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伯太空望远镜发现迄今为止最像地球的行星,距离地球仅40光年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9 18:50 1

摘要:在距离地球约40光年(约378万亿公里)的宝瓶座深处,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JWST)捕捉到了一缕极其微弱但意义非凡的光。经过复杂的分析,一个由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天文学家瑞安·麦克唐纳(Ryan MacDonald)领导的团队宣布,他们在一颗名为TRAPPI

在距离地球约40光年(约378万亿公里)的宝瓶座深处,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JWST)捕捉到了一缕极其微弱但意义非凡的光。经过复杂的分析,一个由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天文学家瑞安·麦克唐纳(Ryan MacDonald)领导的团队宣布,他们在一颗名为TRAPPIST-1e的系外行星上,发现了迄今为止最令人信服的大气层存在的初步证据。这些数据暗示,这颗大小与地球相仿的岩石行星,可能拥有一个以氮气为主的浓厚大气层——这是构建一个潜在宜居世界的关键拼图。

这一发现,为人类在浩瀚宇宙中寻找第二个家园的漫长征程注入了新的、审慎的乐观情绪。TRAPPIST-1e并非一颗普通的系外行星,它是TRAPPIST-1恒星系统七颗行星中的“明星”。该系统于2016年被发现,因其拥有至少三颗位于所谓“宜居带”(Goldilocks zone)内的类地行星而轰动全球。宜居带指的是恒星周围的一个理想区域,那里的温度恰到好处,能让水以液态形式存在于行星表面,而液态水被认为是生命存在的先决条件。

然而,最初的兴奋之后是接踵而至的失望。韦伯望远镜对该系统其他几颗行星(包括部分位于宜居带内的行星)的后续观测,并未探测到任何明显的大气层迹象,这让许多天文学家怀疑,这颗小而暗淡的红矮星(TRAPPIST-1)可能因其剧烈的恒星活动,早已将其行星的“外衣”剥离殆尽。而此次来自TRAPPIST-1e的信号,犹如在沉寂中响起的一声清脆回响,重新点燃了希望。麦克唐纳团队指出,在所有已观测的TRAPPIST-1行星中,这颗行星的光谱数据显示出最强烈的、可能存在某种物质的迹象。

天文学家研究系外行星大气的方法,被称为“透射光谱学”。当TRAPPIST-1e从其母星前方经过时(即“凌日”),一部分星光会穿透其大气层的边缘,如同一次宇宙级的“日出”与“日落”。大气中的化学成分会吸收特定波长的光线,在最终抵达韦伯望远镜的光谱中留下独特的吸收“指纹”。通过解码这些指纹,科学家就能推断出大气层的存在与构成。

挑战在于,TRAPPIST-1是一颗温度远低于太阳的红矮星。这意味着其自身的光谱中就可能包含水蒸气等分子的特征,这会严重干扰对行星大气的分析。研究团队必须建立全新的、极其精密的模型,才能将微弱的行星信号从强大的恒星背景噪音中剥离出来。经过数年的努力,初步结果显示,数据中的某些微小波动,与一个富含氮气、并可能含有甲烷等分子的大气模型高度吻合。

氮气,作为地球大气中最主要的成分(约占78%),是一种相对惰性的气体。它本身不直接参与生命活动,但它能提供一个稳定的大气压和环境,保护地表液态水不至于迅速蒸发或冻结,并为更活跃的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和甲烷)提供了一个调控气候的平台。因此,在一个类地行星上发现富氮大气,是其具备地球般气候调节能力的重要线索。

尽管这一发现令人振奋,但麦克唐纳和所有参与该项目的科学家都以极大的克制强调,目前的一切仍处于“可能”和“推测”的阶段。当前的数据还无法完全排除TRAPPIST-1e仅仅是一块没有任何大气覆盖的“裸露岩石”的可能性。现有的结论,是基于四次韦伯望远镜的凌日观测数据建立的模型。要将这一可能性转化为科学确定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们需要缩小误差范围,”麦克唐纳在采访中表示。研究团队已经申请了未来更多的观测时间,计划对TRAPPIST-1e进行至少15次以上的补充观测。只有通过反复、多次的测量,积累足够强的信号,才能最终确认这些指示大气存在的“波动”是真实存在的物理现象,而非随机的仪器误差或数据噪音。

如果后续观测证实了富氮大气的存在,科学探索将进入下一个更激动人心的阶段:寻找生命的“生物印记”(biosignatures)。届时,科学家将利用韦伯望远镜更强大的光谱分析能力,在氮气背景下搜寻甲烷、二氧化碳、水蒸气,乃至氧气等气体的痕迹。特别是氧气,在地球上,其大规模存在主要是由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行星科学家马修·根格(Matthew Genge)指出:“获得富氧大气层的唯一可靠途径很可能是生物过程。” 在一颗遥远的行星上发现大量游离氧,将是迄今为止最强有力的地外生命间接证据。

TRAPPIST-1e的潜在宜居性,因其所处的恒星系统年龄而更具深意。据估计,TRAPPIST-1系统已存在约76亿年,比我们的太阳系还要年长30亿年。如果这颗行星真的拥有一个稳定的大气层和液态水,那么生命将拥有比地球生命长得多的时间窗口来诞生、演化,甚至发展出复杂形态和智慧。

“想象一下在过去的76亿年里,这颗行星上可能发生了什么,”根格评论道,“行星越古老,智慧生命真正演化出来的可能性就越大。” 这一思考虽然带有浓厚的哲学色彩,但它提醒我们,对TRAPPIST-1e的探索不仅关乎寻找简单的微生物,更触及了人类在宇宙中是否孤独的终极问题。

当然,在得到确凿证据之前,一切遐想都只是遐想。天文学家们对此保持着清醒的认识。麦克唐纳预测,到2060年左右,人类或许会发现数颗行星,其大气数据将难以在“有生命”或“无生命”之间做出明确解释,这将引发科学界长期的辩论。但这本身就是巨大的进步,标志着人类已经从单纯地发现系外行星,迈入了能够细致“解剖”其大气、评估其宜居性的新时代。

无论TRAPPIST-1e的最终答案如何,这次的发现都已在天文学史上留下了重要一笔。它证明了韦伯太空望远镜的强大能力,也为未来在更多邻近的红矮星周围寻找宜居世界指明了方向。从40光年外传来的这缕微光,或许正是开启宇宙生命新篇章的序曲

来源:人工智能学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