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烘焙巨头来华18年狂砸29亿 本土品牌该如何突围?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7 12:07 1

摘要:很多人没注意,这包看起来平平无奇的吐司,背后站着墨西哥巨头29亿人民币砸出的10座工厂、700条配送线,还有肯德基、南航的订单合同。

凌晨四点,城市还没醒,宾堡的冷链车已经悄悄钻进小区门口的便利店。

玻璃纸包的切片面包带着冷气,像刚洗完澡的小孩,整整齐齐躺在货架第二层。

很多人没注意,这包看起来平平无奇的吐司,背后站着墨西哥巨头29亿人民币砸出的10座工厂、700条配送线,还有肯德基、南航的订单合同。

有人算了笔账:一条面包从烤炉到舌尖,最快只要12小时。

凌晨出炉,天亮上架,下午就被上班族塞进背包当晚饭。

速度就是宾堡的杀招,也是本土品牌最疼的那根刺。

2024年,宾堡又宣布在华东再盖两座智能工厂,产能直接拉高30%。

新上线的“智慧烘焙”平台更鸡贼,大数据把消费者嘴刁不刁、爱不爱低糖、哪天突然想吃肉松,全算得明明白白。

产品部三天就能改配方,一周新包装就上市。

桃李、盼盼们还在打样,宾堡已经铺完全国2.5万个网点,连县城小卖部都不放过。

外资份额跟着水涨船高,欧睿最新数据:2024年外资烘焙已经啃下38%的盘子,比去年又多了3个点。

听起来不多?

换算成面包,足够绕地球半圈。

本土品牌没坐以待毙。

泸溪河、墨茉点心局靠国潮杀出一条血路,2025年又冒出“乡味坊”“老家味道”这些新玩家,专做老面发糕、红糖馒头,直播间里一口方言配一口糕点,单场能卖十万袋。

更狠的是,他们直接跟村里合作社签小麦、签鸡蛋,原料当天进厂当天烤,成本比进口面粉低一截,新鲜度还吊打长途运输的洋面包。

桃李最近也学精了,把故宫的朱砂红印在月饼盒上,豆沙、椰蓉全换成小时候奶奶家熬的配方,95后一边吐槽“土味”,一边偷偷下单。

专家说得直白:文化认同这碗饭,只要味道不翻车,谁都抢不走。

但别忘了,宾堡的钱包深不见底。700条配送线像毛细血管,插进三四线城市的早餐摊、夜市的饭团铺。

本土品牌想突围,得同时打赢三场仗:供应链要快、产品要新、情绪价值还得拉满。

有人问我更看好谁?

说句得罪人的话:短期看宾堡继续碾压,长期反而押注本土。

毕竟,当消费者开始计较面包里有没有防腐剂、包装能不能回收、口味是不是小时候的味道,外资的“标准化”反而成了枷锁。

本土小厂掉头快,今天想做低糖,明天就能上架全麦,后天把包装换成牛皮纸,顺便讲一个“支持乡村振兴”的故事。

未来五年,烘焙江湖不会一家独大,而是像火锅底料——外资占麻辣,本土占菌汤,谁也别想一口吞。

消费者最爽:货架越来越挤,钱包越来越轻,嘴巴越来越挑。

至于谁能活到最后?

答案写在凌晨四点的冷链车里,也藏在直播间那一句“家人们,这是咱小时候的味道”。

来源:小赵下厨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