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明即临,晨起偶尔在下榻处植物园跑步,会故意跑过附近公墓。在这个喧嚣嘈杂的大城市,要找到一个原始而宁静的地方已经不容易了。
清明即临,晨起偶尔在下榻处植物园跑步,会故意跑过附近公墓。在这个喧嚣嘈杂的大城市,要找到一个原始而宁静的地方已经不容易了。
一群雀鸟惊飞,打破了静谧,三两棵参天壮丽的雨树风吹叶动,我又惊动了谁?
不少墓碑被巨大的树根所缠绕,野草蔓生,生死相依,看得出早已经被后代遗忘多年;一些则经过细心打理,还有鲜花和贡品,人的感情可深似老树根须,也可以如落叶,凋零后,就此不见。
跑过附近公墓▲
公墓里的各个坟山以迷宫一样的小路串联起来。
坟山大多杂草丛生, 墓碑上的文字经过风吹雨打,显得模糊,或是长满了青苔,更显沧桑,到处是时间横行的痕迹。本该这样老下去,就算再添一道皱纹,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样子。然而日益被高楼大厦侵占的城市近郊,怎么可能让这块风水宝地闲置着呢?
如果你来过这里,仔细看过,会觉得可惜的,这个经常被人来人往打搅的墓地,收藏着不少的故事。我不是历史学家,但我也能感受到这地方的价值。奔腾的城市更需要宁静的所在,这让死亡得以狂欢的地方,没有死,哪有生,通过这些纪念碑,去思考生的意义吧。
被人来人往打搅的墓地▲
在墓园里跑着,一个转角,英年早逝当代作家史铁生的句子,在茫茫野墓中,浮现出来。
这个身患残疾的作家,经常在北京地坛里,独自一人思考着生死的问题,叩问死亡找到了生的答案,我每次读《我与地坛》这篇散文时,都会被一些句子所震撼: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个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着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英年早逝当代作家史铁生▲
我偶尔会仔细阅读公募园地某一个墓碑上的文字,都写着生卒年、出生地和族亲关系,那似乎是人一生中最大的成就?
但我其实更想知道,他快乐吗,有什么遗憾,完成了梦想吗?如果他也是个写字的人,有什么留下一本书、一篇文章,甚至只是一两句话,就能让人想起他。
公募园地墓碑▲
我读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读韩愈《祭十二郎文》,读袁枚《祭妹文》,常常为人家的事泪落不能自已。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可是吾辈并不畏惧死亡,正如不畏惧生活一样。有亲人“她”曾辗转于病魔掌下,我也未曾下泪。因为我不觉得死亡可怖,——只是病人在医院里所受的苦。当看到病人步态从容地从死神的袖中走出来,正是因为“她”自己源于信仰的达观态度。我觉得颇与北宋禅宗道楷禅师示寂时所言类似:“吾年七十六,世缘今已足,生不爱天堂,死不怕地狱,撒手横身三界外,腾腾任运何拘束?”即便宗教有再多我不理解的地方,仅是生死观这一条,便值得我一生敬重了。
北宋禅宗道楷▲
笔者经常诵读老庄,庄子亦有言:
“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慨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夏秋冬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嗷嗷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
生命之来源去处,从古希腊至今,依旧是不可解的哲学命题,对庄子所谓“气”也不妨姑且存疑,但其高明之处在于将生死置于一种自然冲淡的境界里。
究竟“一死生”,“齐彭殇”,还是“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其实说不清,也没那么重要。生死既不由人选,生则乐生,死则乐死罢了。
庄子画像▲
生死是对立的,生是存在,死是不存在。
生死连起来不仅仅表示“生死”问题,还说出一个人生的严肃课题。每个人只能活一次,死一次。不管有没有轮回,活着仅仅是活着,不可能回到“前世”去寻觅不存在的轨迹,也不可能飞越时空去到茫茫不可知的来世。你这一世只有一辈子,有人把它分成上半生和下半生(或前半生、后半生),也有人把生命用数字标示为阶段性的图表。生,无从选择,死亦然。
禅宗境界▲
打从呱呱坠地那一刻起,我们便已迈向死亡的大道,那是一条不算太长的路。
相传神话中的人物彭祖活了800岁,算是人中之瑞,但比起千年龟,还差上一大截,何况我们这些平常的血肉之躯?寿命长短不是什么大不了的,怎样活才是头等大事。很多人不以为出生的那一刻是死亡的开始,可以任意挥霍青春,反正时间还长着呢,等到梦醒时,才惊觉时日不多,于是拼命地吃补、运动、练气功,试图延长生命的极限。
彭祖活了800岁▲
跟生和死有关的词汇蛮多,有好几百个。
我比较喜欢生老病死和醉生梦死这两个词组。前者反映人一生的过程,不管你是大人物或小人物,国王或乞丐,英雄或狗熊,大家的结局都一样;后者道尽了某些人的生命本色。
醉生梦死▲
生来无妨,死又何足惧?睡眠是分阶段的死亡,一夜甜梦,已在人间天堂地狱死了千百回。
人生在世,少有得意,尽是满腹酸辛,何妨学学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中的境界:“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手书《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末句“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那种洒脱、放任、自由而快意的心性道出了人生真谛。
李白也免不了一死,但他那种“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浪漫,岂是生死所能涵盖?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快意人生▪七律》——佚名
红尘世事任风过,心向悠然梦不柯。
漫步山川云作伴,闲观日月酒当歌。
逍遥岂惧征途远,洒脱何忧岁月磨。
宠辱不惊皆笑对,人间处处是春波。
来源:鹰瞳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