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伴走了,我去儿子家过年,儿媳家10个人等吃饭儿子:爸你回去吧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7 15:10 1

摘要:67岁的张国华拖着沉重的行李,辗转千里来到省城,只盼着和儿子一家过个团圆年。

爸!您还是回去吧!”

67岁的张国华拖着沉重的行李,辗转千里来到省城,只盼着和儿子一家过个团圆年。

可谁知他刚到,儿子就一脸为难地赶他走?!

“爸,我家实在没有地方了!”

张国华看了看家里坐满了儿媳家来的10口人,心凉了个彻底!

就在他心灰意冷准备离开时,门外突然传来洪亮的喊声:“老张!走!上我家过年去!”

来人拎着一瓶米酒,笑得爽朗,却让王家一屋子人瞬间脸色煞白……

01

张国华握着老式座机的听筒,耳朵贴着话筒,听着儿子张伟的声音从电话那头传来,语气里带着几分温暖:“爸,今年来省城过年吧,家里就我们一家四口,挺想你的。”

客厅里空荡荡的,墙上的挂钟滴答作响,仿佛在提醒他又是一个孤单的夜晚。

老伴李秀兰去世整整一年了,张国华原本打算独自在家过个安静的春节。

他看着茶几上李秀兰的遗像,黑白照片里的她笑得温柔,像还在身边。

“行,爸收拾收拾就过去。”张国华放下电话,声音低沉地对遗像说:“秀兰,今年我要去小伟那儿过年了,你别怪我。”

他没想到,这个听起来温馨的邀请,会让他度过一个冷到骨子里的除夕夜。

腊月二十七的早上,天还没亮,张国华就起了床。

67岁的他头发全白,背有些驼,但精神还算硬朗,这是几十年的老习惯。

老家的二层小楼里,他独自生活了一年后,屋子里满是李秀兰的影子。

他走进厨房,拿起菜刀,砧板上摆着昨天刚晾好的腊肉,肥瘦相间,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还有一串串自制的香肠,是儿子张伟小时候最爱吃的。

“小伟小时候一闻到这味儿就跑厨房了。”张国华一边把腊肉装进袋子,一边自言自语。

他想起张伟小时候缠着李秀兰要吃腊肉,秀兰总是笑着说:“等你爸弄好了,咱们一起吃。”

如今老伴不在了,张国华还是想把这传统延续下去。

他抬头看了看墙上的老照片,那是他们结婚时的合影,秀兰笑得甜美,岁月却让照片微微发黄。

“秀兰,你看我这腊肉做得还行吧?”他轻声问,仿佛老伴还能回答。

去年春节,李秀兰还躺在医院的病床上,瘦得只剩一把骨头,手紧紧握着他的。

“国华,我怕是过不了这个年了。”她声音虚弱。

“别瞎说,医生说你会好起来的。”张国华强装镇定。

“小伟他们忙,你以后多去省城陪陪他们,别老一个人在家。”李秀兰叮嘱。

“好好,我都听你的。”他当时只是安慰她,没想到这话成了遗言。

正月初四,李秀兰走了,走得很平静,像睡着了一样。

卧室里还摆着她用过的梳妆盒,客厅里放着她没织完的毛衣,张国华舍不得收拾。

中午,邻居老陈敲门进来,手里提着一瓶白酒,笑呵呵地说:“老张,听说你要去省城过年?”

“是啊,小伟让我过去,说就他们四口人。”张国华应道。

“这是好事,儿子孝顺,知道心疼老爹。”老陈在沙发上坐下,给两人各倒了一杯酒。

“我这心里总有点不踏实。”张国华端起酒杯,皱了皱眉。

“你想啥呢?那是你的亲儿子!”老陈拍拍他的肩。

“就是觉得,城里生活和咱们这儿不一样,我怕不习惯。”张国华叹了口气。

“第一次去肯定有点不适应,慢慢就好了。”老陈笑着劝道。

两人喝着酒,聊起了家常。

老陈说起自己的女儿在外地工作:“咱们这代人啊,年轻时忙工作忙孩子,老了孩子又都跑远了。”

