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画面中,金正恩亲自到机场,迎接海外作战阵亡官兵的遗体回国,并设宴款待了指挥员、官兵代表及部分阵亡官兵遗属。这进一步证实了朝鲜军队参与俄乌战争的说法;
朝鲜,会成为下一个越南吗?时隔44年,朝鲜再次登上国际舞台,释放了什么信号?
最近朝鲜有两件事,引发了大家关注。
第一件是朝鲜中央电视台8月22日播放的,朝鲜军队阵亡将士遗体归国的新闻纪录片。
画面中,金正恩亲自到机场,迎接海外作战阵亡官兵的遗体回国,并设宴款待了指挥员、官兵代表及部分阵亡官兵遗属。这进一步证实了朝鲜军队参与俄乌战争的说法;
第二件便是9月3日,金正恩出席我们九三大阅兵。
要知道上一次朝鲜领导人参加多边外交活动,还是44年前,金日成参加埃及总统萨达特的国葬。
这样的反常举动背后有何深意?重重制裁下的朝鲜,是如何撑到现在的?我们跟朝鲜的关系又将走向何方?
今天,柏年就跟大家一起聊聊我们与朝鲜的恩怨情仇。
一、朝鲜的生存之道
提起朝鲜经济,肯定绕不过“先军主义”。简单来说,就是一种刺猬模式:
一方面,朝鲜被国际社会制裁,附近又有美韩联军虎视眈眈,那么朝鲜就把大部分的资源堆给了军事,每年的军费开支能占到GDP的四分之一,即使在最困难的大饥荒时期,70%的工业产能也还是投入了军工生产之中了。
这放到全球都是极为罕见的,相当于全身都长满了刺,跟它死磕占不到什么便宜。
另一方面,钱和资源都给了军队,本国经济和民生就非常糟糕了,重工业尤其是军工过度膨胀,农业、轻工业就长期得不到重视,没什么赚钱的买卖,也没啥重要矿产,45%的朝鲜民众还营养不良,等于不仅全身都长着刺,本身也没多少肉,那就没什么国家惦记它了。
以上这些都是大家刻板印象里的朝鲜,可能会有人比较奇怪,靠压榨百姓供养军队,真的是长远之计吗?
这就牵扯到先军主义鲜人为知的另一面——朝鲜军队不仅是要打仗的,还是一个“生产建设兵团”,它掌控着国家的经济命脉,不仅有自己的农场、矿山,还有工厂和建筑队,基本能实现自给自足。
那对于老百姓来说,只要当上了兵,那就相当于考编上岸了,起码吃穿不愁,后面还能转业到军队里的工厂,在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还有优待,整个家族也能跟着“鸡犬升天”,算是一条不错的上升通道。
朝鲜官方也一直在宣传"一人参军,全家镀金"的机制,尽力缓和社会矛盾,让底层民众心甘情愿接受先军主义这套叙事。
不过呢,这些措施也只能勉强维持现状,一旦出现旱涝灾害,整个国家又会立马陷入饥荒状态。
这个时候,朝鲜就和俄罗斯就走到了一起。
原因也很现实:现在俄罗斯跟乌克兰打成了消耗战,乌军还一度攻入了俄国境内,俄军抵挡不住,炮弹也打光了,急需得到补充。但自己的粮食和石油却十分充足,近些年受到西方制裁,俄国的粮食和石油被大量积压。
而朝鲜正好相反,啥都缺,唯独不缺军火和军队。
一个弹尽,一个粮绝,因此双方迅速达成合作,朝鲜出兵乌克兰换取俄国的粮食和能源支援。
这也是双方合作的上限了,不是没有诚意,而是只有诚意了。
朝鲜想要更新的生产线,俄罗斯表示我也没有啊;俄罗斯想要导弹、无人机,朝鲜说我也想要啊。
兜兜转转下来,金正恩或许真的发现了,朝鲜能依靠的只有中国了。
那么这几十年来中朝的恩恩怨怨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朝鲜的未来又会走向何方?
二、朝鲜的崛起与崩盘
一切还要从朝鲜战争后的格局说起。
具体加入方式如下:
来源:柏年说政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