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而你就能知道,那些电视剧里常见的给皇帝饭菜里下毒是有多难了吧,其原因还不在于皇上吃饭前,下面的太监会用银针试毒,或者每个菜都有人尝那么一口,而是在于流程上他就不具备任何的操作性。
先说一个故事,辽穆宗耶律璟身边的厨子要弄死他,都得直接用刀捅,而不是在吃的东西里下毒。
辽穆宗耶律璟,被身边厨子刺杀
还有一个事件,嘉靖贴身的宫女,宁可大半夜溜到朱厚熜的卧室里,用绳子去勒,也没想过在老道士的饭菜里做什么手脚。
壬寅宫变,嘉靖险些被宫女勒死
从而你就能知道,那些电视剧里常见的给皇帝饭菜里下毒是有多难了吧,其原因还不在于皇上吃饭前,下面的太监会用银针试毒,或者每个菜都有人尝那么一口,而是在于流程上他就不具备任何的操作性。
首先,作为一名意欲行刺下毒的人,你自己是几乎没有可能,亲自接触到皇上的一日三餐的,有人可能要说,我苦练厨艺,成为一代名厨,这不就能进宫给皇上烧饭了吗?不好意思,历史上那些伺候皇帝用膳的厨子们,他们的第一属性往往不是这个菜做的有多好吃,而是在于他们的家庭背景,很多都是几代人给皇上做饭的,在新人进入岗位之前,往往都会把他的祖宗十八代都查明白,确保此人家世的安全性,你要是一个背负了血海深仇的,问你爹是谁,你说不知道,问你妈是谁,你讲不好说,这早就被管事的一脚踹出宫门了。
御厨的第一要务:家世清白
其二,即便你花钱买通了御厨,也没啥太多用处。因为几百年来,就是负责给皇帝烧饭的场所,在清朝叫御膳房,在明朝叫光禄寺,在之前叫啥,虽然我不是很清楚,但一定是有一群人在里面共同完成烹饪任务的,进而给皇帝做饭,不是像我们普通人一样,从买菜,洗菜,切配,下锅,都是单人独立完成的,皇上家的厨房分工是非常细的,你只买通一个厨子是,不可能在众目睽睽下往菜里面动手脚的,好比一排御厨,正在各炒各的菜,人家是盐少许,酱油少许,糖少许,古代没有味精,那就蚝油少许,你小子到好,腰里掏出来个纸袋,砒霜少许,你觉得周围的人会怎么看你。
御用厨房,人多眼杂,很难下手
其三,即便是你买通的那个厨子成功把毒下进了饭菜中,你也不能保证这道菜,最后是不是会进入皇帝的口中,我们说明清皇帝的菜单,虽然没有文学作品里展现出来的,什么一顿上百到那么多,但你看这小几十道还是有的,而皇帝又不是什么大胃王吃播,要把这些吃食全部消灭,随便挑几道意思意思,万一没挑中你下毒的那道菜,可不就白忙活了吗,甚至可能今天皇上心情不好,没胃口不吃了,那你就更小丑了。
御膳的菜品太多,皇帝不可能全部尝试
那有人可能说,他今天不吃,我明天接着下,他总有吃的一天吧,兄弟别闹,皇宫里皇上吃剩的东西,是不会直接倒掉滴,要么就是赏赐给一切嫔妃,宫人,要么谁也不赏赐,端下去后,底下的小太监,厨房的工作人员,就把它给分了吃了,那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必定会有人吃到那道下毒的菜,然后暴毙,那在追根溯源之下,你买通的那个厨子,以及作为幕后黑手的你,可就不会有下一次机会了。
所以你知道为什么,辽国的厨子,包括北齐奠基人高澄的厨子,为啥宁可用刀捅,也不去下毒的原因了吧,因为通过下毒,想要成功行刺,绝对是一个小概率事件,而用刀捅,只要时机找的准,怎么也是个五五开的局面。
《北齐书·文襄皇帝纪》:高澄,死于厨子刺杀
你要说给皇上下毒,在饭菜里做文章,还真不如在茶水,或者喝的药,吃的丹药里想想办法呢,毕竟那些玩意,是皇上一定会喝进去的,吃进去的,并且由于长期服用,你甚至可以用小剂量,去让他慢性中毒。譬如明光宗朱常洛的红丸案,到底是个怎么回事儿,到现在,就还是个谜团。
千古谜团:明光宗红丸案
而至于那些历史上真正被记录下来,亡于食物中毒的皇帝,也不是没有,譬如汉平帝刘衎,汉质帝刘缵,晋惠帝司马衷,一直到清末的光绪帝载湉,我选取了一些列了个表,你看,基本都是作为傀儡,被什么权臣,皇后,太后给搞没的,这些案例中,其实受害人已经是属于砧板上的鱼肉了,无非是施害者,不想把事儿做的太难看,所以才采用了先下毒,再对外宣布皇上病故的这种方式。也只有那些权臣皇后太后,再完全掌握了大内,以及皇帝身边一切的时候,下毒,才成为了一种必定能够成功的选项。
部分死于中毒的皇帝,多为傀儡
而至于要是一个普通人,或者大臣,想要通过下毒来弑君,讲真,还不如直接拿起武器,找个机会,去博一下,来的概率,要大上许多了呢。
来源:玄久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