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一类人,长期熬夜。这个规律太明显了,很多心梗猝死者,生前都有严重的作息紊乱。有个四十多岁的快递站点老板,凌晨两点还在朋友圈发货,第二天早上就没醒过来。
武汉大学解剖了564位猝死于心梗的人,发现这些人身上有5个惊人一致的特征。
这不是吓唬人,是一份赤裸裸的警示。我们常以为猝死是“突然的”,但真相是,大多数人早就给身体埋下了雷。
我在基层做医生二十多年,见过太多“看着好好的,突然没了”的病人。他们不是没机会活,而是没意识到身体早在报警。
第一类人,长期熬夜。这个规律太明显了,很多心梗猝死者,生前都有严重的作息紊乱。有个四十多岁的快递站点老板,凌晨两点还在朋友圈发货,第二天早上就没醒过来。
他不是不知道健康重要,只是觉得“等忙完这一阵”。但身体不等你,熬夜会让交感神经持续兴奋,心跳加快、血压升高,长期下去,心脏就像被人天天拿鞭子抽,它熬不住。
第二个共性是情绪压抑。我遇到的一个43岁的中学老师,平时话不多,工作压力大,家里也有点事。他常说“忍忍就过去了”,可那天早上突然胸口一紧,倒下再也没起来。
长期压抑情绪,会让体内压力激素水平居高不下,血管持续收缩,时间久了,血管内壁容易损伤,形成动脉粥样硬化,一旦堵住就出大事。
第三个特征是久坐少动。别以为坐办公室就安全,久坐会让血液循环变慢,血脂容易沉积在血管里。我有个病人是程序员,三十多岁,突然发病,家属说他连续三天坐着写代码,饭都在电脑前吃。
第四个问题是饮食油腻。很多人爱吃烧烤、火锅、肥肉,觉得年轻没事。但高脂饮食会让血液像油汤一样,血管壁一点点被堵住,等有一天堵到七八成,一点刺激就可能触发心梗。
最后一个共性,是从不体检。这些人不是没毛病,而是压根不知道自己有毛病。有的人从来不查血脂、不量血压,等到心脏停了,才知道问题有多大。
别以为心梗只有“胸口剧痛”那么明显,很多信号是模糊的,甚至容易被忽略。
我有个病人,心梗前两天,总说“这几天老觉得累”“走两步就喘”,还以为是天热没休息好。直到有天晚上突然胸闷出冷汗,送到医院人就没了。
还有人会觉得牙痛、肩膀痛、后背闷,这些都是放射性疼痛,心脏出问题时,不一定就在心口痛,它会“借道发信号”。尤其是上腹痛,很容易被误当成胃病。
如果你发现自己走路越来越气短,睡觉突然憋醒,或者活动后胸口发紧,这都很可能是心血管在发出求救信号。
别等症状严重才去看,越早识别,越能避免悲剧。
十个心梗,九个生活作出来的。我们天天说要健康,其实真正关键的,是把日子过得别太糙。
第一,每天动一动。不需要跑马拉松,哪怕饭后散步半小时、上下班多走几步,都是帮心脏减负。规律运动能提高心脏泵血效率,改善血管弹性。
第二,别吃太咸太油。重口味是心脏的天敌,建议多吃些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豆类,少吃动物内脏、加工肉、奶油类甜点。
第三,学会减压。情绪是慢性毒药,尤其是长期忍着不说的人,最容易出问题。可以尝试写日记、找人倾诉、做点自己喜欢的事,别闷着。
第四,早点睡觉别熬夜。睡眠能修复身体系统,长期失眠或晚睡,会打乱内分泌系统,让血压、血糖、心率都跟着失控。
第五,定期检查。尤其是三十岁以后,每年至少查一次血压、血脂、血糖、心电图。早发现问题,才能早调整。
我一直记得十年前一个四十多岁的出租车司机,猝死在方向盘前。他女儿才刚上小学,满脸泪水地问我:“我爸不是好好的吗,怎么说没就没了?”
我当时没法回答她,但现在想说:他不是没事,是没人告诉他,哪些是命要紧的事。
你可能觉得,改习惯太难,吃清淡太苦,早点睡太早。但你问问自己,这些小不舒服,跟躺在急救室里抢救时的痛苦比,哪个重?
人到中年,最怕的不是病,而是明明有机会避开它,却因无知和懒散,自己把命丢了。
身体不会骗人,它一年一年地给你发信号,你听不见,是因为你没在意。
别再说“我以后注意”,很多人根本没以后。
文章写到这,希望你不是看完就忘,而是真正动起来、改起来。命是你自己的,没人能替你扛。
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用,记得点赞、评论和转发,让更多人看到这些能救命的知识。关注我,一起把日子过得更稳妥些,别再让家人为你哭。
参考文献:
[1]张伟,陈立华.急性心肌梗死猝死病例的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循环杂志,2022,37(8):712-718.
[2]武汉大学医学院病理学系.心源性猝死尸检分析564例[J].中国法医学杂志,2023,39(5):426-432.
来源:健康管家Plus一点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