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黑龙江省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学术会议暨黑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学分会学术会议暨住培师资创新与实践培训会议顺利召开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9 16:04 1

摘要:清风迎秋至,群贤汇明堂。2025年9月5日至7日,由黑龙江省医学会、黑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学分会主办,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承办的“2025黑龙江省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学术会议暨黑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学分会学术会议暨住培师资创新与实践培训会议”在哈尔滨

清风迎秋至,群贤汇明堂。2025年9月5日至7日,由黑龙江省医学会、黑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学分会主办,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承办的“2025黑龙江省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学术会议暨黑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学分会学术会议暨住培师资创新与实践培训会议”在哈尔滨顺利召开。

本次大会以“创新、融合、引领、卓越”为主题,共设1个主论坛、5个分论坛,发表演讲50余场,受邀嘉宾100余位,汇聚了来自国内麻醉学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通过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围绕麻醉学科前沿进展、住培教学创新、多学科协作等热点议题,展开深入探讨与广泛交流,为与会代表呈现了一场高规格、高质量、高水平的学术盛宴。

高瞻远瞩,共启新程

9月6日8时10分,大会正式开始。哈尔滨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张学院士、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院长刘明教授、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候任主委王天龙教授、黑龙江省医师协会秘书长孙巍教授、黑龙江省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主任委员戚思华教授等嘉宾在大会上致辞。

张学书记在视频讲话中表示,四院麻醉教研室团队取得的成绩,是学校医教研协同发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生动诠释,更折射出黑龙江省麻醉学领域的发展历程,是黑龙江省医疗卫生事业进阶的重要缩影。希望各位与会专家以本次会议为契机,携手探索麻醉学科发展大计,在保障人民健康福祉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为提升龙江麻醉学科整体水平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刘明院长代表承办单位对与会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在致辞中充分肯定了哈医大四院麻醉科近年来取得的突出成绩,尤其在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后,学科影响力与综合实力持续提升。戚思华教授受命担任人卫出版社“十五五”规划教材《临床麻醉学》第五版第一主编,这也是哈医大四院为哈医大百年校庆最有质量的献礼。他期待以本次会议为纽带,进一步深化跨区域、多学科合作,共同回应新时代人民健康的重大需求。

戚思华教授在欢迎辞中感谢来自全国各地的麻醉学专家同道,他表示,学会将继续搭建高水平学术平台,优质办会、廉洁办会,助力麻醉医师成长,为我省围术期医学与疼痛诊疗事业的发展注入新动能。

开幕式由哈医大四院麻醉科马雪松教授与李燕教授联袂主持。

主论坛

聚焦围术期医学前沿

主论坛环节,王天龙教授就“缩短老年危重患者围术期非生理时程的临床实践”展开系统阐述;王英伟教授深入解析“全麻深度与全麻机制”;郭向阳教授分享“围术期意识调控:脑节律”研究进展;王月兰、王锷教授分别围绕围术期过敏反应与心肌损伤提出新对策与管理策略。主论坛立足临床难点与科研前沿,为我国围术期医学的精准化、系统化发展指明新方向。

向下滑动显示更多图片

分论坛1

危急重症与系统管理

下午时段,本会场聚焦麻醉临床管理与危急重症处置。赵平、陈世彪、陈果、解雅英、高昌俊等多位专家就围术期脑电监测与认知恢复、超长效局麻药应用、护理团队建设、手术室外麻醉风险等议题发表演讲,韩非、宋雪松等教授还探讨了机械CPR、脑电频谱监测等新技术应用。多角度、多层次的报告凸显麻醉学科在急危重症领域不断深化的系统管理能力和技术整合水平。

向下滑动显示更多图片

分论坛2

优化镇痛管理专题研讨

徐建军教授牵头开展优化镇痛管理研讨会,汇聚临床专家就多模式镇痛、个体化用药、ERAS理念下的疼痛管理等热点展开深度交流与共识探讨。研讨会有效促进围术期镇痛管理的规范与创新,助力提升患者舒适化医疗体验和术后康复质量。

分论坛3

临床麻醉与人文融合

本会场强调临床技术与人文关怀并重。王海英、林献忠、罗艳、肖昭扬等专家从呼吸内镜镇静优化、麻醉安全与决策思考、麻醉觉醒机制,再到疑难病例反思,全面展现麻醉临床实践的深度与广度;刁玉刚、孙德峰、杨万超等教授则分别就ERAS循环管理、老年日间手术麻醉、小儿胸科单肺通气技术进行汇报。会议彰显出麻醉学科正不断跨越技术边界,融入人文、伦理与精细化管理的全新发展理念。

向下滑动显示更多图片

分论坛4

科研创新与智能麻醉

全天多个时段开展企业专题与学术研讨。石景辉、王古岩、王迎斌、席宏杰、李娟、王洁、董海龙等专家,分别从基础科研、临床创新、指南解读、中医技术应用,到人工智能教学、麻醉与免疫肿瘤预后、药物与认知障碍等热点展开分享。内容覆盖“从临床到基础,从技术到智能”,充分体现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推动麻醉学科创新变革。

向下滑动显示更多图片

分论坛5

产学医研融合与围术期镇痛新选择

两场专题会分别围绕“高质量发展”与“围术期镇痛药物新选择”展开,戚思华、董海龙、项红兵、孙德峰、王古岩、肖昭扬等多位专家与企业代表共话科研转化与临床痛点,与会嘉宾积极互动,研讨气氛热烈。会议有效搭建起学术、产业与临床之间的对话桥梁,助力麻醉新技术、新方案加速落地。

向下滑动显示更多图片

9月7日共设3个分论坛。

分论坛1

围术期医学热点纵深探索

上午开展多场高水平学术报告。缪长虹、严敏、姚尚龙、徐铭军、王东信、张加强、华福洲分别就脓毒症肺损伤、围术期贫血、药物创新、产科麻醉新进展、睡眠障碍、谵妄与认知、顽固性失眠等议题发表演讲,涵盖基础机制与临床管理策略。专家们从不同维度深化对围术期复杂临床问题的理解,推动麻醉学科向全周期、跨专科方向扩展。

向下滑动显示更多图片

分论坛2

疑难与创新麻醉技术

俞卫锋、苏殿三、孟庆涛、余剑波、宋兴荣、易杰等多位专家分享生物人工肝进展、无痛胃肠镜临床研究、麻醉危机事件应对、危重症救治中的中西医融合、孤独症麻醉治疗困惑、胸科困难气道处理策略等内容。聚焦疑难麻醉场景与新兴技术,展现出麻醉学科在处理复杂病例和推动技术前沿中的关键作用。

向下滑动显示更多图片

分论坛3

多中心研究推动临床协作

上午举行的人工气道多中心研究研讨会,由戚思华、苏殿三、易杰等多位专家牵头,深入探讨临床研究设计与实施路径。通过高水平临床研究的开展与合作,进一步提升麻醉学科在循证医学与多中心协作中的引领力。

向下滑动显示更多图片

闭幕总结

凝聚共识,共创未来

9月7日中午,大会完成全部议程,圆满落下帷幕。黑龙江省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主任委员戚思华教授作闭幕总结。他表示,本次会议系统展示了黑龙江省麻醉学界在临床、科研、教学、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的扎实进步,促进了省内外专家的深度交流与合作。他呼吁广大麻醉医师继续坚守临床一线、勇攀科研高峰、深耕医学教育,共同为推动中国麻醉学科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供稿:麻醉科

编审:宣传科

来源:大东北生活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