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论武力值的话,十个李靖都打不过一个秦叔宝或者尉迟恭,但论用兵谋略、将帅之才的话,十个秦叔宝加十个尉迟恭也比不上一个李靖。
论武力值的话,十个李靖都打不过一个秦叔宝或者尉迟恭,但论用兵谋略、将帅之才的话,十个秦叔宝加十个尉迟恭也比不上一个李靖。
先从武力值来看,这三人的武力排名应该是:秦叔宝>尉迟恭>李靖。
秦叔宝为什么比尉迟恭的还强?从他们打仗时的表现就能看得出来。
在瓦岗军的时候,李密率领瓦岗军精锐和宇文化及的十余万骁果军硬碰硬地展开决战,这是天下第一民军与天下第一精锐之间的最终对决。
在这一战中,瓦岗军面对的是隋朝最强精锐,战斗打得异常激烈,双方从清晨厮杀到黄昏,瓦岗军逐渐不支,在混战中,李密被敌军的乱箭射中,当场坠马,其部下纷纷逃散。
关键时刻,秦叔宝突然杀出,救了李密,等把李密放到安全的位置后,秦叔宝收拢溃兵,再次杀入战场,与敌军血战,最后成功将骁果军击溃。
后来投奔李唐后,李世民经常把秦叔宝当成先锋使用。
两军对垒之时,但凡遇到有敌将在阵前耀武扬威,挑衅唐军的,李世民都会让秦叔宝出马收拾对方。
史载:
每敌有骁将锐士震耀出入以夸众者,秦王辄命叔宝往取之,跃马挺枪刺于万众中,莫不如志,以是颇自负。——《新唐书》
我们在形容猛将时,常有一种说法叫做“于万军当中取敌首级,如探囊取物。”,秦叔宝就是能做到这种程度的猛人,而且那么多次战役打下来,秦叔宝就没失手过。
他投奔李唐后的第一战就是打尉迟恭。
当时刘武周率领大将宋金刚、猛将尉迟恭大举南下,李唐在山西一带的地盘接连陷落,李渊先后派出的救援军队都被击败。
于是以李世民为帅,统领大军征讨,李世民进驻柏壁,与宋金刚对峙,正好尉迟恭在夏县击破并俘虏永安王李孝基、唐俭、于筠等唐军将领,接着率军返回浍州。
李世民得知消息后,立即派殷开山、秦叔宝率军前去截击尉迟恭,唐军出发后不久,在美良川和尉迟恭遭遇。
当殷开山吹响进攻的号角后,只见秦叔宝一马当先,率先突入敌阵,左冲右突,当场砍死数名敌军,敌阵由此开始混乱,后继唐军见状,士气大振,迅速跟在秦叔宝后面,杀入敌阵,双方一番厮杀后,唐军大获全胜,斩首两千余级,尉迟恭和副将寻相仅以身免。
李世民在虎牢关击破窦建德十余万大军的时候,是秦叔宝带着数十名骑兵率先冲破窦建德大阵,为唐军取得战斗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
再来看尉迟恭投唐后,打仗时的表现。
李世民攻打王世充的时候,双方对峙期间,有一天,李世民带着一队护卫外出打猎,结果正好撞见王世充统领数万大军前来挑战。
单雄信一看是李世民,顿时十分激动,立即带着一队骑兵迅速冲向李世民,由于速度太快,李世民都没反应过来,单雄信就已经冲到跟前。
只见单雄信提起长矛便刺向李世民,关键时刻,尉迟恭突然杀出,提着马槊横刺过去,单雄信此时注意力都在李世民身上,一时没有防备,直接被挑落马下。
随后,尉迟恭保护着李世民杀出重围,抵达唐营后,又立即带着唐军骑兵杀出去,与王世充再战,双方一阵厮杀后,王世充大败而回,尉迟恭俘虏敌将陈智略以及6000敌兵。
后来李世民刚刚进驻虎牢关时,为了给窦建德一个下马威,以自己为诱饵,和尉迟恭带着几名骑兵故意到窦建德大营附近转悠,被窦建德的骑兵发现后,又故意大声喊“秦王李世民在此,我是秦王李世民......”,引诱窦建德骑兵6000人出来追杀自己。
在逃跑的途中,李世民让手下的骑兵先撤,他和尉迟恭留下殿后,两人的作战方式是,尉迟恭手持马槊,李世民手持大弓,敌兵追上来时,尉迟恭持马槊与敌军厮杀,李世民射箭掩护,两人且战且退,最终将窦建德的追兵引入伏击圈,打了一场胜仗。
这个过程中,尉迟恭手刃十几名敌兵。
