天下黄土第一塬”——董志塬,面对如此厚重又绵延数千年的历史,要想详细了解,并不太容易,因为还没有一部既相对全面,又详细系统的书籍来承载和反映这方面的内容,现在却不一样了。
市委、市政府决定,由市委宣传部牵头编撰《庆阳历史文化大观丛书》,最近,这套六卷本的丛书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包含遗址文物卷、民俗非遗卷、名人贤达卷、红色文化卷、文学艺术卷、学术典籍卷,以100多万字的超大容量,以为前人继绝扶衰、为后人存史资政为目的,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文史资料,厚重而详实,全面而系统。
尽管,此前也有这方面的一些书籍,但都比较零散,不系统、不全面,没有形成体系,这套丛书可以说是一部有足够历史长度和文化厚度的庆阳历史文化典籍。无论是站位规划、体量规模、装帧设计,还是编排印刷,都体现出精心、精致和高品质、高质量,置于案头,让人觉得厚重实在,有眼前一亮、心里一热的感觉。
庆阳富有足够的历史长度和文化厚度,是一块厚重又神奇的黄土地,“环江翼龙”和“黄河古象”、中国第一块旧石器出土于此。20万年前,先民们就在这里繁衍生息,7000多年前就有了早期农耕文明,5000多年前,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在此与庆阳先民、中医鼻祖岐伯谈医论道,成就了中华医学元典《黄帝内经》。境内发掘的南佐遗址,是5000年中华文明史的实证之一。
如此厚重独特、神奇神圣的土地,曾发生过许多重大事件,也诞生过各种各样的重要人物,要想详细了解这些已经远去的人和事,是一件并不太容易的事。有了这样一部涵盖方方面面的典籍,就相对容易了许多,也可靠、可信了许多。
华池县南梁红色大景区 (资料图)
遗址文物卷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遗址和文物,庆阳有多少这样的遗址和文物,它们都在什么地方。文物是历史的活化石,是传承文化最好的物质载体。各类遗址也是文物,属于法定的不可移动文物。遗址文物卷是以介绍庆阳各类遗址和馆藏文物为主,将已认定的属于不可移动文物的各类历史遗址和有价值但尚需加强研究和认定的历史遗存统称为遗址,其目的在于“用文物说话、让历史发声”,进一步推动历史遗址、文物的活化利用,让历史文化遗产焕发新光彩,从而揭示庆阳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盘活深厚的文化底蕴,利用好鲜亮的人文资源禀赋,为农业、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服务,也为世人学习了解和充分利用提供便利。
南佐遗址出土的陶簋、白泥堆纹陶罐 (资料图)
民俗非遗卷让我们知道了民俗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庆阳到底有哪些民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民俗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既是区域的,也是全人类的;既是民间的,也是官方的。对其进行抢救与保护、传承与发展、欣赏与研究,具有地域性、民族性、全球性意义。庆阳的民俗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蕴藏丰厚,也具有这样的特性。庆阳属于陇东,位于关陇文化区腹地,地处黄河支流泾渭流域,在秦岭、六盘山、子午岭、横山四周构成的《诗经》秦风与豳风文化带上。这里关陇文化融合,周秦文明兼具。以董志塬为核心,蕴藏着丰富深厚的农耕民俗文化资源,传承着色彩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黄土高原世代传承的“活文物”,是非常重要和相当珍贵的。
千岁香包 特约摄影 黄克义
名人贤达卷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名人,什么是贤达,在历史过往中,庆阳有多少可以称之为名人贤达的人,并让我们有机会和先贤及名人有接触了解的机会。名人就是著名人物,在当时声名远播,名闻四方;在后世史籍留名,代不绝续。贤达是指贤能通达、才高德昭之人。只有闻名且贤达者,方可谓名贤;只有名贤,才可永垂不朽,德范后世。在历史的风云激荡、晴雨变幻中,庆阳人或金戈铁马、驰骋疆场、建功立业,或立于庙堂、心系黎民、安邦治国,或著书立说、妙手丹青、以文化人,或悠游山林、耕读传家、诗书继世,或布衣青囊、悬壶坐堂、诊疾疗伤。在华夏五千年煌煌史册中,庆阳的文臣武将、学人名士、医艺各家,层出不穷、灿若星斗,他们是中华文明传承队列中的掌灯者、传薪者,值得后世敬仰和学习。本卷搜集整理了庆阳籍名贤人物62人,家族六姓,为官庆阳的7人。
