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北京大学贾彦兴/范爱丽团队以已知的(S)-4-叔丁基二甲基硅氧基-2-环戊烯酮为起始原料,利用铑催化的氮杂环丙烷化/开环反应引入氨基和羟基,Prins环化反应构建[3.2.1]桥环骨架,最后通过氧化态的升高和官能团转化,以23步、0.7%的总收率实现了半
近日,北京大学贾彦兴/范爱丽团队以已知的(S)-4-叔丁基二甲基硅氧基-2-环戊烯酮为起始原料,利用铑催化的氮杂环丙烷化/开环反应引入氨基和羟基,Prins环化反应构建[3.2.1]桥环骨架,最后通过氧化态的升高和官能团转化,以23步、0.7%的总收率实现了半缩酮河豚毒素(hemiketalTTX)的首次全合成,有效解决了hemiketalTTX来源稀缺问题。
背景介绍:
河豚毒素(TTX,1)是最著名的天然毒素之一。作为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的高选择性抑制剂,TTX在揭示动作电位传导机制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至今仍是神经学研究中用于抑制兴奋性细胞的不可或缺的工具。由于具备独特的化学结构和卓越的生物活性,TTX及其类似物吸引了全世界众多课题组对其持续并深入的研究。2014年,Yotsu-Yamashita团队从多种蝾螈中分离出了一种新的TTX类似物——半缩酮河豚毒素(hemiketalTTX)。在22个蝾螈样本中,由于色谱性质相近,hemiketalTTX(3)与4,9-anhydroTTX(2)以混合物形式分离,且hemiketalTTX的含量约为TTX的1/40至1/20,限制了其后续的生物活性研究。hemiketalTTX具有独特的[3.2.1]桥环骨架,包含半缩酮和环状胍基基团,且含有九个连续的手性中心,极具合成挑战性,至今未有全合成报道。
图1.TTX、4,9-anhydroTTX和hemiketalTTX的结构
本文亮点:
针对hemiketalTTX的独特结构,北京大学贾彦兴/范爱丽团队设计了以Prins环化反应为关键步骤的[3.2.1]桥环构筑策略,首先从已知的手性烯酮4出发,利用铜催化的Michael加成串联Mukaiyama aldol反应及官能团转化,三步制得氮宾前体化合物8。随后采用铑催化的氮杂环丙烷化/开环反应顺利得到化合物11,实现了氨基与羟基的同步引入。经过系列保护基调整与伯醇氧化,以10克规模得到Prins环化前体15。
图2.Prins环化前体的制备
前体15中的醛基和异丙烯基具备一定的构象自由度,有利于Prins环化反应进行,通过对Lewis酸的广泛筛选,发现其在AlCl(CH₃)₂的作用下不仅生成了目标产物16,还得到氯代化合物17a和17b,三种产物均可在Martin's sulfurane的条件下发生消除为共轭二烯18。
图3.[3.2.1]桥环骨架的构建
共轭二烯进行双重双羟化反应后,经过保护基操作及氧化态升高,以23步、0.7%的总收率完成了hemiketalTTX的首次全合成。该合成路线以烯烃的多样转化为核心,有效解决了hemiketalTTX来源稀缺问题,为高氧化态和笼状骨架天然产物的合成研究提供了崭新思路。
图4.hemiketalTTX的全合成
总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该工作成功实现了hemiketalTTX的首次全合成。关键反应包括通过铑催化的氮杂环丙烷化/开环反应引入氨基和羟基,以及通过Prins环化反应构建[3.2.1]桥环骨架。此外,研究团队还对hemiketalTTX的初步生物学活性进行了评估,发现其对人Nav1.1通道具有中等抑制活性,而对Nav1.2至Nav1.7通道的抑制活性较弱。这一成果不仅有效解决了hemiketalTTX来源稀缺问题,还为其他高氧化态天然产物的合成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关研究成果以Communication的形式发表在CCS Chemistry。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贾淑密和毕一龙为本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贾彦兴教授和范爱丽副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2YFC2804200)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2331001,21925101)的资助。
文章详情:
Total Synthesis of HemiketalTTX
Shumi Jia†, Yilong Bi†, Yang Wang, Aili Fan* & Yanxing Jia*
Cite this by DOI:10.31635/ccschem.025.202506052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31635/ccschem.025.202506052
在线阅读全文
来源:居居的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