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看完阅兵直播,我满脑子不是歼-10的彩烟,而是那几架压根没露脸的备份机。
看完阅兵直播,我满脑子不是歼-10的彩烟,而是那几架压根没露脸的备份机。
9月3号上午,天安门上空45架直升机排成刀切一样的方阵,镜头扫过党旗、国旗、军旗,帅到头皮发麻。
可同一时间,17公里外的广渠路公交站、26公里外的副中心站,有人拍到三架直-19孤零零掉头返航——它们就是传说中的备份机。
我盯着那几张照片看了半天,机身编号被胶带糊住,飞行员头盔反光,看不清脸。
他们跟编队一起起飞,一起练了几百次“秒级脱离”,结果真到上场前一分钟,耳机里一句“正常,返航”,就得转弯走人。
没人给他们特写,解说词里也没留位置。
朋友圈都在刷“80字样太震撼”,没人提那几架提前退场的飞机。
可要是真有哪架主机出故障,他们就得瞬间补位,连犹豫的时间都没有。
我算了下,备份机飞行员每天的训练量比正式队员还多——正式飞一条线,他们得飞三条,左中右位置全背熟。
教练说,这叫“把意外算进计划里”。
听起来像句口号,真落到自己身上,就是凌晨四点起床、晚上十点复盘,天天如此。
最扎心的是返航那一刻。
机群继续往前飞,他们转弯,城市在脚下倒退,耳机里传来广场上的欢呼声,像从另一个世界传来。
有飞行员在采访里憋了半天,只说了一句:“没飞过天安门,但知道它一直在那儿。
”
阅兵结束,主机队落地接受采访,备份机直接滑回机库,机务上来检查,飞行员摘头盔,脸上被安全带勒出的红印还没消。
没人问他们今天飞得怎么样,他们自己把飞行日志写完,签字,走人。
说到底,哪有什么万无一失,不过是有人提前把“万一”扛了下来。
来源:于花园中游玩的小铁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