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云南省纪委监委发布的一则通报引发关注:2025年3月28日,退休已三年的云南省政协提案委员会原副主任朱家美主动投案,目前正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这位曾在云南官场深耕40年的正厅级女干部,用"退休六年后自首"的戏剧性转折,撕开了权力腐败的遮羞布。
近日,云南省纪委监委发布的一则通报引发关注:2025年3月28日,退休已三年的云南省政协提案委员会原副主任朱家美主动投案,目前正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这位曾在云南官场深耕40年的正厅级女干部,用"退休六年后自首"的戏剧性转折,撕开了权力腐败的遮羞布。
朱家美1959年8月出生在云南宣威农村,年轻时从基层妇联干事起步。1984年刚满25岁的她,在宣威县左所乡当上党总支副书记,靠着在云南广播电视大学、中央党校函授班的学习经历,逐渐从乡镇干部成长为沾益县委书记。2005年,46岁的她调任曲靖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一干就是六年,掌控着当地政法系统的核心权力。2015年晋升正厅级后,她先后担任省政府副秘书长、信访局局长,还兼任省妇联副主席,多次以"信访为民"的形象出现在媒体报道中。
在看似光鲜的履历背后,朱家美却逐渐滑向违纪违法的深渊。虽然具体案情尚未公布,但从其任职轨迹可窥见端倪——在政法委书记任上,她掌握着案件处理的生杀大权;在信访局长岗位上,她控制着群众诉求的"入口"和基层治理资源。知情人透露,其问题可能涉及政法系统利益输送、信访领域权钱交易,甚至家族成员被曝参与矿产开发。就像她自己曾在廉政教育会上说的"权力是双刃剑",最终却成了割伤自己的利刃。
这次主动投案看似突然,实则早有征兆。云南自2023年起实施"退休不退查"反腐策略,仅2024年就有18.7%被查官员是退休干部。朱家美看着同乡同姓的朱家甫等退休官员相继落马,想必早已如坐针毡。再加上纪委监委运用大数据监督等技术手段,让腐败行为无所遁形,这才有了退休三年后的"迟来自首"。
朱家美案给干部队伍敲响了三记警钟。首先是关键岗位监督漏洞,信访本是为民解忧的窗口,却成了某些人的敛财工具;其次是退休监管盲区,不能让人把退休当成"护身符";更要警惕"家族式腐败"苗头,切断权力裙带关系的利益链。有基层干部说得实在:"咱们天天和老百姓打交道,手里攥着的都是人家的血汗事,心里但凡有点私念,这工作就变味了。"
眼下,云南正在全省开展信访系统"解剖麻雀"式整治,通过专项巡视、群众监督、智能监察等手段,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朱家美案也提醒我们,反腐没有"过去时",只要伸手必被捉。就像老百姓常说的那句话:"别看现在闹得欢,小心将来拉清单。"这清单,终究还是来了。
来源:百时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