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改名逆袭史,聊聊改名成功的大学,你们知道有哪些?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9 08:52 1

摘要:这几年跑过不少大学,发现好多校门口的牌子换得比衣服还勤——就说上海那水产大学,现在叫海洋大学了。你别说,名字一改,分数线噌地就上去了,学生也觉得自家学校顿时“高级”了。但细琢磨琢磨,大学改名到底是真能提气,还是光玩虚的噱头?

这几年跑过不少大学,发现好多校门口的牌子换得比衣服还勤——就说上海那水产大学,现在叫海洋大学了。你别说,名字一改,分数线噌地就上去了,学生也觉得自家学校顿时“高级”了。但细琢磨琢磨,大学改名到底是真能提气,还是光玩虚的噱头?

以前好多大学名字听着土,比如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改成电子科技大学后,一下子就成了全国响当当的;西安也有个电讯工程学院,没改好名,至今还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听着就比成都那个矮了半截似的。还有北京广播学院,改成中国传媒大学后,连中戏、北电的学生都瞅着羡慕——名字里带“中国”俩字,档次像直接提了一档,哪怕中国计量大学其实一般,大家也总觉得它背后有国家撑着。

改名最折腾的得是西南医科大学。之前想叫四川医科大学,结果四川的老校友直接炸了——当年华西医学院早就用过这名字!最后只能改成西南医科大学,加个“西南”,录取分数线立马涨了,连学生自己都觉得学校“版图”变大了。还有华北理工大学,听着跟华南理工凑成“南北CP”,谁能想到它其实在唐山小地方,名字一包装,倒像个全国性大学了。

有些学校改名纯粹是蹭热度。浙江科技学院改成浙江科技大学,第二年分数线直接蹿了一截;重庆那科技学院也改了大学,现在分数线都快追上西南政法了。最逗的是山东,先搞了个山东第一医科大学,觉得不够,又整个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听着跟开连锁店似的,怪逗的。

但改名也有翻车的。淮南煤炭学院改成安徽理工大学,好多人以为它挪到合肥了,结果压根还在淮南;南京财经大学以前是粮食学院,改了名后,学生进去才发现,哪能跟中央财经比啊,博士点都是后来才凑齐的。有些学校改了名,实验室设备还是老一套,就换本新宣传册,纯属“面子工程”。

改名字背后的风险也不小。西南医科大学跟华西抢名字那次,校友吵得不可开交,最后闹到教育部才摁下去;山东搞第二医科大学,万一第一所办得一般,第二所不就成“替补队员”了?现在教育部也管得严了,听说要出政策限制乱用“中国”“国家”这些词。

数据也挺实在:重庆那科技大学改名后,分数线比之前足足高了15分;南京财经改完名,学生进大公司的比例涨了两成。但名字终究是名字,有些学校光改壳子不搞教学,最后照样被学生骂。我认识个学弟在湖南理工,天天吐槽实验室设备老掉牙,可他爸妈倒觉得“理工”俩字听着就比“工程”靠谱。

最近听说教育部要收紧改名政策,以后想改名得看真本事——像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是合并了省医学科学院才敢改的,要是光换个名不发展,迟早露馅。其实改名就跟人起外号似的,好听的名能让人先有好感,但时间长了,还得看学校到底有多少真东西。好些学校改了名,连原来的专业特色都丢了,这不就跟穿了件名牌外套,里头还是旧毛衣似的?改名字是把双刃剑,用好了能帮一把,用不好,可就成笑话了。

来源:神奇小手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