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量与寿命密切相关?经常每天只吃2顿饭的,全因死亡风险增加?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9 11:21 1

摘要:这几年,“一天两顿饭”“只吃早晚两餐”成了不少中老年人的饮食习惯,甚至被某些人当成“养生经”。有人说这样清淡、少食有助于延年益寿,还有人把“饿一饿,活得久”当成金科玉律。可最近一项大型研究却给了这个观念当头一棒:每天只吃两顿饭,全因死亡风险反而可能增加。

这几年,“一天两顿饭”“只吃早晚两餐”成了不少中老年人的饮食习惯,甚至被某些人当成“养生经”。有人说这样清淡、少食有助于延年益寿,还有人把“饿一饿,活得久”当成金科玉律。可最近一项大型研究却给了这个观念当头一棒:每天只吃两顿饭,全因死亡风险反而可能增加

这话听起来刺耳,但背后的数据并不含糊。2023年《营养杂志》一项对2.4万名成年人的长期跟踪研究发现,每天只吃两顿饭的人,死亡风险比正常饮食者高出约30%,特别是那些不吃早餐或晚餐的人,心血管、代谢性疾病的发生率明显上升。

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人体结构和代谢规律的真实反馈。

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都是一套精密的“能量工厂”。规律进食,是这套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的核心。而当你长期只吃两顿饭,身体会怎么反应呢?

代谢节律被打乱了。我们身体在清晨会自然分泌胰岛素(帮助血糖进入细胞),如果早上不吃饭,这一波胰岛素就像“白忙一场”。

长此以往,胰岛素敏感性下降,糖尿病风险上升。特别是对中老年人来说,胰岛素抵抗就像一颗定时炸弹,表面没症状,暗地里却在推动血糖、血脂、血压一起升高。

胆汁“憋着”,胆囊容易出事。饭是胆汁分泌的“开关”。不吃饭,胆汁在胆囊中积着不排,久而久之,胆结石、胆囊炎就找上门。门诊里见过太多“平时吃得很清淡”的阿姨,突然腹痛难忍,一查就是“胆囊里长满了石头”。

第三,血管“挨饿”,心脏受累。长时间空腹状态下,身体会动用脂肪供能,看似“在燃烧脂肪”,实则是在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尤其当你忽然吃下一顿大餐时,血脂骤升,容易触发血管痉挛心肌缺血。不少心梗患者发病前,往往就是“空腹一整天,晚上吃得太饱”。

再说得直白点:一天两顿饭,不是“吃少了”,而是“饿错了”。

很多人会说:“我不饿啊”“吃两顿也挺精神的”。但身体的信号,不是靠饿不饿来判断的。长期两餐制的人,容易陷入慢性能量不足状态,看似“清爽”,其实肌肉在悄悄流失、基础代谢在逐年降低。

特别是老年人,肌少症就像“看不见的瘦骨嶙峋”,走路没劲、摔倒易骨折,晚年生活质量大打折扣。

而那种“早饭不吃、中午狂吃、晚上简单”的一日两餐模式,更是个大坑。中午暴饮暴食,会让血糖飙升,诱发胰岛素超量分泌,身体像坐上过山车,从“饿”直接冲到“饱胀”,胃肠负担骤增,血液集中到消化系统,反而让大脑供血不足,下午昏昏欲睡、注意力涣散。

还有人是“中午不吃,早晚吃两顿”。这种模式更常见于上了年纪的家庭主妇,觉得“中午一个人懒得做”。但长期来看,中午跳过热餐,会打乱昼夜节律,影响睡眠质量,甚至增加抑郁风险。研究发现,规律三餐的人,情绪更稳定,认知功能下降得更慢。

那是不是说,一天三顿饭才是“金标准”?也不尽然。

关键不是“吃几顿”,而是怎么吃、吃什么、什么时候吃

一项2022年的中国临床营养研究指出,进食间隔超过5小时、且晚餐摄入过重的人,心血管疾病风险显著上升。这背后的机制是:餐后高脂血症会加速内皮功能损伤,影响血管弹性,而长时间空腹后暴食,更容易诱发这种血脂“冲顶”。

比起“几顿饭”,更重要的是“吃得规律、吃得不急、吃得不过量”。有些人一天只吃两顿,但每顿吃得过饱、速度太快,反而比规律三餐的人更容易生病。

如果你是一个工作繁忙的上班族,常常“早上赶地铁,中午快餐应付,晚上大吃一顿”,那我得敲敲黑板:这种“错峰饮食”对身体的伤害是累加的。胃肠道没有规律节奏,会逐步出现胃酸分泌紊乱肠道菌群失衡,久而久之,胃溃疡肠易激综合征都可能登门拜访。

有些人会说:“我爸妈那一代不都是吃两顿长寿吗?”别忘了,他们那时劳动强度大、作息规律、碳水摄入低、没有外卖、零食、夜宵。现在的大多数人,久坐时间长、运动量少、饮食结构复杂,一天两餐很难满足身体的基本代谢需求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长期不吃早餐,还可能诱发低血糖性晕厥或脑供血不足,增加跌倒与骨折风险。尤其是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老年人,两餐制更是雪上加霜。

有些年轻人追求“间歇性断食”,一天只吃8小时内两餐,听起来有点像“科学绝食”,其实这种方式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且不适合所有人尤其不推荐糖尿病患者、孕妇、老年人随意尝试,因为一旦处理不好,极容易出现代谢紊乱,甚至诱发酮症酸中毒等严重情况。

那普通人到底该怎么吃,才能吃出健康、吃出长寿?

我不是要你死守“三顿饭”这个形式,而是希望你明白:吃饭,是身体和大脑的“同步操作”,不是“凑合一下”的事

建议你:

· 早餐别省,最好在起床后1小时内完成,哪怕是一碗粥、一片全麦面包也行,帮身体启动代谢,减少胆汁滞留。

· 午餐要吃热的,蔬菜、蛋白质、少量主食一个不能少,这样下午才有精气神。

· 晚餐适量,尽量在睡前4小时吃完,不要吃得太晚太油太多,给肠胃一个安稳的夜晚。

饭不是越少越好,也不是越多越妙。是要吃得对、吃得稳、吃得像个“好好照顾自己的人”

每次门诊,总会遇到一类人,嘴上说“我吃得很清淡”,可一查体检报告,肝功能异常、胆结石、高尿酸、肌酐升高一个不少。饭量不等于健康,节食≠科学,饿出来的长寿,是误解不是事实。

你以为你在控制饭量,其实可能你在透支身体。吃饭不是负担,而是你和身体之间最朴素的对话方式。

别等到哪天身体抗议了,才想起那顿“省掉的饭”,原来是亏欠自己的一份温柔。

声明: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李晓东.饮食频率与全因死亡率关系研究[J].营养学报,2023,45(3):210-216.

[2]张丽敏.老年人进食频率与心血管风险关系分析[J].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22,30(4):198-202.

[3]王建华.规律三餐对代谢综合征的影响[J].实用预防医学,2021,28(6):674-678.

来源:岳医生健康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