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你最近常点奶茶,可能会有一种微妙的感觉:菜单越来越厚重了。芝士、布蕾、咸酪、黑糖珍珠,名字一个个都像穿了秋冬新衣,扑面而来的是“浓”。这种“浓”不是单一的甜腻,而是层层叠叠的醇厚感,甚至带着一点点咸味、奶香、茶感,让人觉得满足。
奶茶在悄悄变“浓”!喜茶、沪上阿姨、1点点都在推这款!
如果你最近常点奶茶,可能会有一种微妙的感觉:菜单越来越厚重了。芝士、布蕾、咸酪、黑糖珍珠,名字一个个都像穿了秋冬新衣,扑面而来的是“浓”。这种“浓”不是单一的甜腻,而是层层叠叠的醇厚感,甚至带着一点点咸味、奶香、茶感,让人觉得满足。
这种趋势并不是错觉。今年秋冬,茶饮行业正在集体“加码浓郁感”。喜茶、沪上阿姨、乐乐茶、奈雪……从头部到腰部品牌,都在不约而同推出“浓产品”。饮力实验室的报告也印证了这种直觉:8月份上市的194款新品中,含乳饮品就有61款,占比接近三成,芝士、黄油、酪乳的应用比以往更多。
所以,奶茶正在变浓。可问题是,它为什么要“变浓”?消费者为什么突然偏爱这种“厚重”?品牌之间的竞争又被带向了哪里?
一、品牌上新盘点:“浓郁”成秋冬主旋律
进入9月,几乎所有大牌茶饮都在玩“浓”这个字眼。
先说喜茶。8月末新推的“咸酪泰奶冰”,将咸酪与定制泰茶搅制成冰沙。在此过程中,茶香得以充分释放,浓郁之感被无限放大,奶味也愈发醇厚绵密。上面再盖一层“芝士糯糯”,整杯喝下去,甜、咸、浓交错,完全不像传统泰奶那种甜到齁的印象,而是更平衡的满足感。
沪上阿姨也没闲着。它最近推出的厚布蕾波波牛乳茶、千目抹茶芝芝米麻薯,把布蕾和米麻薯这种原本属于甜品的元素,直接搬进了奶茶杯里,入口就是浓。布蕾的厚重、抹茶的茶感,加上咀嚼感十足的波波小料,让消费者觉得“值回票价”。
1点点、乐乐茶、百分茶等也纷纷跟上。近期,乐乐茶别出心裁,叠加有机牛乳、黄油牛乳与芝士酪乳,打造出“三重奶香”泰奶系列。LINLEE林里亦不落人后,将水牛乳与椰乳巧妙搭配,推出“冰柠奶”,清爽醇厚,别具风味。
九月,奈雪亦奋勇争先。适时推出“咸法酪米布布鲜奶茶”与“浓抹干酪米布布鲜奶茶”,持续精研“酪”元素,将醇厚浓郁之味发挥得淋漓尽致,尽显品牌匠心。
一言以蔽之,当下各品牌在产品打造上呈现出集体“加浓”之势,无论是奶基底、茶基底,亦或是小料,皆朝着更浓郁的方向发展。
二、奶底更香浓:芝士、黄油、酪乳成标配
“浓郁感”最直接的来源,就是奶底。以前的奶茶多以常规鲜奶为主,现在则是“更厚的鲜奶+芝士+酪乳”的叠加。
比如喜茶的咸酪泰奶冰,用咸酪来中和泰茶的甜;茉莉奶白、7分甜、KOI可宜则纷纷用酪乳作为底料,做出针王葡萄咸酪乳、乳酪金乌龙等;乐乐茶的“三重奶香”系列更是直接把牛乳、黄油、酪乳拉满。
这些变化背后,其实是一种“口感升级”的信号。酪乳的厚度和发酵风味,比单纯的牛奶更有记忆点;芝士的咸香能放大茶香,黄油的浓醇则让整体更有层次。
这也是为什么今年秋冬一提到奶茶,消费者直觉就是“更浓”。
三、茶底更厚:抹茶、泰茶、藏茶翻红
除了奶底,茶底也在做“浓”。
抹茶是典型代表。据咖门统计,8月新品里,抹茶出现了9次。喜茶新推“烤布蕾抹茶冰”,别具风味。星巴克与比星咖啡将抹茶融入咖啡,呈上宇治抹茶拿铁。茉酸奶打造“玫瑰抹茶酸奶奶昔”,走“浓+异域”路线,光听名字便引人遐想。
泰茶同样迎来新机会。乐乐茶的“黑糖泰奶碎碎冰”、柠季的“泰式咸法酪”,还有雅克雅思的“龙珠泰奶”,皆致力于重塑泰茶形象,将其从“甜腻爆款”拉回“健康、清爽且浓郁”之态。
藏茶、普洱、乌龙也频频上新。比如古茗的“云朵盐水鸭”,用潮州乌龙作为底料,茉沏则把普洱和芝士结合做出“远山普洱咸酪”。这些茶底天然带有醇厚感,本身就适合秋冬。
换句话说,今年秋冬的奶茶不仅仅是奶更浓,连茶香都在被放大。
四、小料也浓起来:布蕾、米麻薯、咸酪奶盖
如果说奶底和茶底是“基本盘”,那小料就是“加分项”。而小料的趋势同样是“更浓”。
喜茶早就尝试过,把布蕾融入“烤布蕾油切乌龙冰”“烤布蕾抹茶冰”,用蛋糕的厚重感增强整体体验;沪上阿姨的新系列则直接用上米麻薯和厚布蕾,让人觉得这不只是一杯饮料,更像一份“可喝的甜品”。
黑糖珍珠的热度也再次升温。因为黑糖本身就带浓郁感,配合奶底和茶底,形成一杯“层层递进”的浓口体验。
这些小料不只是“添料”,而是和奶茶口感逻辑绑定在一起,成为“浓体验”的关键。
五、茶饮为什么要“变浓”?
这一波“浓郁风”,并不是偶然。
首先是消费者的需求变化。过去几年,市场一直被“清爽型果茶”主导,柠檬茶、杨枝甘露、满杯水果茶几乎霸占菜单。清爽的确适合夏天,但长期喝下来,消费者也会有“审美疲劳”。秋冬季节,本就需要更厚重、更能满足心理需求的口感,“浓”自然顺势而来。
其次是品牌竞争的必然。果茶类产品的同质化越来越严重,谁家都有柠檬茶,谁家都有百香果绿茶,难以形成记忆点。而“浓”提供了一个新突破口:咸酪、芝士、布蕾,这些元素本身就自带特色,容易形成差异化。
最后还有心理层面的因素。秋冬天冷,人们更渴望“慰藉感”,一杯浓郁奶茶,既是味觉享受,也是心理满足。
所以,今年秋冬的“浓”,几乎是一种多方合力的结果。
来源:美食产研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