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颂文也没想到,辛芷蕾拿下影后大奖,却让他的口碑“两极分化”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9 11:46 1

摘要: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最近这段时间,演员张颂文又引起了一众网友的热议,原来在辛芷蕾凭借电影《日掛中天》勇夺威尼斯影后之后,张颂文竟然因为一个表情而“惹上了麻烦”。

原来辛芷蕾在勇夺威尼斯影后的当天,网友们除了注意到在领奖台上笑得很开心的辛芷蕾之外,还都被台下张颂文的表情所吸引到了。

很多网友都觉得他的表情不是很开心,明明辛芷蕾得奖是值得开心,值得庆贺的事情,而且电影《日掛中天》的男主角就是张颂文。

因此,辛芷蕾得奖也预示着该片的成功,张颂文就更加应该开心才对,就像他身边的冯绍峰一样,由衷地替辛芷蕾感到开心。

但是,让人出乎预料的是,张颂文的表情却是异常的严肃,我们在他的脸上是丝毫看不出来开心,他严肃的表情跟一脸笑容的冯绍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就是在如此强烈的对比之下,不少网友都对张颂文发出了很多质疑声,觉得他对辛芷蕾得奖一事并不感到开心,毕竟得奖的不是他这个男主角。

所幸,并不是所有的网友都这么看,还是有不少网友觉得,张颂文一脸严肃的表情明显是在自豪,是觉得辛芷蕾作为中国女演员给所有中国演员争光了。

就这样,仅仅是一个表情,就再次让张颂文的口碑呈现出了“两极分化”的状态,不得不说,张颂文当下在娱乐圈的处境还是这么“尴尬”啊!

娱乐圈里最尴尬的是什么?不是不红,而是红得太快,然后被全网放大镜式地审视,张颂文就是这样一个“意外走红”的典型。

凭借电视剧《狂飙》中“高启强”一角,张颂文从“演技派小透明”一跃成为全民追捧的现象级演员。

剧中那个从鱼贩子逆袭成黑老大的角色,层次丰富、演技炸裂,几乎成了“国民反派”代名词。

但也正因为这个角色太成功,“高启强”带来的高光,迅速转化成了枷锁,一举一动都被人揪着放大。

最近,张颂文又一次被推上风口浪尖,这次不是因为演技,而是因为他在搭档辛芷蕾获奖现场的“黑脸”表情。

全场鼓掌祝贺时,他面无表情、眉头微皱,与一旁满脸笑意的冯绍峰形成鲜明对比;辛芷蕾上前拥抱时,他也没笑,只是机械地鼓掌。

就是这个“表情管理失控”的瞬间,引发网友激烈争议,有人解读为“内心藏着傲娇和认同,是为中国女性自豪的骄傲脸”;

也有人认为他情绪失控,“破防了”,不够体面。关键在于,这不是被恶意截帧,而是他从头到尾都维持着这种冷脸状态,喜爱他的人用滤镜解读,讨厌他的人直接“判死刑”。

为什么一个简单的表情会被无限放大?因为张颂文已经成了“舆论审判区”的典型代表,他身上聚焦了太多目光,以至于一点风吹草动都会引起轩然大波。

这种高度关注的起点,是《狂飙》的爆火,张颂文在那部剧中的表现可以说是现象级。

他把高启强从小人物的忍辱负重,到大佬的冷酷腹黑,刻画得入木三分,一度被称为“被角色耽误的影帝”。

他的演技也确实配得上这种夸奖,无论是眼神、语气还是情绪递进,都带着一种深入骨髓的真实。

但他能红,除了演技,还离不开剧本、角色光环、播出时机、网络热度的完美配合——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然而红得太快,就意味着转型成本更高,观众还沉浸在“高启强”的形象中,他却必须要走出这个角色,去迎接新的挑战。

但问题来了,他之后的新剧,无论是与姚安娜合作的《猎冰》,还是其他作品,都没能达到《狂飙》的热度。

一些观众甚至吐槽:“演什么都是高启强。”角色同质化、风格重复、选本争议……所有声音加在一起,变成了对他“吃老本”的质疑。

最难的是,原本作为演员的他,擅长的只是演戏,但如今他要面对的,是整个娱乐圈的名利游戏。

他一度被陈凯歌拉去站C位,章子怡都被边缘,这曾被粉丝视为“真正上桌了”的标志,但这个“上桌”的光环,也在仅仅2年的时间里变成了“翻车”的伏笔。

比如那起“扔粉丝信”的风波,今年3月,有网友拍到他从车窗将信件抛出,引发大批粉丝怒骂“耍大牌”、“红了就飘”。

哪怕只是误会,也因张颂文一贯的低调和沉默处理,被网友误读为“默认有错”。

更典型的是那场“隐性指控风波”,某姜姓女演员突然在网络发声,称遭遇前任家暴,对方表面儒雅,实则狠戾,还北漂多年。

这些暗示让不少网友瞬间联想到张颂文,虽然对方未点名,证据不足,且后来被证明是子虚乌有的造谣,但在网络语境里,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可能性,也足够引发一场“人设危机”。

这些事件看似零散,实则共通点只有一个:张颂文因为太红,所以一切都要被放大。

他不是没有人挺他,导演蔡尚君、姚晨都曾为他发声,说他人品好、敬业、实在。

但这些正面评价,往往敌不过一个“表情”或者一句模糊爆料带来的风波,他的沉默,被理解为“有问题”;他的严肃,被曲解为“看不起别人”;他的谨慎,被认为是“拿捏观众”。

所以说,张颂文最大的困境,不是没有作品,也不是演技退步,而是他还没有跳出那个“高启强”的影子。

他太被角色定义,太被标签套牢,哪怕本意只是做个好演员,但在这个流量优先的时代,没有人允许他“安静地爆火”。

这个阶段的张颂文,有点像被捧上山顶却找不到下山路的人,一方面,他还没能用新作品说服观众接受“高启强之外的他”;

另一方面,围绕他的争议还在发酵,每一次“人设翻车”的指控都可能反噬他之前积累的好感度。

如果说《狂飙》是他事业的高光时刻,那么现在,就是他如何面对“爆红后遗症”的关键节点。

他到底能不能走出滤镜、稳住节奏、以作品立足,而不是人设立命,将决定他能不能真正成为一位“被角色成就、但又超越角色”的好演员。

来源:铀235放映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