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据学术期刊《Diabetes Obesity and Metabolism》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超重和肥胖在男性中比女性更普遍:超重男性占比41.1%,女性占比27.7%;肥胖男性占比18.2%,女性占比9.4%。也就是说,在减肥药的使用群体里,男性占据了
据学术期刊《Diabetes Obesity and Metabolism》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超重和肥胖在男性中比女性更普遍:超重男性占比41.1%,女性占比27.7%;肥胖男性占比18.2%,女性占比9.4%。也就是说,在减肥药的使用群体里,男性占据了大头。
近年来,网红减肥药司美格鲁肽(下简称“司美”)因其显著的减重效果风靡全球,顶级富豪马斯克曾公开表示使用该药物“1个月减重18斤”,进一步推动了其在男性群体中的普及。
然而,日前约翰斯·霍普金斯医院研究团队发现:非糖尿病的肥胖/超重男性服用司美后,出现勃起功能障碍(ED)和睾酮素缺乏症的数量比参照组增加3.5倍。这种“预期之外”的健康风险也引发了医学界对减重药物安全性的讨论。
01.司美持续暴雷,患ED率增长350%“不节食,不运动,轻松变瘦20斤,仅需每周注射一针”。
这样的宣传语谁能不心动?司美凭借其惊人的减重效率(BMI>=30的患者平均减重15%)和“一周一次”便捷的给药方案,自2021年获得FDA批准肥胖适应症后便引发全球性抢购热潮,甚至导致多国出现持续性供应短缺。
热潮背后,却暗藏危机。上市仅一年,司美的肠道不良反应(恶心、呕吐、腹泻)报告率便达到了23%,同时据使用者反馈,停药12周后出现了明显的体重反弹。
更令男性“胖友们”触目惊心的是,约翰斯·霍普金斯的研究人员从TirNetx平台81家医疗机构筛选出3094名使用司美男性志愿者,经与参照组对比发现:司美组有1.47%的人被诊断出患有ED,1.53%的人被诊断为睾酮素缺乏症,较参照组分别高出350%和90%!
司美的使用对疾病的影响
02.国产黑科技或成胖友们的新福音
随着曾被称为“网红减重药”的司美不断爆出各种安全性问题,全球科研机构都在加速探索新型体重干预手段。
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坊间一种被称为“瘦子菌”、“躺瘦菌”的AKK001受到网友广泛关注。对此,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专家做出解释:该菌株分泌的P9蛋白能够激活脂肪组织产热程序,可使基础代谢率提升12%-15%。
上海互联网某大厂张先生分享道:"再也不用因为体重焦虑了"。此前他尝试过节食、针灸甚至冷冻溶脂,但均以反弹告终。服用“瘦子菌AKK001”后他的体脂率从32%降至25%,睡眠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改善。
在上海进行的一项大规模人体测评中,常年受肥胖困扰的小张在保持正常饮食的情况下,连续服用AKK001菌14天后,不但体重下降,腰围缩小,且没有出现诸如司美的恶心、呕吐、腹泻等副作用。此外,还有部分受试者反馈肠胃敏感、便秘困难等症状也到了缓解。
“这是因为AKK001最初是被作为长寿菌研发,此前它已被西班牙、日本等多国科研团队证实可改善肠道环境,使肠道更年轻”,一位资深业内人士指出。
据了解,商业嗅觉敏锐的香港生科企Timeshop,邀请诺奖团队开发的口服AKK001制品“肠倍轻”,上市三个月即占据国内微生物减重产品市场份额的17.3%。在香港屈臣氏、京东等线上线下平台同步上线以来,不到一年已触达逾10万用户。
(图注:网红减肥药“司美”与“瘦子菌”AKK001肠倍轻)
03.千亿减重市场或迎来大洗牌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成年人超重/肥胖率已超过50%,据世卫组织预测,若该趋势得不到有效遏制,到2030年中国肥胖率将超过70%。
不过,好在国家已果断出手推进全民减重3年专项行动。据Report Linker《全球体重管理行业报告》指出,2021-2027年间中国体重管理市场预计年均增长10.6%,到2027年将达到926亿美元;随着国家“体重管理年”3年行动的推进,行业规模还将有望继续攀升。
在这个规模达千亿的蓝海市场里,随着以“瘦子菌”为代表的各种国产减重黑科技不断涌现,相信在不久的未来中国的胖墩儿们都能秀出傲人的“腹肌”和“马甲线”。与此同时,进口“司美”们或也难以稳坐减重市场王座,一场减重行业的大洗牌已拉开帷幕!
来源:全科医生小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