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65个日夜救治,820g超低体重早产儿救回来了!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02 15:47 1

摘要:经过65个日夜的救治,出生时体重仅820克的“掌心宝宝”,在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挺过了器官发育不成熟、呼吸暂停、感染极重、喂养困难等多重“生死关”后,体重达到2210克并顺利出院。

经过65个日夜的救治,出生时体重仅820克的“掌心宝宝”,在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挺过了器官发育不成熟、呼吸暂停、感染极重、喂养困难等多重“生死关”后,体重达到2210克并顺利出院。

820克的“掌心宝宝”,救治面临多重挑战

2025年春节前夕,一名体重仅820克的超低体重早产儿因“胎儿宫内窘迫”通过紧急剖宫产来到这个世界,出生后立即转入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救治。

这个手臂比成人手指还细的早产儿,皮肤薄如蝉翼,呼吸微弱如丝,各器官发育极不成熟,面临着呼吸窘迫综合征、颅内出血、感染、喂养不耐受等十余项高危风险。儿科-新生儿病区副主任杜丽君回忆:“这样的超低体重早产儿救治如同走钢丝,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都可能造成不可逆的后果。”

市五医院启动危重新生儿救治绿色通道,集结了新生儿科、产科、麻醉科、超声科等多学科团队。早产儿在第一时间转入了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并被安置在模拟母体环境的恒温恒湿暖箱中,通过呼吸机辅助通气、脐静脉置管建立生命通道。

医疗团队在这场持续65天的生命保卫战中,采用“一人一策”个性化方案,帮助早产儿连闯三大生死关卡:

“呼吸关”:早产儿出生后呼吸困难明显,床旁胸片提示肺透明膜病,医疗团队立即予气管内滴入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呼吸机支持,病程中不断出现呼吸暂停。医护人员24小时密切监护床旁,早产儿经35天脱离无创呼吸机,并于第40天完全脱离氧气自主呼吸。

“感染关”:早产儿出生后感染极重,在强力抗感染、丙种球蛋白支持治疗下指标仍不见好转。新生儿科联合药剂科多次调整用药后,早产儿一般情况逐渐好转,并在第3周时顺利停用抗生素。

“营养关”:一般来说,新生儿初次喂养奶量约为 5-15 毫升,但极早产儿肠道发育极不成熟,中途不断出现吐奶、腹胀、血便等各种消化道症状。于是医疗团队采取了极其精细的喂养策略——从每次0.5毫升(不足绿豆大小)的微量母乳开始,逐步建立肠道营养。在第29天终于攻克喂养关,过渡到全肠内喂养。最终早产儿拔除了胃管,实现全经口喂养。

“袋鼠式喂养”,宝宝终于康复出院

随着早产儿情况的改善,医疗团队为他量身定制了“袋鼠式护理”——早产儿的母(父)亲,以类似袋鼠、无尾熊等有袋动物照顾幼儿的方式,将早产儿直立式地贴在母(父)亲的胸口,提供他(她)所需的温暖及安全感。

同时,市五医院还为该早产儿填写了宝宝日记,包括身高、体重等身体指标的变化和治疗方案、治疗过程以及家长的感受等,以记录早产儿的成长。“每个早产儿都是折翼的天使,我们要做他们的临时父母。”儿科-新生儿病区徐小蓉护士长说道。治疗期间,护理团队使用“鸟巢式”体位支持、音乐疗法等促进早产儿发育。

经过精心救治,早产儿出院时体重已达2210克,头颅MRI显示脑发育良好。早产儿父母在宝宝出院时激动地说道:“看着孩子从那么轻的体重到顺利出院,真的太感激医务人员的精心照顾!”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张忠垚 记者 邓晓洪

来源:育儿观察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