“你咋不去你女儿那儿过年?”张国华问。

“她们小两口过得挺好,我去了怕添乱,再说我家老伴还在,俩人作伴挺好。”老陈笑得满足。

张国华听了有些羡慕,老陈的老伴身体健康,俩人每天一起买菜做饭,不像他孤零零守着空房子。

下午,张国华开始收拾行李。

他把换洗衣服叠得整整齐齐,放进那个用了十多年的旧旅行箱。

老花镜装进眼镜盒,降压药带了三盒,还有给孙子小宝买的遥控赛车,足足花了他四百多块。

最重要的是七个红包,每个红包装了三千块,总共两万一,差不多是他四个月的退休金。

在老家,这笔钱够他生活大半年,但他觉得给孩子们压岁钱是传统,不能省。

“小宝肯定会喜欢这赛车。”张国华看着包装盒上的图片,想象着孙子开心的笑脸。

小宝今年九岁,正是贪玩的年纪。

晚上,他坐在床边,看着李秀兰的照片:“秀兰,我明天就走了,你在天上保佑咱们一家平平安安。”

他还找到一本旧笔记本,里面是李秀兰手写的家常菜谱,从红烧肉到糖醋鱼,密密麻麻记了好几页。

张国华决定带上这本菜谱,想着教给儿媳王丽,或许能让儿子一家尝尝老家的味道。

那天晚上,他翻来覆去睡不着,一会儿担心火车晚点,一会儿想象见到儿子时的场景。

他已经半年没见张伟了,上次还是张伟回来参加母亲的头七。

那次张伟哭得像个孩子,抱着他说以后会常回来看他,可工作一忙,这承诺就淡了。

张国华理解儿子,省城生活压力大,张伟在一家科技公司做管理,儿媳王丽是银行职员,俩人都忙得团团转。

想到能和儿子、孙子团圆,张国华心里还是暖洋洋的。

第二天一早,老陈来送他,拍着他的肩说:“老张,到了城里好好享福,城里过年和咱们这儿不一样,你得适应适应。”

“放心,我又不是没去过城里。”张国华嘴上硬气,心里却有点没底。

他去省城几次,都是来去匆匆,这次要住好几天,还要和儿媳一家相处。

儿媳王丽人挺好,但总觉得有点客气,不像自家人那么亲近。

火车站人山人海,都是赶着回家过年的人。

张国华拖着行李箱,排队检票,车厢里挤得满满当当。

他找到座位坐下,旁边是个年轻人,低头玩手机,耳机里漏出音乐声。

窗外的田野飞快掠过,张国华想起第一次带小伟坐火车的情景。

那会儿小伟才六岁,趴在窗边问:“爸,树怎么都在跑啊?”

“因为火车跑得比树快。”张国华笑着回答。

如今张伟快四十了,有了自己的事业和家庭,时间过得真快。

02

省城的火车站比张国华想象的还热闹,人流如织,广播声不断。

他拖着行李箱在出站口张望,手机显示已经下午三点。

远远看到儿子张伟的身影,他穿着深色大衣,戴着围巾,看起来有些疲惫。

“爸!”张伟快步走过来,脸上挤出笑容。

“小伟,你还特意来接,外面冷吧?”张国华心疼儿子。

“没事,今天刚好有空,车在外面等着呢。”张伟接过行李箱。

上车后,张国华发现司机不是儿媳王丽,而是个不认识的年轻人。

“这是谁?”他忍不住问。

“哦,这是我同事小李,王丽在家忙着准备呢。”张伟解释。

路上,张伟话不多,手机一直在响,他低头回复消息,偶尔问问父亲的身体。

张国华想聊点家常,但看儿子忙,也就没开口。

车子开进一个高档小区,高楼林立,停车场停满了豪车。

“爸,到了。”张伟停好车,指着面前一栋三十多层的高楼。

“你们住这么高?”张国华仰头看,脖子都酸了。

“十六楼,有电梯,方便得很。”张伟笑着说。

电梯里,张国华有点紧张,他在老家住二层楼,从没住过这么高的地方。

电梯门一开,他愣住了。

客厅里坐着一堆人,远不止张伟说的四口人。

一对老夫妻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旁边还有个中年男人和女人在聊天,地上两个五六岁的小孩在玩手机游戏。

