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蓝盈莹工作室凌晨发的“战报”里,她的名字被放大到C位,播放量、热搜数、角色提及量全被标成“第一”。
一条海报,把《生万物》的收官夜搅成了修罗场。
蓝盈莹工作室凌晨发的“战报”里,她的名字被放大到C位,播放量、热搜数、角色提及量全被标成“第一”。
十分钟后,杨幂粉丝炸了——女主银子明明是杨幂,怎么就成了“陪跑”?
再往后,赵丽颖超话也卷进来,三家混战,热搜直接挂到第二天早上。
这事儿本来可以五分钟解决:海报错了,改。
但娱乐圈的火药桶从来不是一张图,而是它背后那套“谁更配红”的隐形账本。
先说蓝盈莹。
她演了十几年戏,从浣碧到《大江大河2》里的技术员,一路靠台词功底和眼神细节攒口碑。
去年拿“年度演技新力量”时,颁奖词写得很实在:“不靠热搜靠角色。
”这次《生万物》里她演女二,戏份不算多,但把“被生活压垮又挣扎着爬起来”的层次感演得极稳。
观众认她,业内认她,偏偏工作室用一张错得离谱的海报,把“演技派”三个字摔进了流量泥潭。
杨幂这边更憋屈。
银子这个角色是她近年最豁出去的一次:素颜、方言、情绪崩溃戏一条过。
剧播到中段,弹幕都在刷“杨幂终于不演杨幂了”。
收官夜本该是庆功,结果战报一出,女主成了“镶边”。
粉丝冲去工作室评论区刷“偷番位”,路人跟着看笑话,演技突破的高光瞬间被稀释成“谁名字大谁赢”的闹剧。
至于赵丽颖粉丝为什么下场,纯属旧账未清。85花缠斗十年,从“长得像”到“资源撞型”,每次风吹草动都能翻出“当年你截胡我杂志封面”的陈年截图。
这次有人把《生万物》数据截成表格,对比杨幂和赵丽颖去年剧的播放量,一句“女主数据还不如女二”直接点燃战场。
原本八竿子打不着的赵丽颖,成了混战里的“工具人”。
最魔幻的是,剧方、平台、主演全员闭麦,任由粉丝在热搜上蹦迪。
直到天亮,蓝盈莹工作室才发道歉,说“审核疏忽,数据引用有误”。
网友不买账:疏忽?
把女二写成女一,把配角数据标成全剧第一,这得是多大的心才能“疏忽”?
说到底,大家争的不是一张海报,是娱乐圈那套“红不红”的KPI。
演员想靠角色说话,团队却忍不住用流量逻辑包装;粉丝想证明“我姐最配”,最后却把正主拖进泥潭。
蓝盈莹好不容易攒的“演技滤镜”,一夜碎成“想红想疯了”;杨幂的转型之作,收官夜挂在热搜上的词条是“女主被抢番”。
至于赵丽颖,人在剧组搬砖,锅从天上来。
闹剧收场时,《生万物》的豆瓣评分从8.4掉到8.1。有观众在短评里写:“戏挺好,下次别让戏外比戏里更精彩。
”这话挺狠,也挺真。
演员靠作品立身,团队靠专业保命,粉丝靠理性长脸——可惜总有人把顺序搞反。
来源:桑田舞炊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