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李新中等:新型氢分离合金,氢渗透性能超纯钯4.3倍!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02 09:18 1

摘要:氢能作为清洁能源,在化工、航空航天等领域应用广泛,但工业制氢常伴随杂质气体(如CO、CO₂)的混入,亟需高效、低成本的氢分离技术。金属膜分离法因纯度高、体积小备受关注,但传统材料如钯(Pd)价格昂贵,且钒(V)基合金虽成本低,却存在氢脆问题。如何兼顾高氢渗透性

导读

苏州大学研究团队成功开发出V-Ni-Fe氢分离合金,其氢渗透系数是纯钯的4.3倍,抗氢脆性能显著提升,为氢能高效分离提供新方案!

氢能作为清洁能源,在化工、航空航天等领域应用广泛,但工业制氢常伴随杂质气体(如CO、CO₂)的混入,亟需高效、低成本的氢分离技术。金属膜分离法因纯度高、体积小备受关注,但传统材料如钯(Pd)价格昂贵,且钒(V)基合金虽成本低,却存在氢脆问题。如何兼顾高氢渗透性、抗氢脆性和加工性能成为研究难点。苏州大学团队瞄准这一挑战,通过调控V-Ni-Fe合金的成分与微观组织,成功开发出综合性能优异的氢分离材料,为氢能产业升级提供关键技术支持。

【文章来源及内容】

苏州大学沙钢钢铁学院等团队在《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25年第1期发表了题为《V-Ni-Fe氢分离合金微观组织与力学、氢传输性能》的研究。该研究系统分析了不同Fe含量(0~15%)对V85Ni15-xFex合金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及氢传输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V-Ni-Fe合金均为均匀的bcc固溶体,其中V85Ni15-xFex合金在400℃下的氢渗透系数高达纯钯的4.3倍,同时兼具优异塑性(最大变形量20%)和抗氢脆性能,为氢分离膜材料的规模化应用奠定基础。

【研究亮点】

目前,溶质元素对V合金的塑性影响规律的研究较少。选择V85Ni15-xFex(x=0,5,7.5,10,15)合金为对象,通过表征其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和氢传输性能,分析Ni和Fe元素对V合金力学和氢传输性能的影响,以期开发一种综合性能优异的V基氢分离合金。

【研究方法】

采用纯度均为99.95%(质量分数)的纯V、纯Ni和纯Fe,按照不同摩尔比配置150 g合金原料。使用自研的SPG-60B真空非自耗电弧炉在高纯氩气(体积分数为99.9995%)保护下熔炼合金铸锭。利用电火花线切割切取20 mm×5 mm×2 mm的长方形组织表征试样,用砂纸(80~3000号)打磨并抛光后,使用D/max-Rb旋转阳极X射线衍射仪测试试样的XRD图谱(衍射角2θ范围为30°~100°);使用配有EDS系统的JXA-8230电子探针显微镜,对其进行背散射电子成像观察,分析其微观组织,并借助能谱(EDS)面扫描对其成分分布进行分析。使用HVD-1000AP维氏显微硬度仪在试样表面不同位置进行10次显微硬度测量,获得试样的平均硬度。在铸锭中切取ϕ10 mm×25 mm的圆柱型压缩试样,依次用砂纸打磨(80~1500号)试样表面后使用TSE105D电子万能试验机进行压缩试验,变形速率为10 mm/min。

从铸锭中切取ϕ22 mm×0.8 mm的薄片,通过研磨和抛光将厚度减至0.5 mm。使用高真空磁控溅射系统(ZC-1000)在薄片试样的两个表面上镀Pd,Pd层厚度约为200 nm。使用自研的Sieverts型PCT (Pressure-Composition-Temperature)设备测试试样在250~400 ℃内,氢气平衡压力为0.05~0.85 MPa的氢溶解性能。使用自行设计开发的氢渗透测试系统测试试样在不同温度(250~400 ℃)、不同上游氢气压力(pu)(0.15~0.8 MPa)的氢渗透流量(J)。试样的抗氢脆性能通过“缓冷测试”进行表征,首先使试样在温度为400 ℃、上游压力为0.7 MPa、下游压力为0.1 MPa的条件下稳定渗氢,然后以1 ℃/min的速度缓慢降温,直至合金膜破裂或温度降至室温。

【全文解读】

5种合金均由bcc-(V)相组成,无第二相。与纯V相比,V-Ni-Fe合金的衍射峰向右有不同程度的偏移,说明Ni和Fe的引入使合金的衍射角2θ增大,晶格常数减小。对比不同V-Ni-Fe合金,发现随Ni含量提高,衍射峰位置呈向右偏移的趋势,但V85Ni7.5Fe7.5合金的衍射峰位置与总体规律略有不同。V-Ni-Fe合金所有试样中均无第二相, V-Ni-Fe合金均由均匀的bcc-(V)相组成。

