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工匠的“破圈”人生,“家电华佗”宋金波与他的烟火江湖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02 16:31 1

摘要:在临沂市兰山区南道村,有一间不足30平方米的家电维修店,门头挂着一块褪色的绿色招牌——“超越家电维修”。推开门,三间屋子里堆满了待修的电热水壶、电饭煲、旧电视,零件散落一地,几乎无处下脚。这是宋金波经营了20年的“战场”,也是他一家四口的生活重心。

在临沂市兰山区南道村,有一间不足30平方米的家电维修店,门头挂着一块褪色的绿色招牌——“超越家电维修”。推开门,三间屋子里堆满了待修的电热水壶、电饭煲、旧电视,零件散落一地,几乎无处下脚。这是宋金波经营了20年的“战场”,也是他一家四口的生活重心。

超越家电维修。

47岁的宋金波,自18岁学习家电维修起,便与螺丝刀、电烙铁结下不解之缘。2003年,从东北回来后,他租下这间城郊小店,靠修理电器和售卖二手家电维持生计。

然而,随着家电更新换代加速,维修生意日渐冷清。有时一天仅有三四单,连1.8万元的年租金都难以挣回。妻子张同菊常坐在门口旧冰箱旁,一边整理零件一边叹气:“修一天挣的钱,还不够交房租。”

儿子宋鸿财从小看着父亲沉默地拆装电器长大。2025年春节,他回乡发现父亲的店铺门可罗雀,便萌生了用短视频记录父亲工作的念头。“那时店里太冷清,我爸常对着空荡荡的屋子发呆。”宋鸿财说。他买来运动相机,挂在父亲脖子上,以第一视角拍摄维修过程。

宋金波正在维修电器。

镜头下的宋金波,总是一言不发,手指翻飞间便让“罢工”的电器重获新生。

2月10日,宋鸿财剪辑的第一条视频《家电维修师傅的一天》上线。画面中,宋金波用15分钟修好一台老式收音机,收费仅5元。这条朴素记录手艺的短视频,竟在一夜间收获10万播放量。

随后的20多天里,“超越家电维修”账号连发24条视频,播放量最高突破6000万,粉丝暴涨至222万。网友惊叹于他“眼睛一扫、上手一摸”便能精准诊断故障的本领,称他为“家电华佗”“高价维修的克星”。

宋金波的爱人张同菊。

流量如潮水般涌来。曾经冷清的小店,如今挤满从济南、泰安甚至外省驱车而来的顾客。周末的清晨,排队的人从店内蜿蜒至马路,有人举着手机直播,有人只为“看一眼华佗真容”。

张同菊的嗓音愈发嘹亮,她负责登记订单、安抚顾客,还要抽空给丈夫递工具。宋鸿财则蜷缩在角落的旧电脑前,每天花12小时剪辑视频,眼底布满血丝:“剪完一条,粉丝又涨了十几万,像做梦一样。”

爆红打破了宋金波的生活节奏。他脖子上挂的运动相机重得像枷锁,维修单从每天三四件激增至数十件,午饭常是匆匆塞几口冷包子。最令他焦虑的,是网友的期待:“有人说我什么都能修,可新式电器我也得摸索。”一台空气炸锅曾让他研究了两天,而顾客从河北寄来的咖啡机,至今仍躺在角落等待“会诊”。

前来找宋金波维修电器的人络绎不绝。

3月末的一个傍晚,范恩棒来到南道村,他是宋金波爆火后收的第一个徒弟,也是万千想拜师者中的幸运儿。“看视频时,觉得宋师傅像武侠小说里的高人。”范恩棒说。如今,他每天跟在师父身后学习拆解电器,从拧螺丝到电路检测,宋金波教得细致:“修电器是手艺,更是良心。”

店铺的烟火气里,交织着压力与温情。张同菊开始埋怨丈夫“修得太慢”,却悄悄把咨询电话调成静音;儿子宋鸿财专心打理账号。而宋金波依旧沉默如初,只是维修台上多了一杯妻子泡的浓茶,和儿子打印的网友留言——有人按他的教程修好电水壶,有人留言“看你的视频治愈了焦虑”。

范恩棒是宋金波爆火后收的第一个徒弟,目前店里有两个学徒跟着学习维修电器。

面对潮水般的订单,宋金波定下规矩:不接外地急单、不承诺百分百修好。“多修一个是一个,但绝不糊弄人。”他抚摸着那台陪伴多年的老式电视机说道。

夜幕降临时,店铺的灯光依然亮着,铁锈味混合着焊锡气息弥漫在空气中。张同菊催促丈夫去接小女儿放学,宋金波却摆摆手:“再修完这个电饭煲。”

慕名前来维修电器的人越来越多,但不是所有的电器宋金波都能修。图为小伙儿前来维修净水器,但是宋金波不会修。

从冷清城郊小店到百万粉丝IP,“超越家电维修”的故事,是手艺人对传统的坚守,也是普通人在流量时代的一次意外突围。宋金波未曾想过成为网红,但他用一双沾满油污的手,修出了家电的温度,也修出了市井生活的本真。正如网友留言:“他治愈的不只是电器,还有我们对‘匠人精神’的渴望。”

来源:大众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