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全球患病率逐年攀升,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已达11.2%[1]。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全球患病率逐年攀升,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已达11.2%[1]。
现实中很多看起来很正常的人血糖正悄悄上升,如果不及时干预最终就会发展为糖尿病。
早期识别高危人群并进行有效干预,可显著延缓或预防疾病发生。你认为你是高危人群吗?
怎么判断自己是不是高危人群?如何科学的自我监测与预防? 我今天就跟大家讲一讲。
六类高危人群的识别与干预措施
1)糖尿病家族史人群
风险评估: 若父母或兄弟姐妹患有糖尿病,个体患病风险增加2-4倍[2]
自我监测:
(1)每年检测空腹血糖(F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3]
(2)关注餐后2小时血糖(随机血糖≥7.8mmol/L需警惕)
预防建议:
(1)坚持低升糖指数(GI)饮食,减少精制碳水化合物摄入
(2)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4]
2)超重/肥胖人群(BMI≥24或男性腰围≥90cm/女性≥85cm)
风险评估:脂肪组织过度堆积,尤其是内脏脂肪,会分泌炎性因子干扰胰岛素信号传导,导致胰岛素抵抗[5]。
自我监测:
(1)每月测量体重和腰围,目标BMI≤23.9
(2)每半年检测血脂四项(重点关注甘油三酯和HDL-C)
预防建议:
(1)采用"211餐盘法":每餐2拳蔬菜、1拳蛋白质、1拳主食
(2)每日增加非连续静坐时间(每坐1小时活动5分钟)
风险评估:妊娠期高血糖提示胰岛β细胞代偿功能不足,未来10年内患2型糖尿病风险高达50%[6]。
自我监测:
(1)产后6-12周复查OGTT(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2)每年检测HbA1c,妊娠期血糖异常者风险增加7倍[7]
预防建议:
(1)哺乳期保持每日500kcal热量缺口
(2)二胎备孕前3个月进行胰岛素敏感性评估
风险评估:巨大儿(出生体重≥4 kg)则反映胎儿期已存在高胰岛素环境。
自我监测:
(1)母亲需定期监测FPG(每6个月一次)
(2)儿童期追踪:孩子10岁起每年检测HbA1c
预防建议:
(1)母婴同步干预:母亲控制血糖,儿童期减少含糖饮料
(2)建立家庭运动计划(如亲子游泳、家庭骑行)
风险评估:肌肉长期处于低能耗状态,葡萄糖摄取减少,胰岛素敏感性下降,糖代谢失衡风险升高。
自我监测:
(2)每周记录运动时长(推荐有氧+抗阻结合)
预防建议:
(1)采用"20-8-2"法则:每坐20分钟站立8秒+步行2分钟
(2)增加非运动性热消耗(NEAT),如站立办公、步行通勤
风险评估:高血压(≥140/90 mmHg)、高甘油三酯(≥1.7 mmol/L)或低HDL-C(男性
自我监测:
(1)每周3次家庭血压监测(晨起+睡前)
(2)每季度检测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dLDL-C)
预防建议:
(1)采用DASH饮食模式:高钾、高钙、低钠
(2)优先选择改善代谢的降压药(如ACEI类)
通用预防策略
1.营养干预: 增加膳食纤维至每日25-30g(如燕麦、豆类)
2.运动处方: 抗阻训练(每周2次)可提升肌肉葡萄糖摄取能力40%
3.睡眠管理: 保证6-8小时睡眠,睡眠障碍者糖尿病风险增加37%
4.心理调节: 长期压力可致皮质醇升高,建议每日正念冥想10分钟
监测预警信号
出现以下症状应及时就医:
1.不明原因体重下降
2.伤口愈合缓慢
3.夜尿频次增加(≥2次/晚)
4.视物模糊伴口渴加重
糖尿病虽威胁健康却可防可控,高危人群无需过度焦虑。定期监测、健康的生活方式干预和科学运动,可显著改善身体代谢指标。
记住,今天的生活方式选择,决定着未来10年的健康状态,科学管理让糖尿病远离我们。
参考文献: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Obesity and overweight. 2021.
[2]Vounzoulaki E, et al. Progression to type 2 diabetes in women with a known history of gestational diabetes.Diabetologia. 2020;63(10):2261-2269
[3]大庆糖尿病预防研究30年随访结果[J]. 中华内科杂志, 2019,58(9):653-658.
[4]Grundy SM, et al. Metabolic syndrome: a definition.Circulation. 2004;109(3):433-438.
[5]Vounzoulaki E, et al. Progression to type 2 diabetes in women with a known history of gestational diabetes: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BMJ, 2020,369:m1361.
[6]Colberg SR, et al. Physical Activity/Exercise and Diabetes: A Position Statement of the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J]. Diabetes Care, 2016,39(11):2065-2079.
[7]Anothaisintawee T, et al. Sleep disturbances compared to traditional risk factors for diabetes development: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Sleep Med Rev, 2016,30:11-24.
来源:三诺讲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