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理:筑牢森林草原防灭火“立体防线”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02 10:20 1

摘要:随着森林草原防灭火期的到来,会理市云甸镇以“全员皆兵”的姿态,构建起“人防、技防、物防、群防”四维一体的立体防线。这里既有科技赋能的“千里眼”,也有日夜坚守的“守山人”,更有全民参与的“护林网”。在这片覆盖16万亩林地、2万多常住人口的土地上,云甸镇以高度的责

云甸镇应急综合救援队队长庄正宇带着队员在山林里巡查。

防火检查点,值守人员一边登记来往车辆信息,一边向群众宣传防火知识。

随着森林草原防灭火期的到来,会理市云甸镇以“全员皆兵”的姿态,构建起“人防、技防、物防、群防”四维一体的立体防线。这里既有科技赋能的“千里眼”,也有日夜坚守的“守山人”,更有全民参与的“护林网”。在这片覆盖16万亩林地、2万多常住人口的土地上,云甸镇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防、立、查、督”四大体系贯穿始终,为绿水青山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

“防立查督”四维发力

构建全域防控体系

“请登记进山信息,火种严禁带入林区!”3月28日,在云甸镇云田村标准化防火检查点(卡点),值守人员一边登记来往车辆信息,一边向群众宣传防火知识。值守人员由两名村民与一名驻点民警组成,他们是防控火源入山的第一道关卡。

云甸镇党委书记胡文波介绍:“我们镇下辖8个村,最北端地处米易县、德昌县交界,人员流动复杂,林地面积广。”面对挑战,该镇以“防”为核心,构建起立体化防控网络。

其中,人防“全覆盖”,全镇有9个进山卡点(2个标准化卡点、7个临时卡点)全天候值守,30名半专业扑火队员、8个村级初期火情处置小组,共150人随时待命,形成“卡点堵、山头巡、火情灭”的快速响应链。

物防“强根基”,110公里防火通道如巨龙般蜿蜒在山林间,四通八达。11座百立方蓄水池像镶嵌在绿色海洋中的明珠,清澈见底。40余个水塔耸立在山巅,为灭火提供了充足的水源。这些物防设施的建设,为“以水灭火”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技防“显智慧”,在云甸镇应急救援队办公室,一面巨大的电子显示屏上,48个高清摄像头的画面实时监控。这些摄像头如同48双锐利的眼睛,时刻守护着这片绿意盎然的土地。智能系统精准识别烟雾火点,一旦发现有异常情况,系统会立即发出警报,通知相关人员前往处理。

应急队伍淬炼尖兵

锻造“火场逆行者”

在科郎前置驻守点,云甸镇应急综合救援队队长庄正宇正带着队员翻越山脊巡查。这支平均年龄40岁的队伍,共有30名队员。他们每日穿梭于密林深处,徒步或骑车、开车巡查防火通道、清理易燃物,用脚步丈量每一寸土地。

“每天巡逻20公里,只为防患于未‘燃’,我们的日常就是‘练为战’。”据庄正宇介绍,队员们每周开展火场模拟演练,熟练操作高压水泵、风力灭火机等设备,确保“召之即来、来之能战”。队员们与家人聚少离多,却无一人退缩。“守好这片山,就是守好家乡人的命根子。”庄正宇目光坚定。

这支队伍不仅是灭火尖兵,更是防火宣传员。巡山途中,他们向放牧人员发放防火袖标,发动群众成为“流动哨兵”。“一旦发现火情,村级处置小组迅速响应,尽快抵达现场,确保‘打早打小’。”庄正宇说。

全民共筑防火“长城”

绘就绿色新图景

清明节临近,云甸镇掀起全民防火热潮。镇村干部入户发放防火令,耐心向群众讲解防火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他们走进每一户人家,将防火令张贴在醒目的位置,确保群众能够随时看到并牢记在心。

学校里也开展了“森林防火课堂”,老师们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向学生们传授防火知识。通过讲解火灾的危害、演示灭火器的使用方法等方式,让学生了解防火的重要性并学会如何正确应对火灾。学生听得津津有味,纷纷表示要争当“防火小卫士”,为家乡的绿水青山贡献自己的力量。

村民们也积极响应号召,纷纷签订《十户联保责任书》。他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监督、互相提醒,共同遵守防火规定。在村子里,随处可见“防火标语”和“防火宣传栏”,各个卡点处也都有喇叭在对护林防火知识进行语音播报,它们时刻提醒着村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共同守护好这片美丽的家园。

清明节即将来临,这是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的关键时期。胡文波表示,云甸镇将集合镇、村组干部以及全镇人民群众的力量,积极投入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中。坚持“管住人、看住火、守住山”的原则,确保在重要时间节点以及整个森林草原防灭火期间实现“零火情”。

来源:大凉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