屋子里热闹得很,可张国华一进来,气氛安静了几秒。

“爸,我给你介绍。”张伟有些尴尬,搓了搓手。

“这是王丽的爸妈,王叔叔和王阿姨。这是王丽的哥哥王强,还有嫂子小梅,这俩小孩是他们的。”张国华一听才明白,原来王丽全家都来了。

王母从沙发上站起来,穿着毛衣,戴着玉镯,气质挺好。

“亲家,路上辛苦了。”她客气地笑着。

“给你们添麻烦了,我不知道家里这么多人。”张国华有点局促。

“没事,人多才热闹。”王母语气和气,但感觉有点疏远。

王父也过来握手:“老张,欢迎,快坐。”

王丽从厨房出来,手上还沾着菜叶,笑着说:“爸,您来了,路上还好吧?”

“挺好的,就是人多,挤了点。”张国华应道。

他环顾四周,三室两厅的房子挤了十个人,茶几上堆着行李箱,显得乱糟糟。

“这么多人,住得下吗?”他忍不住问。

“住得下,我们安排好了。”王丽连忙说。

王强走过来打招呼:“张叔,我是王丽的哥哥,叫我小王就行。”

“好好,都是一家人。”张国华点点头。

两个小孩抬头瞅了他一眼,又低头玩游戏。

“爸,您的房间在这边。”张伟带他走进一个小房间。

房间很小,只有一张单人床和一个小柜子,角落里还堆着杂物,像个储物间。

“您先休息,晚上一起吃饭。”张伟把行李放下。

“这房间是不是太小了?”张国华皱眉。

“没事,您一个人住够用了。”张伟拍拍他的肩。

张国华坐在床边,透过小窗户看对面高楼的灯光,城市夜景很美,可他心里却空落落的。

客厅传来王家人聊天的声音,聊房价、聊股票,全是城里的话题,他插不上嘴。

过了一会儿,小宝跑进来,喊着:“爷爷!”

看到孙子,张国华总算笑了。

“小宝,想爷爷没?”他摸摸孙子的头。

“想了!爷爷给我带啥好吃的了?”小宝眼睛亮晶晶的。

张国华从行李箱拿出遥控赛车:“看,爷爷给你买的,喜欢不?”

“哇,太酷了!”小宝抱着赛车,高兴得跳起来。

王丽走进来:“小宝,别吵爷爷休息。”

“没事,我跟小宝聊聊。”张国华摆摆手。

“那您先歇着,晚饭我叫您。”王丽转身走了。

小宝坐在床边,叽叽喳喳地说:“爷爷,我们学校办了新年晚会,我跳舞得了第一名!”

“真厉害,爷爷为你骄傲。”张国华笑着听孙子讲。

跟小宝聊天让他心情好了不少,至少孙子是真心喜欢他的。

可一想到客厅里那群人,他又觉得像个外人。

吃晚饭时,张国华拿出菜谱本,想跟王丽分享老家的做法。

“丽丽,这本菜谱是你妈写的,里面有她最拿手的红烧肉,要不我教你做?”他试探着问。

王丽翻了两页,笑着说:“爸,这太麻烦了,我们平时都点外卖,方便。”

张国华愣了愣,只好把菜谱收回去,心里有点失落。

03

除夕前一天,张国华五点就醒了,老习惯改不了。

他轻手轻脚走到客厅,家里人都还在睡,主卧传来轻微的鼾声。

次卧住着王强一家四口,门缝里透出孩子的梦呓声。

张国华走进厨房,想给大家做顿早餐,表达点心意。

冰箱里有鸡蛋、面条,还有些青菜,他刚点火,王母就从主卧出来了。

她穿着睡袍,头发有点乱,看到张国华在厨房,愣了一下。

“亲家,这么早?”王母语气惊讶。

“习惯了,在家都是这点起,想给大家做点早饭。”张国华笑着说。

“不用不用,我们早上吃得清淡。”王母摆手,语气客气但坚决。

“那我煮点粥?或者下面条?”张国华有点尴尬。

“真不用,我来弄就行,您去客厅歇着。”王母已经开始从冰箱拿东西。

张国华关了火,站在那儿有点不知所措。

王母拿出一堆东西:牛奶、吐司、蓝莓、香蕉,摆满一桌子。

“我们家早餐简单,讲究营养搭配。”她边忙边说。

“好好,你们年轻人懂得多。”张国华只能点点头。

其他人陆续起床,王父打着哈欠出来:“老张起得真早。”

