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据杜凤治日记的记载,叶赫那拉·瑞麟在同治十一年(1872年)生日时,仅杜凤治一人所送的寿礼(含门包)就达3000两白银。而您提到的“1114两”可能是部分礼单的误记或拆分数据,现存史料中未明确记载瑞麟此次寿宴的总收礼数额,但可通过以下信息推测其规模:
根据杜凤治日记的记载,叶赫那拉·瑞麟在同治十一年(1872年)生日时,仅杜凤治一人所送的寿礼(含门包)就达3000两白银。而您提到的“1114两”可能是部分礼单的误记或拆分数据,现存史料中未明确记载瑞麟此次寿宴的总收礼数额,但可通过以下信息推测其规模:
单笔礼金规模
杜凤治作为广东南海知县,其3000两寿礼已占其养廉银(1500两/年)的2倍,属于“不易举动”的大额馈赠。其他官员的礼金虽无具体数字,但日记提到“门包一处约四百金,两处约千金”,暗示多部门联合送礼时单次门包可达千两级别。
官场潜规则
晚清总督寿宴收礼已成惯例,巡抚、盐商、乡绅等均需参与。例如杜凤治日记记载,盐商曾送绸缎求免查盐引,乡绅送银锭五十两,可见送礼者层级广泛。若按广东一省官员估算,总收礼可能达数万两。
对比其他案例
慈禧太后万寿时,两县垫赔演戏费用即上千两,而瑞麟作为封疆大吏,其寿礼规模虽不及皇室,但远超普通官员。
结论:瑞麟此次寿宴总收礼无确切数据,但结合杜凤治个案及官场惯例,推测总额可能在数万两白银量级。
来源:清华之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