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内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NAD)的水平逐步下降,人体内NAD的含量水平与细胞、组织和器官的生物衰老密切相关1。
文 | 赵明义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内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NAD)的水平逐步下降,人体内NAD的含量水平与细胞、组织和器官的生物衰老密切相关1。
如果恢复老年或患病动物的NAD水平,可促进机体恢复健康并延长寿命2 3,因此NAD促进分子有望可以用来提高机体对多种疾病的抵抗力,延长人类寿命。
据目前研究成果来看,哺乳动物的组织细胞想要摄取NAD,主要通过β-烟酰胺单核苷酸(β-nicotinamide mononucleotide,NMN)进行合成。
NMN是NAD+(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的前体物质,直接参与细胞能量代谢、DNA修复等关键生理过程。哈佛大学、华盛顿大学等顶尖机构的研究证实,补充NMN可提升NAD+水平,延缓细胞衰老,改善代谢功能。
有实验对患有糖尿病、肥胖、阿尔兹海默症等疾病的小鼠补充NMN药剂,发现小鼠体内NAD水平提升,相关病证出现了缓解,这表明NMN对调节体内多种细胞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4。
一般认为,补充NMN是提高NAD水平的可行且高效的策略。正因此,作为重要的抗衰老物质,NMN近年来受到了热烈追捧。
存在安全隐患,或增加致癌风险
NMN是一种天然产物,广泛存在于像毛豆、西兰花、黄瓜和卷心菜等植物当中,也存在于人体当中,属于维生素B族衍生物,较容易被人体吸收和代谢。
截至目前,对NMN的提取工艺主要有三种方式,分别是动植物提取法、生物合成法和化学合成法。
动植物中NMN的含量很低,大量提取难以实现。与此同时,化学合成法不仅价格昂贵,且容易产生对人体有害的副产物。
因此,目前对NMN的提取一般采用生物合成法,在大肠杆菌、乳酸球菌、嗜果乳酸菌等微生物中合成,且提取工艺已经趋于成熟,可以实现规模化提取5。
综合目前研究结果来看,NMN的主要功效包括调节肠道微生物、缓解炎症、改善老年心脏的新陈代谢和功能、治疗糖尿病、提高动物的生育能力、改善记忆障碍等。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虽然临床试验结果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大部分科研实验还是停留在动物或细胞实验阶段,临床数据有限且结果不一,且因个体存在差异,实际效果可能受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此外,由于缺少人类研究样本数据,人类长期使用的安全性未知,NMN作为保健品长期服用的风险和安全性尚不完全明确。
另外,有研究指出,MNM对衰老相关疾病的治疗效果存在剂量性依赖,NMN剂量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会有效果,但高剂量NMN会对机体产生不利影响6,可能会产生毒性影响。
与此同时,经过大量动物实验和少量人体实验后发现,NAD水平提高可能存在毒性代谢的积累,以及增加肿瘤发生的风险7。
目前,根据现有的科研成果还不能证明人体额外补充的NMN,可以成功通过代谢排出体外。此外,NMN的抗凋亡、抗氧化以及延长细胞存活时间等特性类似于癌细胞8。
而癌细胞增加,NAD的含量也会增加。虽然尚无研究表明,长期使用NMN会增加患癌风险,但在科学未论证之前,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可能,需要谨慎使用。
屡陷风波,“不老药”NMN前路多舛
正因为还存在多种尚未得到明确论断的潜在安全隐患。截至目前,作为食品添加剂的新品种,NMN一直未受到国家卫健委官方批准,仍不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
未经批准,相关宣传也被禁止。2023年4月,北京一品天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宣称旗下经营的压片糖果含有NMN成分,就被北京市朝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没20.8万元。严禁踩法律红线。
但国内各大企业从未放弃过对NMN作为食品添加剂的申请。就在今年1月份,卫健委官网显示,β-烟酰胺单核苷酸(NMN)作为新食品添加剂获受理,受理号为:卫食添新申字(2025)第0004号。
该受理公示曾引发了业内热潮,不少业内人士纷纷下场表示,“合成生物即将又填加一个爆款新原料!”