“睡不着,老习惯。”张国华笑笑。

王强和小梅带着两个孩子出来,孩子们揉着眼睛,还没睡醒。

早餐时,大家围着餐桌,张国华看着眼前的食物,有些无从下口。

牛奶有股怪味,吐司干得难咽,他试着吃了几口,实在吃不下。

“爷爷,你咋不吃?”小宝好奇地问。

“爷爷不太习惯这些。”张国华实话实说。

“那你想吃啥?我让爸爸给你做!”小宝转头看张伟。

“爸,您想吃点啥?我去给您煮碗面?”张伟问。

“不用,我不饿。”张国华摆手。

其实他肚子咕咕叫,但不想麻烦大家。

“亲家,试试这个燕麦粥,养胃。”王母推过一碗。

张国华勉强喝了几口,太甜了,但他不好意思推辞,硬着头皮喝完。

吃完饭,他想洗碗,在老家这是每天的活儿。

“不用,爸,有洗碗机。”张伟拦住他,指着一个银色机器。

“洗碗机?还能自动洗?”张国华觉得新奇。

“对,放进去就行。”张伟笑着演示。

“那我扫扫地?”张国华又问。

“也不用,有扫地机器人,您看那个小圆盘。”王丽指指地上跑来跑去的东西。

张国华看着那机器,觉得神奇,但也觉得自己没用武之地。

“那我能干点啥?”他问。

“您歇着就行,看看电视,陪小宝玩玩。”张伟拍拍他的肩。

张国华坐在沙发上,浑身不自在。

在老家,他每天做饭、扫地、浇花,忙得不亦乐乎。

现在闲下来,反而觉得空虚。

上午,王母和小梅去超市买菜,王父和王强在客厅看新闻。

张伟和王丽在房间商量事情,声音压得很低。

张国华一个人坐在角落,觉得像个多余的人。

他试着跟王父聊聊:“老王,你们城里过年都干啥?”

“看看春晚,出去吃顿饭,挺简单的。”王父敷衍地答。

张国华想讲讲老家的年俗,可王父已经转头跟王强聊股票了。

中午,他拿出红包,想给小宝压岁钱。

“小宝,过来,爷爷给你压岁钱。”他笑着喊。

小宝跑过来,张国华递上一个红包,里面装了三千块。

“谢谢爷爷!”小宝笑得合不拢嘴。

王强在一旁说:“快谢谢爷爷,收好。”

王母瞥了眼红包,眼神有点复杂,轻轻掂了掂。

“亲家,太客气了。”她笑着说,但语气有点怪。

“过年给孩子压岁钱,传统嘛。”张国华笑笑。

晚上,张国华躺在小房间的床上,听到主卧传来低语。

声音不大,但隔音不好,他听了个大概。

“三千块的红包,也好意思拿出来?”王母的声音。

“咱们家给孩子的都是五千起步。”王父接话。

“乡下和城里就是不一样。”王强低笑。

“伟哥面子上也不好看。”小梅小声说。

张国华心头一紧,三千块是他两个月的退休金,在老家够花好一阵。

可在这儿,竟然成了笑话。

他开始怀疑,自己来省城是不是个错误。

第二天早上,他在客厅闲逛,想找点事做。

茶几下有个文件夹,他好奇地翻开,顿时愣住了。

文件夹里是一份养老院的入住协议,写着“夕阳红养老院”。

里面清楚写着:申请人:张国华,年龄:67岁,预约入住时间:正月初六。

还有费用说明:单人间每月4200元,含餐费和护理费。

张国华手抖了一下,脑子一片空白。

这份协议是谁准备的?为什么有他的名字?正月初六是什么意思?

