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追思:1973年,插队莫旗第一次扒火车回北京,才花了5块4毛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7 19:09 4

摘要:可在1973年的莫旗,这钱能让我这个穷知青美美地吃上一个礼拜。

那张泛黄的火车票,至今还夹在我的日记本里。

5块4毛,这个数字对于现在的人来说,可能连一杯奶茶都买不到。

可在1973年的莫旗,这钱能让我这个穷知青美美地吃上一个礼拜。

我记得那天是腊月二十三,小年。

北风呼呼地刮着,把土房子的窗纸都给撕破了一个角。

我坐在炕头上,手里攥着那5块4毛钱,心里翻江倒海的。

这钱是我攒了大半年才凑齐的,平时舍不得买肉舍不得买糖,就为了能回趟家。

从莫旗到北京的正常票价要12块6毛,对我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

可老娘的信里说,今年过年她要包饺子,还说攒了点白面,就等我回去呢。

想起娘那双粗糙的手,想起她深夜在煤油灯下给我缝棉袄的身影,我的鼻子就发酸。

隔壁铺的老张是天津人,比我大三岁,在这儿插队已经两年了。

他听说我要扒火车回去,当即表示要跟我一起。

扒火车这事儿,我们知青里传得神乎其神的,有人说容易得很,也有人说危险得要命。

可不管咋样,总比走着回去强。

第二天一早,我们就开始打听火车时刻。

从齐齐哈尔开往北京的列车,每天晚上九点半经过我们这儿。

车速不快,听说在一个叫"大杨树"的小站会停留十几分钟。

我们的计划就是在那儿上车。

老张从别的知青那儿打听来的经验是,要带够干粮,还要准备好说辞。

万一被查到了,就说是家里有急事,或者去看病的,反正要博取同情。

那年月,大家都不容易,说不定检票员也会网开一面。

我回到土房子里,把仅有的半袋炒面装进军用水壶,又找了件破棉袄披上。

越破越好,这样看起来更可怜些。

娘曾经跟我说过,人穷不可怕,可怕的是没志气。

可这会儿,为了回家见她一面,我觉得丢点面子也值得。

那几天,我整个人都心神不宁的,干活儿的时候老是走神。

生产队长看我魂不守舍的样子,还以为我病了,让我早点回去休息。

其实我哪里是病了,是想家想得厉害。

这一年来,我收到娘的信有十几封,每一封都读了无数遍,都快背下来了。

信纸都被我翻得发毛了,可还是舍不得扔。

娘在信里从来不说家里有多难,总是报喜不报忧。

可字里行间,我还是能感受到她的不容易。

爹去世得早,就娘一个人拉扯着我和妹妹。

我来插队这一年,家里失去了主要劳动力,日子更是紧巴巴的。

想到这些,我更觉得应该回去看看。

哪怕只能待几天,也能帮娘干点活儿。

那天晚上,雪下得特别大。

我和老张踩着厚厚的雪,一步一滑地往大杨树站走。

路上遇到几个也要扒车的知青,大家心照不宣地点点头,就一块儿走了。

其中有个女知青,是从上海来的,个子不高,走路都有点打晃。

她说她爹病了,要回去看看。

大家都没多问,那年头谁家没点难处。

火车站很小,就一个月台,一盏昏黄的灯在雪花里摇摇晃晃的。

站台上积了厚厚的雪,我们几个人缩在候车室的角落里,等着火车进站。

候车室里还有几个正经买票的乘客,看我们的眼神有点古怪。

我们几个知青都穿得破破烂烂的,确实不太像正常乘客。

远远听见火车汽笛声,大家都紧张起来。

那个上海来的女知青紧张得直打哆嗦,不知道是冷的还是怕的。

老张拍拍她的肩膀,小声说没事儿,跟着我们走就行。

火车喘着粗气进站了,绿皮车厢在雪夜里显得格外温暖。

车厢里透出的橘黄色灯光,让人想起家里的煤油灯。

趁着列车员在月台上忙活的当儿,我们几个人悄悄地从车厢后门溜了上去。

我的心跳得厉害,手心都出汗了。

这是我第一次做这种事儿,紧张得腿都有点软。

车厢里人不多,昏暗的灯光下,乘客们大多已经睡着了。

有的人盖着军大衣,有的人用棉袄当被子,车厢里弥漫着一股浓浓的人味儿。

