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天,“凌小蛰”的重生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02 02:54 1

摘要:第一次见到“凌小蛰”,齐新章是通过手机传送来的照片和视频看到的,奄奄一息的小雪豹艰难地睁着眼,他心情复杂,“无法表达我当时的感受,只能用‘震惊’来形容,干干瘦瘦的小家伙四肢僵硬侧躺在地上,只有眼睛还在动。”

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受伤小雪豹“凌小蛰”。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供图

本报记者 谢梦茹 才贡加

第一次见到“凌小蛰”,齐新章是通过手机传送来的照片和视频看到的,奄奄一息的小雪豹艰难地睁着眼,他心情复杂,“无法表达我当时的感受,只能用‘震惊’来形容,干干瘦瘦的小家伙四肢僵硬侧躺在地上,只有眼睛还在动。”

3月4日,在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索加乡,三江源国家公园治多管理处的生态管护员在日常巡护中发现处于濒死状态的雄性雪豹幼崽,当时它呼吸微弱、无法站立,身体还有明显外伤,生命岌岌可危。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副主任齐新章告诉记者,通过远程视频诊断,专家团队一致决定连夜将其转送至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救治。

子夜时分从玉树启程,1000多公里的生命接力,治多管理处生态保护站的欧项旦巴和同事更尕陈林彻夜未眠,3月5日14时40分许,将受伤的小雪豹顺利送抵中心兽医院。

根据中心为救护雪豹命名的惯例,这只小雪豹有了自己的名字——“凌小蛰”。齐新章说:“通过检查,我们发现它严重脱水、体温低于正常水平,头颈后仰,无法自行站立和翻身,颈椎存在一定程度骨折。”

针对“凌小蛰”的伤情,中心联合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金艺鹏教授团队,共同为其制定了以保温、吸氧、营养支持、纠正脱水与电解质紊乱、抗菌消炎和调整肝功能等为主的抢救与治疗方案,并积极处理局部外伤。

考虑到“凌小蛰”年幼体弱,对病原抵抗力较弱,中心每日对环境进行病原消杀,每三日进行一次环境病原检测,防止它感染各类传染病。针对凌小蛰脊椎损伤、肢体僵硬的情况,救护人员在保证脊椎稳定的前提下,每天对其全身按摩和关节活动刺激。

“起初,小家伙侧躺在地上一动不动,可以说就像是一只已经死去了的小雪豹,好在它坚持住了,好在我们成功‘吊住了它的命’。”看着“凌小蛰”一天天恢复健康,齐新章不由得感慨。

针对“凌小蛰”颈部脊髓损伤问题,3月24日晚,“凌小蛰”被送到西宁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通过CT结果我们得出结论,它的颈椎骨折恢复良好,颈椎部分神经存在损伤和感染,在后续生长过程中存在压迫、刺激神经的隐患,我们会持续关注它的生长和恢复情况,有必要时将进行外科干预治疗。”齐新章说。

3月28日下午,“凌小蛰”还趴在笼子里睡觉,救护人员已经开始准备起“小家伙”的晚饭。齐新章说:“今天的菜单是兔肉、羊肝和羊奶粉,为了尽快恢复它的身体状态,我们每日饲喂新鲜牛肉、羊肉、兔肉以及动物内脏,并在食物中添加葡萄糖、益生菌、钙等。”

“最初救护人员为它体检时,发现它已有多日没有进食处于饥饿状态,现在来到这里,一定不会再让它饿肚子了!”齐新章看着小雪豹的方向轻轻地说。

记者了解到,经过二十多天的救护,“凌小蛰”的身体状况有了明显改善,各项生命体征趋于稳定,体重从原来的9.7千克提高到11.4千克,食欲也越来越旺盛,可在救护人员辅助下自主采食、饮水。

到了饭点,“凌小蛰”的“营养餐”被端到身前,它自顾自地扒着小盆吃起来,不时发出呼噜声。如今,它不仅能靠着墙壁缓慢爬行,看到食物还会扑上去“大口干饭”,甚至出现了抱着小盆向救护人员“呲牙”的防御行为,这些都表明它的身体和精神状态在不断恢复。

齐新章笑着说:“有时候工作人员也会故意将饭盆放得远一些,让它自主移动,现在小家伙状况恢复良好,目前已经开始尝试站立和行走,有时甚至可以自己爬回室内的笼子。”

由于脊椎损伤,“凌小蛰”何时能够站起来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3月31日,齐新章告诉记者:“经过26天的治疗和护理,‘凌小蛰’已能够短时间四肢站立,但站立姿态不佳,且行走较不平稳。考虑到神经损伤和肢体肌肉萎缩康复的难度,后续会及时调整治疗手段和护理方案,力求帮助其进一步恢复体态与行动能力。”

从生命垂危到病情好转,在这场生命救援中,“凌小蛰”正在逐步走向新生。

《青海日报》(2025年04月02日 第6版:省内要闻)

声明:以上内容除注明来源稿件外,均为青海日报原创稿件,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

来源:青海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