他赶紧把文件放回去,心乱如麻。

儿子知道这件事吗?还是说,这是张伟的主意?

他想起李秀兰临终前的话:“国华,孩子们有自己的生活,你得学会照顾自己。”

当时他以为是她多虑,现在看来,她早有预感。

张国华坐在沙发上,看着这个陌生的家。

电视里综艺节目笑声不断,可他心里却越来越沉重。

小宝跑过来,爬到他腿上:“爷爷,你咋不高兴?”

“没事,爷爷有点累。”张国华挤出笑容。

“那我给你捶捶背!”小宝的小手在他背上拍着,暖暖的。

至少孙子是真心喜欢他,这让张国华稍稍安慰。

但他明白,孩子的感情单纯,大人的世界却复杂得多。

04

除夕这天,小区里充满了年味。

楼下有人放鞭炮,空气里飘着硫磺味,孩子们的笑声从楼道传来。

早上,王丽宣布:“今天年夜饭去酒店吃,我订了包厢。”

“在外面吃?”张国华惊讶。

“是啊,在家做太麻烦,出去吃省事。”王丽笑着说。

“我可以做饭,省点钱。”张国华觉得有点浪费。

在老家,过年就是一家人包饺子、炒几个菜,简单却温馨。

“爸,难得您来一趟,咱们吃好点。”张伟拍拍他的肩。

王母也说:“在家做饭多累,出去吃菜品多,还省心。”

张国华看看儿子,想听他的意见。

“爸,就当体验城里的生活。”张伟笑着说。

“好吧,听你们的。”张国华点点头。

下午,大家开始准备出门。

王母和小梅化了妆,换上新衣服,王父穿了套深蓝色西装,两个小孩也被打扮得漂漂亮亮。

张国华换上自己最好的衣服,是去年买的夹克,虽然不算贵,但挺整洁。

可跟王家人一比,他觉得自己有点土气。

“爸,换这件衬衫吧,这是我的,您穿着合适。”张伟递来一件衬衫。

“不用,我这件挺好。”张国华推辞。

张国华只好换上,衣服确实舒服,可他心里有点别扭,连穿啥都要别人操心。

晚上六点,一行十人分乘两辆车出发。

酒店在市中心,五星级的大堂金光闪闪,服务员穿着整齐的制服。

张国华从没来过这么高级的地方,觉得有点不自在。

“我们订了贵宾包厢。”张伟对服务员说。

包厢很豪华,圆桌能坐十几人,墙上挂着字画,餐具精致得像工艺品。

菜一道道上来,龙虾、燕窝、鱼翅,都是张国华没吃过的东西。

张伟介绍:“这是澳洲龙虾,这是南非鲍鱼,这道叫金汤佛跳墙。”

“佛跳墙?多少钱?”张国华小声问。

“一千二一道。”张伟随口说。

张国华心里一惊,一道菜顶他一个月退休金。

“来,大家举杯!”王父站起身,举着红酒杯。

“祝新年快乐,身体健康,事业顺利!”大家纷纷举杯。

张国华跟着举杯,红酒味道酸涩,他不习惯,但为了不扫兴,硬着头皮喝了。

“这酒多少钱?”他小声问张伟。

“两千多一瓶,进口的。”张伟低声答。

两千多!张国华差点呛到,这比他一个月的生活费还多。

整顿饭吃得很热闹,王家人聊得热火朝天,话题全是工作、投资、孩子的补习班。

张国华偶尔被提及几句,但大多时候只能听着。

“这一顿饭多少钱?”他忍不住问。

“一万五,过年嘛,图个热闹。”张伟不当回事。

一万五!张国华心疼得直抽抽,这是他大半年的退休金。

他想起老家过年,一家人围着火锅,几百块就够了,那种温暖是这豪华酒店比不了的。

饭后,一个服务员认出张伟:“张先生,您上个月公司宴会也在这儿办的吧?”