我找了个靠窗的座位坐下,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

老张坐在几排开外,我们俩装作不认识。

那个上海女知青坐得离我们挺远,看起来比我们还紧张。

火车开动了,车轮有节奏地撞击着铁轨,发出哐当哐当的声音。

这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响亮,像是在为我们的冒险之旅伴奏。

我趴在窗台上,看着外面飞逝的雪花,心里五味杂陈。

雪花在窗外打着旋儿,车厢里的温度让玻璃上结了一层薄霜。

我用手指在霜花上画着字,写的是"娘"这个字。

想起娘在家里等着我回去过年,心里就涌起一阵暖流。

可同时又担心被抓到,那样就回不了家了。

车厢里有个老大爷一直在咳嗽,听起来挺严重的。

他旁边坐着一个中年妇女,应该是他女儿,一直在照顾他。

看着这一幕,我又想起了自己的娘。

她一个人在家,生病了都没人照顾,我这个儿子却远在千里之外。

越想越觉得愧疚,也更坚定了回家的决心。

火车在夜里穿行着,经过了好几个小站。

每次停车的时候,我的心都会紧张一下,生怕有人上来查票。

老张偷偷地朝我这边看了几眼,给我做了个安心的手势。

那个上海女知青一直低着头,好像在祈祷什么。

大概过了两个小时,列车员开始在车厢里巡视。

他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穿着铁路制服,腰板挺得直直的。

看起来挺和气的,脸上没有那种严厉的表情。

他先是在车厢里走了一圈,检查有没有什么异常情况。

然后开始挨个查票。

前面的乘客一个个掏出车票,列车员认真地查看着。

我的手心里全是汗,脑子里想着各种应对的说辞。

轮到我前面那个咳嗽的老大爷时,老人家翻遍了口袋也没找到票。

他着急得满头大汗,嘴里直念叨着票明明就放在这儿的。

列车员看了看他,语气还算和缓,让他别着急,再仔细找找。

就在这时,我看见座位底下有张纸片。

弯腰一捡,正是那张车票。

我把票递给老大爷,他连声道谢,眼里都含着泪花。

列车员看了我一眼,冲我点点头,眼神里有种赞许的意思。

然后他走到我面前。

我的脑子一片空白,支支吾吾地半天说不出话来。

列车员看了看我的破棉袄,又看了看我冻得通红的手。

他没有马上问我要票,而是问我是哪儿人。

我老老实实地说是北京的,插队到莫旗的知青。

他点点头,说他也当过知青,知道我们的不容易。

我以为他要赶我下车,心里都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可他只是叮嘱我以后有了钱一定要买票,别再冒这个险了。

说完就继续往后查票去了。

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愣了好半天才回过神来。

回头看看老张和那个上海女知青,看样子他们也顺利过关了。

那一夜,火车在雪夜里飞驰着。

我靠在座位上,听着车轮声,想着家里的炕头,想着娘包的饺子。

车厢里很暖和,比我们住的土房子舒服多了。

我甚至有点舍不得下车,想在这温暖的车厢里多待一会儿。

可一想到娘在家里等着,心里又充满了期待。

天快亮的时候,远远地看见了北京城的轮廓。

那一刻,我的眼眶湿润了。

火车到了北京站,我跟着人流走出车厢,踏上了久违的北京土地。

站台上人很多,大家都急着往外走。

我背着我的破行李卷,走在人群中,心情说不出的激动。

从北京站到家里还有一段路,我舍不得花钱坐公共汽车,就一路走回去。

走着走着,眼前的景象越来越熟悉。

胡同口的那棵老槐树,街角的小杂货铺,邻居家的院门,一切都是那么亲切。

还没到家门口,就看见娘已经在胡同里张望了。

她穿着那件洗得发白的蓝布棉袄,头上围着一条旧头巾。

看见我的那一刻,她的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她快步走过来,上下打量着我,嘴里不停地说着什么。

