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昨晚刷到一条微博,说北京海淀医院一位70岁的爷爷,临终前梦见去世的老伴牵着他的手说“走,回家”。
谁不怕死?
更怕的是死前一个人孤零零。
昨晚刷到一条微博,说北京海淀医院一位70岁的爷爷,临终前梦见去世的老伴牵着他的手说“走,回家”。
爷爷醒来,把存折密码、孙子婚事、猫喂几顿全交代完,第二天凌晨就走了。
梦是假的,可那一刻的踏实是真的。
我外婆走前三天,也突然喊我舅的小名,说看见她妈在河边洗衣服,叫她过去吃新蒸的玉米。
外婆一辈子没离开过县城,那河早填平盖商场了,可她描述得跟现场直播一样。
我当时吓得手心冒汗,现在回想,那是大脑在清仓,把最柔软的库存一次性发给她。
科学家说,快死的时候,脑里的化学药水乱晃,血清素多巴胺一起开派对,像老式放映机卡带,把一生片段随机播放。
放出来的顺序不按时间,只按心跳。
谁在你心里最重,谁就第一个出现。
于是就有了三种高频梦:
一,老家院子,土墙爬满牵牛花,你蹲在门槛啃西瓜,其实那房子早拆了。
二,死去的亲人排队来接,像车站接人,他们不老,你也不老。
三,人生走马灯,考砸的试、偷吻的人、第一次领工资,全剪成短视频,配着你最爱的老歌当BGM。
年轻人听着发怵,觉得阴森。
可躺在病床上的人,只觉得暖。
因为梦里没人催缴费,没有疼痛评分,只有“你回来啦”的招呼。
我后来陪过几位临终志愿者,发现一个秘密:只要家属肯听,老人能把梦讲成连续剧。
你认真听完,他们就像交完作业的学生,眉头一下松开。
所以啊,别再急着叫醒他们“别瞎想”。
那几分钟的梦,是他们最后一次撒娇。
人这一辈子,最后能带走的,不是房产证,是那句“我在呢”。
来源:茶舍品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