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临床上亟需新的治疗方案以延长TCL患者生存。第十六届国际T细胞淋巴瘤论坛已于2025年3月20日至3月22日在美国圣地亚哥圆满召开。作为TCL研究领域的重要学术盛会,该论坛致力于汇聚全球顶尖专家,共同分享和深入探讨TCL诊断与治疗的最新进展,旨在不断提升TCL
导读:
1,临床上亟需新的治疗方案以延长TCL患者生存。第十六届国际T细胞淋巴瘤论坛已于2025年3月20日至3月22日在美国圣地亚哥圆满召开。作为TCL研究领域的重要学术盛会,该论坛致力于汇聚全球顶尖专家,共同分享和深入探讨TCL诊断与治疗的最新进展,旨在不断提升TCL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值此之际,医脉通特邀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徐卫教授分享TCL诊疗进展,畅谈新药应用前景和未来发展方向。01 医脉通
TCL具有高度异质性,临床诊疗存在诸多难题。作为深耕该领域的专家,您认为当前TCL诊疗面临的核心挑战是什么?这些挑战在病理诊断、治疗选择和预后管理中的具体表现有哪些?徐卫教授
相较于B细胞淋巴瘤,目前,临床对TCL在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精准分型等层面的认知深度仍较为有限,导致存在较高的误诊及漏诊率,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处于疾病晚期2。
TCL约占NHL的20%,其中PTCL整体预后差于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约75%的PTCL患者诱导治疗无效或最终复发。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NKTL)患者虽可通过早期化疗联合放疗达到较好疗效,治愈率可达80%以上,但Ⅲ~Ⅳ期患者的5年OS率仅为40%。尽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提升了TCL患者OS率,但移植后复发率仍高达50%。因此,如何有效降低TCL复发率仍是临床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1。
02 医脉通
您团队有4篇Poster入选此次国际T细胞淋巴瘤论坛,其中涵盖了TCL分子机制、PTCL疾病监测生物标志物以及新型治疗方案探索等多个方向。能否简要阐述这些研究的关键发现及其对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徐卫教授
循环肿瘤DNA(ctDNA)动态监测在PTCL中的价值:此次国际T细胞淋巴瘤论坛上,本团队的第一项研究聚焦于ctDNA在PTCL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共纳入64例初治PTCL患者,旨在系统性评估ctDNA在PTCL的残留病灶评估、预后预测及疗效监测中的应用。研究显示,基线ctDNA检出率达73.9%,提示ctDNA是PTCL基因分型的可靠来源。此外,ctDNA可检测出62种肿瘤基因组DNA中未检测到的突变,这表明ctDNA有助于克服肿瘤空间异质性。基线ctDNA负荷与结外侵犯、LDH水平、疾病分期、IPI评分等临床特征显著相关(P甲基化EBV-DNA检测在ENKTL中的价值:本团队探讨了甲基化EBV-DNA检测在ENKTL中的预后价值。通过对比全血EBV-DNA、血浆游离EBV-DNA的检测效能,研究发现循环游离甲基化EBV-DNA是ENKTL更精准的肿瘤生物标志物。基于此,我们创新性地构建了包含甲基化EBV-DNA的PINK-CpGE指数,将甲基化EBV-DNA定量指标替代原有PINK-E指数中的EBV-DNA检测参数,这可能成为ENKTL更好的预后指数,未来仍需多中心大样本队列研究验证PTPN2可加速ALK+ ALCL疾病进程:在分子机制研究领域,本团队揭示了PTPN2在促进ALK+ ALCL疾病发生发展的作用。本研究证实,PTPN2可通过TFRC介导的PINK1-PRKN依赖性线粒体自噬过程,在体外和体内实验中发挥促癌作用,且该过程与铁死亡无关。此外,新型PTPN2/1抑制剂AC484通过破坏线粒体功能及自噬过程,显示出对ALK+ ALCL显著的抗肿瘤效果,为预后不良ALK+ ALCL患者治疗提供了新方向5P-GEMD方案突破NKTCL治疗困局:在新型治疗方案探索方面,本团队开展了一项前瞻性、多中心、II期临床试验,旨在评估P-GEMD方案对于早期非上呼吸消化道原发NK/T细胞淋巴瘤(NUAT-NKTCL)和晚期ENKTL的疗效。研究共纳入20例患者,疗效结果显示完全缓解(CR)率达80%,总缓解率(ORR)为90%。中位随访12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及OS均未达到,且不良反应可控,未来仍需更大规模的随机对照试验,以验证P-GEMD方案的有效性6*P-GEMD方案:米托蒽醌脂质体、培门冬酶、吉西他滨、依托泊苷及地塞米松
03 医脉通
您团队在TCL治疗领域持续深耕,在欧洲血液学会(EHA)年会等国际舞台上多次发出中国之声,持续输出“中国方案”,备受瞩目。可否请您简单分享TCL治疗相关研究成果?徐卫教授
不耐受标准化疗的复发/难治性(R/R)PTCL接受CPCT方案疗效良好:本团队针对不能耐受化疗的R/R PTCL患者,采用了CPCT全口服联合治疗方案。结果显示,在45例可评估疗效的患者中,CPCT方案展现出显著临床获益,ORR达71.1%,CR/不确定的完全缓解(CRu)率为28.9%。值得注意的是,获得CR/CRu患者的中位PFS及OS均未达到,提示深度缓解可转化为长期生存获益。CPCT方案为无法耐受强化疗的R/R PTCL患者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治疗选择,彰显中国原研药物在国际血液肿瘤领域的创新实力7西达本胺维持治疗PTCL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本团队探索了西达本胺在PTCL维持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该研究结果在2024年EHA年会中已公布。结果显示,中位随访39个月,中位PFS为33个月,中位OS尚未达到。使用西达本胺作为一线维持治疗的患者,中位PFS和OS均未达到,预后显著优于挽救治疗后使用西达本胺的患者,中位PFS和OS分别为7个月和67个月(P西达本胺维持治疗在PTCL患者中具有较好的PFS和OS,尤其是作为一线维持治疗,安全可控8Chi-BEAC预处理方案联合ASCT治疗T-NHL可提高患者生存获益:为进一步优化治疗策略,本团队创新性的在ASCT时联合西达本胺作为预处理方案。并开展了一项多中心、单臂、开放标签II期临床研究,以评估Chi-BEAC预处理方案联合ASCT治疗高危或侵袭性R/R NHL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纳入16例T-NHL患者(包括PTCL和ENKTL),中位随访25.2个月,T-NHL患者2年PFS率为84.8%,优于既往研究中ASCT后患者50%-70%的长期生存率,且耐受性良好。对于TCL患者,在ASCT预处理方案中加入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可能是一种重要的治疗选择*Chi-BEAC:西达本胺、卡莫司汀、依托泊苷、阿糖胞苷、环磷酰胺