我听出她说我瘦了,黑了,心疼得不得了。

我想说话,可嗓子哽住了,半天说不出一个字。

娘拉着我的手往家走,手掌很粗糙,但很温暖。

一进院子,就闻到了熟悉的味道。

娘说她早就准备好了,就等我回来过年呢。

那个年三十的晚上,娘包了饺子,白面的,里面还放了点肉馅。

这在平时是想都不敢想的奢侈。

我一口气吃了三十多个,把肚子撑得圆滚滚的。

娘在一旁看着,脸上满是慈爱的笑容。

她说看我吃得香,她就满足了。

那几天在家里,我帮娘干了不少活儿。

劈柴,挑水,修补院墙,能干的都干了。

娘总是说我在外面受苦了,不让我干重活儿。

可我知道,我不在家的这一年,这些活儿都是她一个人干的。

看着她渐渐弯曲的腰背,我心里说不出的难受。

妹妹也回来过年了,一家人难得团聚。

她在工厂上班,日子过得比我好些,给娘买了不少好东西。

看着妹妹给娘梳头发,看着娘满足的神情,我觉得这个年过得特别有意义。

正月初五,我就要回莫旗了。

临走的前一天晚上,娘又给我缝了一件新棉袄。

她说外面冷,要多穿点,别冻着了。

那件棉袄是用她的旧衣服改的,虽然不是什么好料子,但针脚密密的,透着浓浓的母爱。

我走的那天早上,娘一直送到胡同口。

她塞给我一个小包袱,里面装着她炒的花生米和一些干粮。

她说路上饿了就吃点,别舍不得。

我背着行李往车站走,回头看见娘还站在胡同口。

她的身影在晨光中显得那么单薄,可在我心里却那么高大。

这次回北京的路费,我买了正式的火车票。

娘给了我20块钱,说是她攒了很久的。

我知道这钱对她来说意味着什么,可我不敢拒绝。

因为我知道,如果不收下,她会更难过。

坐在火车上,我想起了来时扒车的经历。

那5块4毛钱的车票,承载着我对家的思念。

虽然冒了险,但换来了和家人团聚的温暖时光。

现在想起来,那个善良的列车员,那个丢票的老大爷,那些一起扒车的知青伙伴,还有等在家门口的娘。

这些人,这些事,比任何财富都珍贵。

多少年过去了,我早已不再是那个穷知青,也不需要再扒火车回家。

可每次翻开日记本,看到那张泛黄的车票,心里总会涌起一阵暖流。

那是青春的记忆,是那个年代特有的温度。

5块4毛,一张从莫旗到北京的车票,承载着一个知青最朴素的愿望。

那就是回家,见娘一面,哪怕只有几天也好。

现在的年轻人可能无法理解,5块4毛钱在当时意味着什么。

那是我们省吃俭用攒下的血汗钱,是我们对家的全部思念。

扒火车是冒险,是无奈,但也是那个年代特有的浪漫。

我们用最简单的方式,实现了最朴素的愿望。

那张车票,记录着一段青春岁月,见证着一个时代的变迁。

它提醒着我,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来时的路。

也不要忘记那些帮助过我们的人,那些给过我们温暖的瞬间。

现在每次回家看娘,我都会坐最舒服的火车。

可我知道,再豪华的车厢,也比不上当年那节绿皮车厢给我的感动。

因为那里承载着我们最纯真的情感,最真挚的渴望。

5块4毛钱的车票,是我青春记忆里最珍贵的收藏。

它让我明白,有些东西用钱买不到,比如家的温暖,比如母爱的伟大。

比如那个年代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和善良。

来源:智慧豆浆y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