要知道,如果此次申报流程顺利获批,则意味着NMN将正式批准用于食品生产领域,无疑是搅动抗衰老营养保健品行业风云,彻底掀起一次抗衰老营养品市场革命。
可事与愿违,如今再去卫健委官网寻找该条受理公示,却发现已经“无迹可寻”,是系统bug还是监管受理部门主动删除,目前尚不明确。但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24年,卫健委就曾驳回将NMN作为食品添加剂的请求。
虽然NMN在国内没有受到食品添加剂、药品、保健食品或新原料,但在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允许将其作为膳食补充剂进行销售。
是以,国内想要做NMN生意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做化妆品(2022年通过了化妆品新原料备案);二是“出口转内销”,将原料出口,再通过跨境电商渠道,将进口包装的产品流入国内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5月底,有多个电商平台称收到海关总署发布的政策通知,自6月1日起,不得在跨境电商平台销售(1210、直邮、cc)原产国(地区)为中国台湾、中国澳门、美国、澳大利亚、德国、瑞士、英国、新加坡、西班牙、荷兰、匈牙利、丹麦、瑞典、捷克、挪威、波兰、奥地利、法国等含NMN成分的食品。
此消息一经放出,引发业内危机,进口路线受阻,很多厂家开始了紧急施救,将库存从海关运退。据一位厂商回忆道,“当时正好在618大促前夕,尽管当时海关总署还没有正式将NMN划入‘禁区’,但已经无法进口了······那真是一场货物转移大作战。”
实际上,NMN被禁早有迹可循,有业内人士指出,“从2023年开始,就有很多跨境保税仓通知过,暂停接受部分国家NMN相关产品一线入区申报,很多被限制的NMN只能转到海外直邮,或者转到其他地方生产。”
从高端品走进“寻常百姓家”
虽然 NMN 产品在国内仅允许用作化妆品原料使用,但其商业价值仍然巨大。实际上,我国是NMN原料最大生产地之一。国内的保健品龙头企业像华熙生物、汤臣倍健等均在此领域有所布局,不过都聚焦在上游原料端。
据预测,2019年全球NMN市场规模约为1.5亿美元,而到2025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40亿美元。
聚焦抗衰行业,根据艾媒咨询《2023-2024年中国抗衰老行业创新及消费者需求研究报告》数据,2023年中国抗衰老市场规模达739.8亿元,同比增长10.4%,预计2027年将突破1000亿元。
虽然目前想在国内做NMN生意障碍重重,但随着科研成果对NMN的探索越来越深刻和清晰,国家政策对其管理规制进一步升级,NMN市场一旦缺口打开,将成为高速蓝海赛道。是以,NMN政策动态值得持续密切关注。
作为化妆品原料,NMN已经广泛应用到线下美容院等场景,涉及面膜、水乳、气垫霜、精华液等多种品类。
在淘天平台,笔者看到,以NMN为核心卖点的化妆品中,面膜居多,主要是日本和韩国品牌,价格居中,主要功能包括抗皱、紧致和补水等,具体含量未做清晰标明。
同样,在淘天平台以【NMN】作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发现以NMN作为卖点的产品,还是以营养保健品为主,均为进口产品。最热销的前3款产品品牌分别是LIFEGENE、GNO和莱特维健。
根据目前可查询到的数据,2014年有科研人员以实验室试剂的名义售卖NMN,报价为2000美元/克。2020年全球最大的化工试剂生产商Sigma-Aldrich官网上对NMN工业原料的报价约23570元/1g。目前,NMN原料价格大约在1300元-1600元/公斤左右。
原材料价格的下降使NMN从高端人群长寿的专利品走向了“寻常百姓家”。不过,从网购平台的价格数据来看,相关进口产品的价格还是偏高。
随着技术突破、政策完善及消费者认知提升,NMN的应用或将从保健品扩展至医疗、食品等更广泛的领域。然而,产业链成熟度、成本控制及长期安全性验证仍是关键挑战。综合来看,NMN还是有望引领健康科技的新浪潮,重塑抗衰老市场的格局。
参考资料:
1.Covarrubias Anthony J, et al."NAD+ metabolism and its roles in cellular processes during ageing."Nature reviews. Molecular cell biology 22.2(2020):119-141.
2.Li HuiRu, et al."β-Nicotinamide mononucleotide activates NAD+/SIRT1 pathway and attenuates inflammatory and oxidative responses in the hippocampus regions of septic mice."Redox biology 63.(2023):102745-102745.
3.Yi Lin, et al."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β-nicotinamide mononucleotide (NMN) supplementation in healthy middle-aged adults: a randomized, multicenter,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parallel-group, dose-dependent clinical trial."GeroScience 45.1(2022):29-43.
4.Kouya Hattori, et al."Administration of nicotinamide mononucleotide suppresses the progression of age-related hearing loss in mice."Hearing Research 457.(2025):109182-109182.
5.Sugiyama Kazane, et al."Nicotinamide mononucleotide production by fructophilic lactic acid bacteria."Scientific Reports 11.1(2021):7662-7662.
6.Yasuda Itaru, et al."Pre-emptive Short-term Nicotinamide Mononucleotide Treatment in a Mouse Model of Diabetic Nephropathy.."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Nephrology : JASN 32.6(2021):1355-1370.
7.Braidy N ,Liu Y .NAD+ therapy in age-related degenerative disorders: A benefit/risk analysis [J]. Experimental Gerontology,2020,132110831.
8.Hanahan D ,Weinberg A R .Hallmarks of Cancer: The Next Generation [J]. Cell, 2011.
来源:24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