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会大课堂作为思政教育的生动实践场,如何创新形式、丰富内涵,让思政课更接地气、更具感染力,成为各界探索的重要课题。“气象万千的中国就是大课堂”这一命题,在广州市妇联的创新实践中得到了生动诠释,广州市妇联以“羊城巾帼心向党”品牌为抓手,将880万女性群体的思想政
活化社会“大课堂”
广州解锁社会大思政课全新“打开方式”
课堂萦绕“烟火气”
理论宣讲“活起来”
9月5日,《广州日报》刊发评论《气象万千的中国就是大课堂》,阐释了以广阔社会为载体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引发广泛关注与思考。
社会大课堂作为思政教育的生动实践场,如何创新形式、丰富内涵,让思政课更接地气、更具感染力,成为各界探索的重要课题。“气象万千的中国就是大课堂”这一命题,在广州市妇联的创新实践中得到了生动诠释,广州市妇联以“羊城巾帼心向党”品牌为抓手,将880万女性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城市肌理,探索出一条“社会大学”思政教育的特色路径。
把课堂搬进烟火气里,让理论宣讲“活起来”
“咱农民也能在乡村振兴中干出大名堂!”在增城区龙新村的稻田边,新农人沈燕芬正在宣讲中国妇女十三大精神;在黄埔区“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先行示范馆,女工程师王杰以解决航空轮胎“卡脖子”难题为例讲述科技自立自强;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前夕,广州、龙岩两地妇联跨越山海联合开展红色宣讲活动,致敬革命先辈。这种“田间课堂+场馆思政+联心宣讲”的模式,正是广州妇联打破传统宣讲边界的实践创新。
市妇联深谙“社会即课堂”的道理:在农民运动讲习所用红色故事唤醒红色记忆,在珠江钢琴创梦园以广府文化宣讲推动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甚至将三八红旗工作室建到消防指挥中心,并创新组建女大学生志愿宣讲队、“美丽花城”宣讲队、粤剧传承宣讲队等189支特色队伍,构建“15分钟宣讲圈”。这种“生活化嵌入”的思政教育,实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听”的转变。
用身边榜样当教材,让价值引领“实起来”
思政教育最忌“高空作业”,广州市妇联的解法是让榜样人物成为行走的教科书。党的二十大代表李方方用45万公里“零事故”行车记录诠释工匠精神,全国首位军嫂韩素云与老妇联主任跨越30年的拥抱传递广州的城市大爱。这些真实可感的“活教材”,构成了妇女群众身边的精神坐标群像。
更可贵的是,市妇联搭建起“发现-培育-传播”的完整链条,通过“树典型、立标杆”五年来培育510余名先进典型,让像历经三次创业,从普通企业干部成长为乡村振兴女性带头人的钟爱东一样的女性奋斗者站上榜样的舞台。
以品牌集群破圈层,让思政能量“联起来”
思政教育要避免“孤岛效应”,必须构建协同生态。广州市妇联用“时间贯穿+空间覆盖+云端联动”的三维矩阵,打造出思政教育的广州妇联方案,近年来先后推出羊城巾帼绽风采图片征集活动、“志愿之花添新彩 湾区同心迎全运”主题活动、“英雄花绘英雄城”主题活动,巾帼红色故事会、女科技工作者故事会、红色家风故事会、巾帼助力乡村振兴故事会等在广州各个区全面展开,以品牌活动串珠成链,凝聚妇女群众感恩奋进。
站在新时代的坐标系中回望,我们越发坚信,社会大学的思政课,不能只是说理,而是要在小故事中阐述大道理,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思政教育真正如春雨般“润物细无声”。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更多扎实而鲜活的思政实践,把有深度有温度的思政课送到妇女群众的心窝里。
来源:广州女性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