“是啊,招待客户。”张伟笑着点头。

张国华听了,心里更不是滋味,儿子这生活和他完全是两个世界。

回到家,春晚刚开始,大家围在客厅看电视。

孩子们玩着新玩具,大人聊着天,气氛看起来挺融洽。

可张国华总觉得哪里不对,王家人之间聊得随意,跟他说话却总带着客气,像对待外人。

“妈,今晚咋睡?房间不够啊。”王强突然问。

“是啊,确实有点挤。”王母皱眉,看了看四周。

客厅突然安静下来,只有电视里的歌声还在响。

所有人的目光有意无意地扫向张国华。

他心跳加速,明白王强的意思,房间不够,有人得让出来。

“爸,要不您……”张伟吞吞吐吐,看看父亲,又看看其他人。

“要不咋?”张国华声音有点抖。

“要不您……回去吧。”张伟低声说。

这话像刀子一样,扎在张国华心上。

05

张国华的心像是被重锤砸了一下,儿子张伟那句“要不您……回去吧”还在耳边回响。

他愣在沙发上,手紧紧攥着裤腿,客厅里其他人的目光像针一样刺过来。

王母咳嗽了一声,打破沉默:“小伟,你这话说得太直了,亲家好不容易来一趟。”

王父也附和:“是啊,老张难得来,住几天没啥问题吧?”

张国华低头看着地板,强忍着心里的酸楚,声音低沉:“小伟,你真是这意思?”

张伟挠挠头,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爸,不是我不欢迎您,实在是房间不够。”

王丽赶紧拉住张伟的胳膊,小声说:“别这么说,爸会伤心的。”

张国华深吸一口气,抬头看向儿子:“小伟,你老实说,是不是早就打算让我去养老院?”

这话一出,客厅里彻底安静了,连电视里的笑声都显得刺耳。

张伟愣住了,王丽的脸色瞬间白了,王母和王父对视一眼,眼神复杂。

“爸,您……您咋知道的?”张伟的声音有些颤抖。

张国华从口袋里掏出那份养老院协议,啪地放在茶几上:“这是啥?正月初六入住,名字是我张国华!”

王丽瞪大眼睛,慌忙解释:“爸,这不是我们签的,是……是王强哥他们弄的。”

王强皱眉,语气不悦:“小丽,你这话啥意思?我们也是为亲家好。”

“为我好?”张国华冷笑一声,站起身,目光扫过所有人。

他胸口起伏,声音里带着怒气:“我来你们这儿,是想跟儿子一家团圆过个年,结果你们嫌我占地方,还偷偷给我安排养老院!”

王母连忙摆手:“亲家,你误会了,我们就是觉得您一个人在家不方便。”

“不方便?我在老家活得好好的,种菜做饭,样样不靠人!”张国华的声音提高了。

客厅里的气氛紧张得像要炸开,小宝吓得躲到王丽身后,两个小侄子也停下游戏。

张伟低下头,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爸,我不是那个意思。”

“那你是啥意思?嫌我这老头子碍事?”张国华盯着儿子,眼睛有些红。

王丽眼眶也红了,站起来拉住张国华的手:“爸,真不是我们嫌您,是王强哥他们……”

“够了!”王强打断她,站起身,语气里带着不耐烦:“小丽,你别把事儿都推我们身上。”

他转向张国华:“张叔,我直说吧,您在这儿确实不方便,家里人多,房间不够。”

张国华气得手都在抖,但他强压着火,缓缓说:“行,既然你们嫌我多余,我走。”

他转身就要去房间拿行李,王丽急了,拦住他:“爸,您别走!这事儿我来解决!”

张伟也站起来,声音带着愧疚:“爸,您先别急,坐下说清楚。”

张国华停下脚步,回头看着儿子,眼神里满是失望:“小伟,你妈走的时候让我多陪陪你,我来了,你就这么对我?”

张伟低下头,半天说不出话。

客厅里的气氛僵到极点,王父清了清嗓子:“老张,别激动,大家好好谈谈。”

张国华冷冷一笑:“谈啥?谈怎么把我送进养老院?”

就在这时,门铃响了,打破了这剑拔弩张的气氛。

王丽愣了一下,赶紧去开门,门外站着一个五十多岁的男人,穿着朴素,提着一个布袋。

来源:聪明高山SsT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