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顶薪名额缩水到28个,连赵睿都拿不到,CBA这回真把穷队往死里逼。”
“顶薪名额缩水到28个,连赵睿都拿不到,CBA这回真把穷队往死里逼。”
打开工资表,数字比胜负更扎眼。
上赛季还有30人拿顶薪,如今只剩28个,两个名额凭空蒸发。
不是球员突然不值钱,而是老板们学会了“算细账”。
广东把崔永熙签回,用的却不是顶薪,而是B类“次顶”——年限短、金额低、优先权还在自己手里。
这一招,省了将近800万空间,足够再补一名靠谱的外援。
穷队想学,却没人可签;富队越玩越精,差距就这么被拉开。
北京首钢更尴尬。
顶薪格子全满,赵睿来了只能拿C类,三年合同,年薪比顶薪少将近200万。
球员心里当然不爽,可市场就这么大,不接受就只能去海外。
首钢不是没钱,是名额卡死,像极了北上广的购房指标,有钱也买不到。
再看“满额三顶薪”的四家:北京、山西、稠州、广厦。
他们的名单里,顶薪不是简单的贵,而是精准投资。
北京把三个名额给后卫、锋线、内线各一个,确保每个位置都有本土核心;山西则把两个顶薪砸在国产内线,留一个给外援,打法简单粗暴但有效。
钱花得值不值,常规赛还没开打,季前赛的盘口已经把他们排在夺冠前四。
另一端,吉林、江苏、四川直接挂零。
吉林连一个顶薪都没报,不是没人,是真没钱。
江苏更惨,上赛季唯一的顶薪老将退役,新人顶不上,干脆空着。
四川最离谱,顶薪球员还在打官司,工资发不出去,球队只能签短工,像极了月底没钱还信用卡的打工人。
U16亚洲杯那边,画风完全不同。
9月1日,中国小伙子们把马来西亚打成100-44,分差56分,比很多野球局还狠。
12人全部得分,最矮的后卫也能抢板,最高的中锋还能运球过半场。
吕飞燕18分8篮板4助攻,数据像打游戏;赵博新一个快攻暴扣,直接把篮筐扣歪,现场工作人员搬梯子上去修。
别以为这只是虐菜。
同一天,韩国赢了哈萨克斯坦40分,三分球命中率高达48%。
中韩对决,谁赢谁直接进八强,输的要去打资格赛,多打一场就多一次受伤风险。
韩国历来靠外线,中国靠高度,两种风格撞在一起,像极了期末考试前的押题大战。
央视也懂流量。
9月2日,CCTV5上午9点放美网,德约科维奇冲击第25座大满贯,历史第一就在眼前。
晚上19:30,NBL半决赛香港金牛对石家庄翔蓝,香港队有前CBA外援坐镇,石家庄靠本土射手,票价炒到380一张。
22:35西甲集锦,4K画质,巴萨新援首秀,球迷群里已经有人截图做表情包。
23:30 CCTV5+继续美网,女单四分之一决赛,中国小将王欣瑜如果爆冷,热搜预订。
说到底,顶薪名额就像学区房,越少越值钱。
强队靠规则漏洞省钱,弱队连上牌桌的资格都没有。
青年队打得好,未来才有议价权;央视直播越多,商业蛋糕越大。
只是,穷队的老板们,今晚可能连看球的心情都没有。
来源:山中自在寻仙的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