不久之后,在和窦建德决战的那一次,窦建德亲率大军前来进攻,但窦建德派出300骑兵,提议双方各派300精兵较量一下。
李世民派出200手持长枪的步兵,结成方阵对敌,窦建德的骑兵虽猛,但面对结成方阵的唐军,就如同面对刺猬一般,无从下手,双方僵持一上午后,各自退兵。
谁知,就在窦建德那300骑兵撤退时,王世充的侄子王琬穿着奢华的铠甲,骑着一匹骏马,在阵中炫耀,那匹战马曾经是隋炀帝御用的骏马,李世民见到这一幕,不禁夸赞道:“那个人骑的可真是一匹好马呀。”,眼神里还露出想要这匹骏马的意思。
尉迟恭见状,便与高甑生、梁建方三人一起冲入敌阵,活捉了王琬,牵回了那匹马。
尉迟恭在战场上的表现,主要就是这些。
这和秦叔宝的战绩比起来,还是逊色一些的。
尉迟恭将单雄信刺落马下那次,是因为单雄信注意力都在李世民身上,没有防备他;和李世民一起引诱窦建德大军出来追击那次,有李世民用弓箭给他掩护,活捉王琬那次,是三个猛将一起冲入敌阵才办到的。
而秦叔宝就不一样了,史书的原话说的是,他经常“跃马挺枪刺于万众中,莫不如志。”
注意“莫不如志”这个词儿,意思是从未失手过,成功率100%,而且是单枪匹马。
如果仔细看一下秦叔宝的战斗经历就会发现,秦叔宝在战场上充当的角色几乎都是冲锋、陷阵、斩将、先登。
相比之下,尉迟恭真没几个拿得出手的战绩,秦叔宝凭借实打实的战功,在李唐尚未统一天下时,就已经获得翼国公的爵位了,而尉迟恭是后面凭借玄武门之变立下首功,才得到国公级别的爵位的。
所以,论武力值和战功,尉迟恭是不如秦叔宝的,虽然他也比较猛,但比起秦叔宝还是逊色了一些。
李靖就不用说了,他的职业定位就不是冲锋陷阵,而是用兵韬略,是军事统帅。
李靖投唐后,一开始是在李世民麾下效力,后来干出了成绩,被李渊调到南方战场,协助宗室名将李孝恭进攻割据南方的萧铣政权。
在途经金州(今陕西安康)时,遇到当地蛮族起兵作乱,无法前进,庐江王李瑗数次征讨,均以失败告终,李靖于是给李瑗出谋划策,一战击破蛮兵。
后来开州蛮人首领冉肇则叛唐,大举进犯夔州,宗室名将李孝恭多次出击,都被打败,李靖于是带着800人突袭敌营,大破蛮兵,接着又在险要地带设下伏兵,一战斩杀其首领冉肇则,俘虏五千余人。
此战之后,李渊大喜,当即下诏表示,对于李靖当年举报他谋反一事,从此既往不咎。
后来李靖观察了前方战场形势后,呈上《平灭萧铣十策》,李渊是个识货之人,一眼就看出这些方略非常有用,于是提拔李靖为行军总管,兼任李孝恭的行军长史。
这相当于让李靖担任主帅李孝恭的副手,但李渊认为李孝恭的军事能力不足,特意下旨让李靖实际指挥军队,成为事实上的统帅。
靖又陈十策以图萧铣。高祖从之,授靖行军总管,兼摄孝恭行军长史。高祖以孝恭未更戎旅,三军之任,一以委靖。——《旧唐书》
李靖此后的战绩是:
1、指挥大军攻灭萧铣,接着率军抚定岭南,为李唐打下半壁江山。
2、辅公祏叛乱时,李唐方面大规模出兵平乱,在这个过程中,李靖在作战指挥和用兵谋略上起到了主导作用。
3、贞观初年,李靖以统帅的身份,统领十余万大军攻灭东突厥。
4、贞观中期,李靖以主帅的身份统领大军攻灭吐谷浑。
李靖在唐朝尚未统一天下时,就已经是军事主帅了,是和李世民同级别的人物,他的核心作用是,根据战争局势,运用谋略,指挥军队取得胜利,而不是亲自冲锋陷阵。
简单地说,如果把李靖、秦叔宝、尉迟恭这三个人放在同一支军队中的话,那么李靖会是这支军队的主帅,而秦叔宝、尉迟恭会是李靖麾下的先锋大将。
在作战指挥、用兵谋略方面,尉迟恭、秦叔宝和李靖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人,如果他们俩率军和李靖交战的话,只有被碾压的份。
但如果是单挑的话,李靖显然是打不过他俩的。
参考史料:《新唐书》、《旧唐书》
来源:烟郭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