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司法审判这条道路上,郸城县人民法院员额法官梁爽已坚守19年。6000多个日夜更迭,她始终将“敬畏”二字深植于心——无论案件大小难易、事实清晰抑或争议重重,她从未敢有半分松懈。
在司法审判这条道路上,郸城县人民法院员额法官梁爽已坚守19年。6000多个日夜更迭,她始终将“敬畏”二字深植于心——无论案件大小难易、事实清晰抑或争议重重,她从未敢有半分松懈。
因为她深知,每一份卷宗的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命运、一位当事人的期盼;每一次法槌的起落,都关系着法律的尊严、社会的公正。她用最严谨的态度审阅证据,用最客观的视角梳理脉络,用最温暖的情怀理解当事人。
她追求的,不只是判决的准确,更是裁判背后那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正义,和一份能够安放人心的温度。19年的坚守,她让法律有了人格,让审判透进了光芒。
田野里的“小鸟保卫战”
在一起非法狩猎案件的审理过程中,梁爽发现,案件的起源竟始于被告人一句看似随意的“经验分享”。被告人主动向他人透露:“北方常见的‘黄豆鸟’(即棕头鸦雀)在南方市场有销路。”还向他人详细讲解该鸟种的生活习性,并亲自示范如何设置陷阱,以及通过模仿鸟鸣声诱捕,逐步将捕鸟技巧传授给他人。被告人的一次“热心教学”,却将他人推向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在庭审现场,被告人的辩解透着不以为然:“平原上鸟雀到处都是,抓几只带回家养,算多大事儿?”
面对当事人轻慢的态度,梁爽没有简单地宣读法律条文,而是结合案件细节耐心地向被告人释法明理:“一只‘黄豆鸟’或许不起眼,但它在捕食害虫的过程中,默默维系着局部生态的平衡。野生动物不是可以随意买卖、捕捉的‘商品’,它们是自然生态系统里不可或缺的一环,法律保护它们,本质上也是在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被告人闻言,缓缓低下头,沉默良久。
法治星火的传播者
法庭上,她是维护正义的审判者;法庭外,她是传递法治温度的宣传员。梁爽始终坚信,法律不仅要写在条文里,更要走进群众心中。
在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活动中,她将“康养服务”“消费返利”“虚拟货币投资”这些诈骗幌子,拆成老年群众听得懂的生活场景——讲“免费体检”背后的收费套路,讲“高息返利”背后隐藏的本金风险,“手把手”教老年群众提高警惕、识别风险。
到了“世界环境日”,她又化身生态保护宣传员,走进社区、走进乡村,把生态环境保护知识揉进村民熟悉的生活场景里——讲农药瓶乱丢弃对土壤的危害,讲保护青蛙、保护鸟类能够减少虫害……她用拉家常的方式,让爱护环境的理念深入人心。
作为郸城县人民法院“爱心妈妈”团队的一员,她走进乡村小学用生动的案例为留守儿童讲解自我保护知识,帮助孩子们筑牢安全防线。她以专业知识传递法治力量,又用真情守护留守儿童的成长,让法律的温度触手可及。
19载春秋流转,梁爽在司法审判的道路上始终坚定前行。她以敬畏之心守护法律的尊严,用专业素养维护公平正义,又以满腔热忱传递法治的温暖,用实际行动让法律走进生活、贴近人心。
面向未来,梁爽依旧怀揣着对司法事业的赤诚与热爱,将继续在审判席上坚守初心,守护好社会公平正义的防线,在司法为民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续写更多与正义、温暖有关的司法故事。
来源:河南经济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