图1V-Ni-Fe合金的XRD图谱

图2V-Ni-Fe合金的扫描照片

发现随Fe含量增加,V-Ni-Fe合金合金的硬度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其中V85Ni7.5Fe7.5合金的硬度略低于V-Ni-Fe合金系硬度的总体变化趋势。V-Ni-Fe合金在弹性变形阶段的应力基本相同,但屈服强度有较大差异,V85Ni5Fe10的屈服强度最高,约为600 MPa;V85Fe15的屈服强度最低,约为363 MPa。对比塑性变形部分发现V85Ni15具有最佳的塑性,最大变形量约为26%。V-Ni-Fe合金中除V85Ni7.5Fe7.5外,其他合金屈服强度随Fe含量增加而先上升后下降,最大变形量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V85Ni7.5Fe7.5合金在硬度、屈服强度、塑性等力学方面均表现出与总体规律不同的特性,该特性可能与V85Ni7.5Fe7.5合金的晶格常数偏离合金系组织演化规律有关,特别是高达20%的最大变形量使其具有较好的塑性加工潜力。

图3V-Ni-Fe合金的维氏硬度

图4V-Ni-Fe合金室温压缩中的应力-应变曲线

图5室温压缩中V-Ni-Fe合金的屈服强度与最大变形量

Ni元素与Fe元素的引入,降低了V的氢溶解。随Fe元素摩尔分数的提高,合金的氢溶解逐渐降低。除V85Ni7.5Fe7.5合金外的4种合金溶解度变化幅度较为接近,V85Ni7.5Fe7.5合金的氢溶解则与该规律略有偏离。利用氢分离合金韧脆转变的常用判据(r≤0.2)对5种V-Ni-Fe合金进行分析,发现V85Ni15的氢溶解度与“韧脆转变判据”偏差较大,可能会表现出明显的氢脆倾向。

图6V-Ni-Fe合金与纯V在400 ℃的氢溶解

通过不同条件下的氢渗透测试,发现随Ni摩尔比升高,V-Ni-Fe合金氢渗透系数(Φ)逐渐增大。除V85Ni15以外4种合金的氢渗透系数(Φ)随温度(T)升高而略有下降。V85Ni15合金的氢渗透系数(Φ)在该温度范围内基本不受温度(T)影响。V85Ni7.5Fe7.5合金400 ℃的氢渗透系数(Φ)约为6.9×10-8 mol H2/(m·s·Pa0.5),约为纯Pd的4.3倍。

图7V-Ni-Fe合金的氢渗透系数

表征氢渗透合金通常采用“恒压缓冷测试”,通过缓慢降低合金的氢渗透温度至室温,使合金的氢溶解逐渐提高,当其氢脆倾向高于阈值时,合金膜将在上、下游压差的作用下破坏失效,表现为氢渗透流量急剧升高。V- Fe摩尔比较高的3种合金在缓冷测试中未发生氢脆行为,表现出较好的抗氢脆性能。V85Ni15和V85Ni10Fe5两种合金则分别在188 ℃和148 ℃发生氢脆失效。Fe含量越高,氢脆温度越低,说明Fe的引入有效提高了V合金的抗氢脆性能。

图8V-Ni-Fe合金在缓冷测试中氢渗透流量变化曲线

【主要结论】

(1)V85Ni15-xFex(x=0,5,7.5,10,15)合金为均匀的bcc-(V)单相固溶体合金,Ni和Fe元素均使V的晶格收缩。

(2)随Fe含量升高,V-Ni-Fe合金的硬度和屈服强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V85Ni7.5Fe7.5合金异于总体趋势,表现出较低的硬度和屈服强度。V-Ni-Fe合金系的塑性演化规律与屈服强度演化规律相反,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除V85Ni15和V85Fe15二元合金外,VNi7.5Fe7.5合金表现出最佳的塑性,最大变形量可达20%。

(3)随Fe含量升高,V-Ni-Fe合金的氢溶解逐渐下降,抗氢脆性能逐渐提高。在缓冷测试中,Fe含量较高的3种合金未发生氢脆,抗氢脆性能较好。

(4)V-Ni-Fe合金的氢渗透系数随Ni摩尔比的升高而升高。在250 ~400 ℃内,V85Ni15合金的氢渗透系数变化不大,其他4种合金的氢渗透系数随温度升高而略有下降。

【引用格式】

杨旭,梁骁,王景琪,等. V-Ni-Fe氢分离合金微观组织与力学、氢传输性能[J].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25,45(1):85-89.

YANG X,LIANG X,WANG J Q,et al. Microstructure, mechanical and hydrogen transfer properties of V-Ni-Fe hydrogen separation alloys[J]. Special Casting & Nonferrous Alloys,2025,45(1):85-89.

扩展阅读:欢迎登陆www.special-cast.com,阅读、下载、引用《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期刊上发表的论文。

来源:特铸杂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