04 医脉通
基于现有突破,未来TCL诊疗领域在精准诊断技术、治疗方案优化、新药研发方向上,将朝着怎样的趋势发展?您团队计划通过哪些路径推动“中国标准”的临床应用?徐卫教授
未来,在TCL诊疗领域,应关注诊断技术的革新。本团队的研究显示,甲基化EBV-DNA检测相较于传统全血及血浆EBV-DNA检测,在NKTCL预后评估中展现出显著优势,该研究结果可能为构建新型预后模型奠定了重要基础。此外,ctDNA检测技术的临床价值已得到肯定,新版NCCN指南已明确建议将ctNDA与PET/CT联合应用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疗效评估体系10在优化治疗方案方面,与B细胞淋巴瘤基于发病机制设计精准治疗方案相比,PTCL的发展相对滞后,这种差异主要由于PTCL的高度异质性特征。但是,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已有多项前瞻性临床研究已初步验证基于发病机制的精准治疗策略在PTCL中的可行性,为PTCL的治疗开创了新的方向,未来有望朝着这一方向进一步发展。
徐卫 教授
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老年血液科主任、血液科副主任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委会副主委,淋巴瘤学组组长
中国初保会血液淋巴瘤专委会主委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淋巴瘤专委会副主委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淋巴瘤专委会副主委
CSCO中国抗淋巴瘤联盟常委
中国女医师协会血液专委会常委
江苏省医学会血液学会副主委
江苏省医师协会血液病医师分会副会长
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协会淋巴瘤专委会主委
江苏省抗淋巴瘤联盟主委
江苏省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委会副主委
南京市血液学会主委
参考文献:
1.彭浩洋,等. T细胞淋巴瘤西达本胺维持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J]. 白血病·淋巴瘤,2024,33(10):596-602.
2.Luan Y, et al. Therapeutic challenges in 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 Mol Cancer. 2024;23(1):2. Published 2024 Jan 4.
3.Jin Hua Liang,et al. Molecular features possessed in the dynamic ctDNA in newly diagnosed 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 birth determines destiny?16th T-Cell Lymphoma Forum.
4.Jin Hua Liang, et al. The prognostic value of circulating cell-free methylated EBV-DNA in extranodal NK/T cell lymphoma.16th T-Cell Lymphoma Forum.
5.Jin Hua Liang, et al. The first-in-class PTPN2/1 inhibitor ABBV-CLS-484 disrupts mitochondrial renewal and blocks TFRC-mediated PINK1-PRKN-dependent mitophagy to exert anti-tumor activities in ALK-positive 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 16th T-Cell Lymphoma Forum.
6.Jin-Hua Liang,et al. A Phase 2 Multicenter Study of Pegaspargase in Combination with Gemcitabine, Etoposide, Mitoxantrone Hydrochloride Liposome, and Dexamethasone (PGEMD) for Newly Diagnosed Early Non-Upper Aero-Digestive Tract or Advanced Stage Extranodal NK/T Cell Lymphoma. 16th T-Cell Lymphoma Forum.
7.Liang J, et al. Chidamide plus prednisone, cyclophosphamide, and thalidomide for relapsed or refractory 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 A multicenter phase II trial [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 2023 Oct 13]. Chin Med J (Engl). 2023;10.1097/CM9.000000000000283
8.Wei Xu, et al. A RETROSPECTIVE STUDY ON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CHIDAMIDE AS MAINTENANCE THERAPY OF 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PTCL) . 2024EHA. PB3020
9.Xia Yi, et al. Chidamide-BEAC plus autologous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in high-risk non-Hodgkin lymphoma: a phase II clinical trial.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136(12):p 1491-1493, June 20, 2023.
10.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 (NCCN Guidelines). B-Cell Lymphomas. Version 2.2025.
编辑:Lemon
审校:Irena
排版:Red
执行:Baa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来源:医脉通血液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