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藏于平安银行年报的复苏和崛起行业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02 07:15 1

摘要: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1-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0.1%。具体来看,1月份CPI上涨0.5%,而2月份则下降0.7%。同时,2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4%,较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1-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0.1%。具体来看,1月份CPI上涨0.5%,而2月份则下降0.7%。同时,2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4%,较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

在经济活动方面,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较上年全年增速加快0.1个百分点。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5.6%,比上年全年增速提升0.4个百分点。此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83731亿元,同比增长4.0%,比上年全年增速提高0.5个百分点。

这份数据揭示了整体经济的冷热不均现象。部分行业持续低迷,而另一些行业则正迅速复苏。那么,究竟哪些行业正处于快速复苏之中?谁又将从中受益?作为主要商业银行中首个公布财务报表的平安银行,其提供的信息极具参考价值。通过年报中披露的信贷投放、不良率、存款来源等关键数据,我们可以大致描绘出部分行业的复苏轮廓。

科技、文化产业正在快速复苏

因此,平安银行2024年的年报可以作为了解不同行业、不同区域复苏情况的参考,这不仅因为平安银行的业务规模庞大,更在于其经营质量和效率。

年报显示,平安银行的净息差下降了0.51个百分点,至1.87%,但盈利能力并未受到显著影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该行的信贷成本有所下降,同时存贷差也实现了收紧。

信贷成本和存贷差的同时下降,不仅表明平安银行的放贷规模在扩大,也反映出贷款风险正在同步降低。基于此,可以判断平安银行的部分对公贷款客户正处于发展阶段,这些客户可能会带来新的投资和就业机会。

那么,这些客户主要分布在哪些行业呢?社会服务、科技、文化、卫生业是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去年,平安银行对这些行业的企业信贷投放增加了39.43%,而贷款的不良率下降了0.12个百分点。与上一年相比,上述领域的信贷投放增速显著提升,不良率也明显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些行业的景气程度。

以科技行业的代表产业——人工智能为例,国际数据公司(IDC)与浪潮信息联合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达到725.3百亿亿次/秒(EFLOPS),同比增长74.1%,增幅是同期通用算力增幅(20.6%)的3倍以上;市场规模为190亿美元,同比增长86.9%。

仅四川一地的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已突破1300亿元,增长25%,预计2025年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将达到2.06万亿元,增长3%以上。

除了科技业,文化产业也实现了快速增长。国家统计局对全国7.8万家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的调查显示,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41510亿元,比上年增长6.0%;实现利润总额12909亿元,比上年增长10.8%;营业收入利润率为9.12%,比上年提高0.39个百分点。

实际上,不仅平安银行在上述行业大幅增加了信贷投放,近期公布年报的交通银行也在2024年扩大了相应领域的信贷投放,但力度相对较弱。例如,交通银行的科教文卫行业信贷投放额度增长7%,而被单列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信贷增幅仅为10.22%。

建筑业也在回暖?

除了社会服务、科技、文化、卫生业外,另一个快速回暖的行业多少令人感到意外,那就是建筑业。2024年,平安对建筑行业的贷款增幅达到了25.04%,而不良率却下降了1.45个百分点。建筑业信贷的迅猛增长与不良率的大幅降低,引发了人们对建筑业复苏趋势的质疑。

根据中国建筑业协会发布的《2024年建筑业发展统计分析》,除了建筑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85%外,其他多项指标均呈现下降态势。具体来看,完成竣工产值135238.80亿元,同比降低1.65%;签订合同总额727219.17亿元,同比下降0.22%,其中新签合同额337500.52亿元,同比下降5.29%;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36.83亿平方米,同比减少10.62%;房屋建筑竣工面积34.37亿平方米,同比减少12.63%;实现利润7513亿元,比上年下降9.8%。

没有人清楚平安银行看好建筑业复苏前景的具体原因,但许多人相信其扩大建筑业信贷背后蕴藏着深远的智慧。毕竟,交通银行在建筑业信贷的投放增幅也达到了11.64%。此外,建筑业之外的能源、交通运输和邮电业,增幅分别高达17%和19%。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述行业中的风电、光伏、快递等行业增长幅度均显著领先于GDP增速,基于相似的原因,交通银行也在逐步扩大对这些行业的贷款投放。

相比之下,传统的房地产行业和批发零售业在2024年依然处于低谷状态。这一点从信贷投放金额和不良率的持续扩大趋势中可见一斑。

相对而言,传统制造业的情况稍显乐观。得益于技术进步和设备改造,大批制造企业在2024年实现了信贷扩增。然而,从不良贷款率来看,制造业的盈利及偿债能力尚未同步提升。国家统计局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统计显示,整个行业的利润仍在下滑。

年报显示,在平安银行布局的四大区域中,东部是唯一实现信贷增长的地区,这表明东部在2024年率先迎来了行业复苏。而其他各区域的信贷投放规模仅呈现小幅增长。特别是北区,在存款增长4%的背景下,贷款规模却出现了超过5%的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不同区域行业复苏进程的差异。

私行业务正迅速崛起

相比于上述提到的正在或已经复苏的行业,正处于蜕变中的银行业发展前景似乎更加值得期待。例如,已拥有多业务引擎的平安银行,早已摆脱了对净息差的依赖。2024年,平安银行的非利息净收入占比已达到36.1%。

在报行合一等行业新规的影响下,平安银行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较往年有所下降。然而,对债券七年的投资收益迅速弥补了手续费收入下降带来的利润空白,成为新的利润来源。上述收益总额达到246.04亿元,较上一年增长了53.3%。业务及管理费为405.82亿元,同比下降11.7%。

与费用减少相一致的是,通过提升资产质量,平安银行在2024年计提信用及其他资产减值损失494.28亿元,同比下降16.4%。

如果说受市场波动影响,债券投资收益难以保持持续增长,那么快速发展的私行业务注定将成为银行业未来最重要的增长引擎。2024年末,平安银行的财富客户达145.62万户,较上年末增长5.7%,其中私行客户29.68万户,较上年末增长7.3%;私行客户AUM余额19,754.7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1%。同时,代理产品规模大幅提升,2024年代理非货币公募基金销售额1185.4亿元,同比增长50.6%;零售理财产品客户持仓余额7704.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4%;财富管理服务信托余额1865.8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1.9%;财富管理服务信托客户3.45万户,较上年末增长41.4%。

私行业务的大规模发展,为平安银行的非银业务成长远景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目前,平安银行已能提供长周期、多策略的资产配置方案及财富传承方案,打造高端医养、子女教育、慈善规划等王牌非金融权益。2024年,平安银行高端医养服务超11.7万单,“平安乐善”慈善权益服务11.4万捐赠人。从医疗资源整合到慈善等非金融权益,平安银行私人银行正通过深度参与客户的生活场景,构筑持久的信任纽带。针对顶级私行客户,升级“1+1+N”服务模式,截至2024年末,平安家族办公室客户受托管理资产规模超1100亿元。

胡润集团此前的统计显示,2024年中国拥有600万元家庭净资产的富裕家庭数量为514万户;拥有千万元净资产的高净值家庭数量为208万户;拥有亿元家庭净资产的超高净值家庭数量为13.3万户;拥有3000万美元净资产的国际超高净值家庭数量为8.8万户。鉴于中国高净值家庭资产规模仍在快速上升阶段,未来私行业务必然会成为又一黄金赛道,孕育巨大的商业机会。

版权声明:所有Y角兽的原创文章,转载须联系授权,并在文首/文末注明来源、作者、微信ID,否则Y角兽将向其追究法律责任。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或公众号平台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

来源:Y角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