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春意盎然的三月,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玉泉区以一场声势浩大的学雷锋志愿服务行动,让这座古城焕发出新时代的文明光彩。从非遗传承到科技助老,从环境治理到文化惠民,玉泉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联动全区众多社区、企事业单位,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雷锋
春意盎然的三月,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玉泉区以一场声势浩大的学雷锋志愿服务行动,让这座古城焕发出新时代的文明光彩。从非遗传承到科技助老,从环境治理到文化惠民,玉泉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联动全区众多社区、企事业单位,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雷锋精神永不过时"的深刻内涵,谱写了一曲全民参与的奉献赞歌。
文化为媒:让精神传承具象化
3月1日的大召广场,一场别开生面的启动仪式开启了这场文明盛宴。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带领牧勒工坊团队,现场制作雷锋主题剪纸作品《永恒的榜样》,将雷锋形象与传统纹样巧妙融合。"这幅作品用了蒙族盘肠纹象征奉献精神的延续,祥云纹代表美好祝愿。"创作者向围观群众讲解道。与之相邻的掐丝珐琅展台前,北辰艺校学生用金丝勾勒的雷锋日记摘录,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引得市民纷纷拍照打卡。
全域联动:构建志愿服务生态圈
3月5日的"雷锋日"见证了一场跨领域协作的文明实践。农科院社区联合东鸽电器开展的"家电诊疗"服务点前,工程师团队自主研发的"家电能耗检测仪"大显身手。他们为居民免费检测电器能耗,教授节能技巧,累计为86户家庭降低月均电费支出15%-30%。"没想到换个密封圈,冰箱每月能省20度电!"居民惊喜地说。
西菜园街道各社区近期通过多元化志愿服务掀起学雷锋热潮。西岸国际小区率先启动学雷锋活动月,百余位志愿者在宣誓仪式中庄严承诺,红色签名墙见证服务初心。现场设置便民服务矩阵:健康义诊台前医护细致问诊,法律咨询点专业律师答疑解惑,"银发工匠"义务理发磨刀收获好评,环境整治分队同步开展楼道清理,实现精神传承与实践服务的有机融合。建华南街社区发起"洁城行动",工作者手持分类工具示范垃圾清理,通过互动游戏普及环保知识,现场组建30人的环保志愿队;
长效机制:文明之花常开不败
随着活动月的深入,"雷锋岗亭""流动服务站"等138个常态化服务点在玉泉区落地生根。大玉石巷社区的"雷锋读书会"已发展为固定文化品牌,每月邀请道德模范、行业标兵分享事迹。环卫工人在分享会上动情地说:"以前觉得学雷锋就是做好事,现在明白这是种生活态度——把平凡岗位做成事业,就是新时代的雷锋精神。"
站在新的起点,玉泉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正谋划"文明实践2.0"升级工程。规划中的"雷锋主题研学路线"将串联起非遗工坊、智慧社区等实践基地;"志愿服务人才库"正积极筹划吸纳专业人才......这些创新举措,正在将短暂的感动转化为持久的力量。
当夕阳洒在清理一新的枫泽湾社区步道,居民自发组织的"雷锋歌会"正轻轻唱响。68岁的退休教师抚摸着社区颁发的"金雷锋奖章",道出群众心声:"雷锋不是挂在墙上的画像,而是我们身边实实在在的温暖。"这场始于春日的文明接力,正在玉泉大地上续写永不落幕的温暖篇章。(泉媒体记者:张艳妮 通讯员:朱世平)
来源:活力玉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