红色文化卷让我们进一步探寻庆阳红色文化从何而来,向何去,如何才能更好传承红色文化、赓续红色血脉,将历史潜在的、零散的红色资源转化为整体的现实的育人资源。庆阳作为甘肃重要的革命老区,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20世纪30年代,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庆阳创建了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为党中央和各路长征红军提供了落脚点,为后来八路军主力奔赴抗日前线提供了出发点,成为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完整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两点一存”的重要地位。在这片红色热土上,我们党带领根据地干部群众进行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法治建设和发展经济、教育、文化事业等一系列执政实践。
周祖陵景区 (资料图)
文学艺术卷让我们详细了解了从远古到当代庆阳文学艺术产生和发展变化的过程,对历代文人名士创作,流传于社会上层或见诸史志典籍的古代庆阳文学作品,现代、当代文学艺术作品,有一个系统回顾和观览。这也是对诞生或散落于马莲河、茹河、葫芦河流域及大塬上以文字呈现的历代文学作品和通过油墨色彩、舞乐韵律、演绎装扮等展示的艺术作品,一次全方位的展示,又充分体现了庆阳古今艺术家的杰出创造,为当今人们欣赏和利用提供全面解读,为庆阳文旅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动能,为文学艺术创作寻找源头和动力。
学术典籍卷让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何为学术、典籍及其重要性。典籍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阶段性成果记载,是历代先贤文化创造、思想积淀、技术积累的结晶,也是文化赓续、文脉传承、文运昌盛的载体。一方水土滋养一方人民,一方人民创造一方文化。文化存于载籍,载籍之所传承,则成学术,学术的脉系见证了历史的发展轨迹。
对于肇端于一方的学术脉络之探究,是厘清一方文化发展的简捷路径,也必将对当地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意义。以对文献与学术发展脉络的梳理为主体,以阐述庆阳历代典籍产生的时空要素与文化要义为基本素材,沿着庆阳的典籍这条主线,对庆阳作出全面概述,既有熔铸基础的重要性,又有深化研究的必要性,更有深度利用与传承的紧迫性。
出版这样一部厚重的书籍需要眼光和勇气、责任和担当,更需要博大的胸怀和包容的心态,和对文化艺术事业的无私奉献、热情付出才行。
面对这样一部厚重的丛书,无论你是庆阳本地人,还是庆阳籍工作生活在外地的人,或许你就是外地人,不太了解庆阳。只要你抚净桌面,一杯清茶在握,随手抽出一本,就能实现走进庆阳历史、了解庆阳过往、融入今日庆阳的目的。通过文字和图片去了解庆阳千年的历史发展、厚重的文化积淀,与你感兴趣的人和事对接、交汇、交流。一旦打开这样一部书,你就会思接古今、情越千年,深感庆阳的另一种博大与精深、深厚与辉煌、富足与充实、发展与变化、拼搏与超越、奋斗与自强。
你可以浏览庆阳的遗址文物,找到精神的归属之地;你可以在民俗和非遗里寻见儿时的种种记忆和梦想;你也可以在名人贤达里和他们神交,从他们身上汲取精神的营养和前行的动力;你可以在红色文化里,回顾和追忆往昔的岁月,更加珍惜今日的来之不易;也可以在文学艺术里回味文字千年的穿透力量,感叹翰墨丹青的艺术魅力,享受丝竹管弦千年绝响的余音;在学术典籍里找到精神的支柱和学术的依靠。
岐黄中医药文化博物馆 (资料图)
当然,庆阳是持续发展变化的,而且是迅速发展变化的。这部书只是对庆阳的过往和一个阶段粗线条的总结和回顾,当你合上这部书的瞬间,庆阳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因为今天的庆阳又有了更高、更新的视野和定位,有了新的开拓思维和奋进者的足迹。农耕之源、岐黄故里、红色圣地、能化新都、中国算谷是庆阳五张崭新而响亮的名片。
农耕之源是庆阳的文明气象,岐黄故里是庆阳的文化标识,红色圣地是庆阳的精神气质,能化新都是庆阳的美好未来,中国算谷是庆阳的时代形象。
我们有更多理由期待着新时代、新征程,新形势、新任务下,庆阳的另一种精彩和华章、创造和书写、博大和包容、责任和担当。
来源:庆阳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