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写“半条被子”鱼水情 ——郴州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城”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9 18:53 1

摘要:郴州是湘南起义策源地、“第一军规”颁布地、“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11个县市区均为革命老区。今年4月,郴州继2003年后再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此前6次荣膺“全省双拥模范城”。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梁可庭 通讯员 李小华

“爸爸,我长大了要当海军!”初秋傍晚,郴州市石榴湾双拥文化主题公园内,7岁男孩凝望郴州舰模型时发出稚嫩话语,折射出郴州崇军风尚深入人心。

郴州是湘南起义策源地、“第一军规”颁布地、“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11个县市区均为革命老区。今年4月,郴州继2003年后再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此前6次荣膺“全省双拥模范城”。

曾经,一床棉被剪成两半,见证长征路上红军与百姓的深情厚谊;如今,这份初心化作新时代拥军优属的生动实践,郴州人民以实际行动诠释“军民团结如一人”的深刻内涵。

双向奔赴,军民情谊“滚烫”

“多年听不清,今天终于能听清了!”6月24日,苏仙区栖凤渡镇70岁退役老兵李邦顺戴上获赠的助听器,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当天,8名老兵获得帮助。

“我们准备了东江鱼、临武鸭等地方特色美食‘大礼包’、贺卡和慰问信。”每年春节前夕,数百份慰问“大礼包”带着郴州人民的新春祝福,跨越千里温暖戍边官兵。

走进郴州双拥展示馆,“半条被子”“一张借据”等红色故事通过沉浸式展陈娓娓道来;东塔岭下,“一碑、一馆、一园、一路、一营”的“五个一”红色文化带串联起国防教育阵地;双拥文艺晚会、军地篮球赛等群众性活动广泛开展,“最美退役军人”“优秀兵支书”先进事迹广为传颂……郴州以文化浸润凝聚社会共识,双拥理念深入人心。

拥军热情持续高涨的背后,是子弟兵危难时刻的挺身而出。

2024年资兴市“7·26”特大暴雨灾害期间,各驻郴部队闻令而动,奋战在抗洪抢险一线,成为防汛救灾的突击队、压舱石。2022年10月,永兴、资兴、桂阳等地相继发生严重森林火灾,驻郴部队连续奋战数日换回人民平安。2020年3月30日,T179列车在永兴县境内发生侧翻,情势危急,驻郴部队官兵冒着浓烟逆行,砸玻璃、抬担架,争分夺秒解救群众……

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4年来,为守护地方和谐、维护大局稳定,驻郴部队联合应急部门常态化开展军地应急联合演练,累计出动兵力达一万余人次,动用机械车辆达400多台次;全市消防救援队伍参与各类社会救助1259次。

“城舰共建”更是郴州双拥的特色名片。2022年以来,年年为郴州舰官兵送去慰问物资,舰艇全体官兵被授予“郴州荣誉市民”称号。这份情谊转化为强军动力——2023年,郴州输送空军、海军飞行学员人数位居中南五省(区)第一。

多维护航,退役军人幸福“满舱”

8月21日清晨7点,退役军人李军凭“优待证”顺利登上郴州105路公交车。4年来,这张证件已惠及全市13万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他们可免费乘坐市内公交、免首道门票游览景区。

近年来,郴州满腔热忱关心关爱军人,实实在在解决军属困难,“让广大官兵更加深切地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军装的分量。”

郴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谢程鹍介绍,郴州构建“1+N”双拥政策体系,出台《郴州市加强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细化219条优待事项清单,从教育、医疗、住房、交通到就业创业,全方位织密保障网。

就业是退役军人融入社会的关键一步。郴州通过“培训+岗位+创业”三维发力。

依托10家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开展“订单式”培训,开设电工、电子商务等34门课程,提升就业竞争力。定期举办退役军人(军属)专场招聘会和线上“直播带岗”活动,累计提供近9万个就业岗位。整合资金鼓励退役军人投身乡村振兴、从事个体经营。截至目前,全市退役军人创办企业、个体工商户达7087户。

为患白内障的困难老年退役军人实施手术,为听力障碍者配发助听器,为患重大疾病的退役军人子女提供医疗救助,为上学困难的退役军人子女发放助学金,落实255名军人子女教育优待政策,组织重点优抚对象短期疗养60批次共3000余人次……“一揽子”关爱举措稳稳托举着退役军人的幸福底色。

从政策保障到情感认同,从价值引领到服务提质,郴州正以持续奋进之力,让退役军人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

来源:湖南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