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红烛映山乡丨记三都水族自治县扎根乡村小学30余年的教师韦忠智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9 13:47 1

摘要:在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县的崇山峻岭之间,有一位老师的名字,被无数学生和家长深深铭记。他,就是韦忠智。一支粉笔,三尺讲台,他一站就是30余年;一份爱心,廿载坚持,他用自己的微薄之力,为一代代山里的孩子照亮了通往未来的路。

在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县的崇山峻岭之间,有一位老师的名字,被无数学生和家长深深铭记。他,就是韦忠智。一支粉笔,三尺讲台,他一站就是30余年;一份爱心,廿载坚持,他用自己的微薄之力,为一代代山里的孩子照亮了通往未来的路。

9月开学季,走进三都自治县合江小学,教师韦忠智正在为学生们上一堂特殊的“班会课”。以感恩为主题,告诉孩子要感恩父母、老师,还有生长的这片土地,同时,播放了一段珍贵的视频。视频里,是他曾经资助过的学生手捧鲜花回来看望他。在孩子们心中种下感恩的种子,希望孩子们通过努力走出大山。“他们通过读书,努力学习来改变了他们的命运,现在那个岑明慧大姐姐在南京上班,大哥哥还在学校读书,我希望你们也能像他们一样,努力学习,今后走出大山去……”

韦忠智给孩子们上感恩课

故事的起点,要回溯到数十年前。当年的韦忠智也曾是一名渴望用知识改变命运的山区少年。然而,贫寒的家境几乎让他的求学之路中断。幸运的是,在他最绝望的时刻,得到了来自乡亲们的帮助。

“我在小学一年级到二年级这个阶段,因为那个时候家里面非常贫寒,那个时候我们的书费只是5角钱就够了,但是当时家里没钱,我就从家里面扛了一袋糠到街上去卖,就是需要5角钱来支付我两兄妹的书学费,但是没有卖掉,就回家去了,后来村里面知道这件事,那年村支书就在村委会上就宣布免掉我们的书学费,然后我就能顺利地读书。”教师韦忠智说。

将钱送到学生手中

1987年学成之后,韦忠智选择回到家乡,踏上讲台,成为一名教师。韦忠智把这份感恩融进了教书育人的日常。彼时他家境并不宽裕,工资虽微薄,但只要听说学生因贫辍学,他总会掏钱帮助学生。

“记得有一个男生,他的母亲不在了,那个时候他们的书学费是30块,我就亲自送到家去,去到他家又发现又有一个类似的孩子,又接着去第二家,也同样送了学费。”教师韦忠智说。

三都自治县合江小学升旗仪式

在三都自治县的山区学校里,韦忠智见证了太多孩子因贫困而步履维艰。资助学生便成了他的另一项“事业”。从最开始用自己的工资为学生垫付书本费、购买文具,到后来长期定点资助特困生直至他们大学毕业。

“因为这个孩子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在家又听话,看到他这样艰辛,从那个时候我就跟踪资助了,记得有一年开学的那一个月,500块钱的工资,资助几个学生,我就剩下了100块左右,那一个月就只剩这么点钱了。”教师韦忠智说。

韦忠智在办公室忙碌

这样的事情,多年来数不胜数。他到底资助过多少学生,花了多少钱,他自己也记不清了。他就像“父亲”一样,默默地为无数家庭扛起了一份重担,培养了一个又一个优秀的孩子。现在这些孩子都亲切地称呼他为:“韦爸”。

30多年来,韦忠智以无私的关爱和责任,将每一位学生视为自己的孩子,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他事事都放在心上,用温暖与爱心铺就孩子的成长之路。

“韦老师在我们心中是真诚的、善良的、兑现承诺的好老师,我非常喜欢他。”三都自治县合江小学学生唐顺然说。

对学生有求必应,关心学生身体情况

在平凡的岗位上,他用最执着的坚持,温暖着整个山区,而他这份深沉的爱,也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带动了整个集体向善向上。

“因为我也是农村孩子出来的,我知道从深山要走出来,走到城市里面非常地难,但是韦老师这种长达二十几年对山区孩子进行资助,让更多孩子从大山里面走出来,我觉得这是一件特别伟大的事情,未来我也将尽自己所能帮助到更多的山区孩子。”三都自治县合江小学教师王益鹏说。

如今,韦忠智依然坚守在三都山区小学的讲台上,他的背影或许不再挺拔,声音也不再洪亮,但他就像一根默默燃烧的红烛,用温暖而持久的光芒,照亮了一代又一代山里孩子的求学路,诠释了“人民教师”四个字最深刻、最动人的含义。

通讯员 陈明珠 张岑芳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何广

编辑 毕文君

二审 虞思滔

三审 张发扬

来源:天眼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