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行测从60分突破到75分的16个考试技巧!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01 21:40 1

摘要:具体操作:每天整理10个历年高频成语(如“”南辕北辙”“相辅相成”),记录本义、用法及真题例句,制作记忆卡片反复背诵,对比记忆加强印象。

一、言语理解与表达

1. 高频成语积累法

具体操作:每天整理10个历年高频成语(如“”南辕北辙”“相辅相成”),记录本义、用法及真题例句,制作记忆卡片反复背诵,对比记忆加强印象。

2. 片段阅读三遍法

具体操作:第一遍限时1分钟速读,第二遍划关键词(转折词、观点词、总结词),第三遍对照题目定位答案区间。每天练习15道语意主旨题。

3. 语境分析法

具体操作:遇到逻辑填空时,先找出空格前后3句内的提示词(如“但是”“反而”提示反义,“因此”提示因果,表示总结和结论),再通过排除感情色彩不符选项。

二、数量关系

数量关系模块计算难题大,部分题目计算复杂,因此,如果水平中上的小伙伴可以试试多总结复习。如果基础一般的朋友,不建议花较多时间备考,适当掌握1-2种常考的题型即可。

4. 题型分类训练法

具体操作:将真题分为工程问题、概率问题、容斥原理等题型,每周专攻2类,每类做透10题,总结固定解题计算方法(如牛吃草问题的公式套用、特值法、奇偶性等)。

5. 选项代入法

具体操作:对复杂方程题,优先代入中间选项(如B/C),可节省50%计算时间。如果遇到代入计算难度较大事,建议优先跳过,先易后难。

6. 数字特性法

具体操作:遇到百分数、比例题时,先判断能否用倍数特性(如“人数必为整数”“3的倍数”“答案是奇数还是偶数”)直接排除2个错误选项。

三、判断推理

7. 图形推理特征

具体操作:建立对称性、笔画数、角数量、线数量、点数量、部分块、封闭区域等特征表,每道题按表逐一排查,每天刷20题,要求在30秒完成一题,提高做题速度,训练条件反射。

8. 逻辑论证拆解法

具体操作:用“论点→论据→论证方式”三要素拆解题目,削弱题优先找“断开论据与论点联系”的选项。重点练习加强/削弱题型,每天各10题。

9. 类比推理二级辨析

具体操作:先找词语间一级关系(如包含关系、并列关系、交叉关系),再比较词性、主体、属性、物理特征等二级特征。整理近5年真题中的非常规考法,用本子记录下来,反复回顾,加深印象。

四、资料分析

10. 速算技巧训练

具体操作:每日练习15分钟截位直除(保留3位计算),同时掌握百化分(33.3%≈1/3、25%≈1/4、20%≈1/5、16.3%≈1/6)、差分法等技巧,每天完成20道计算题。

11. 题干关键词圈画

具体操作:读题时立即圈出“环比/同比”“增长率/增长量”“同比增长”“增长幅度”等关键术语,避免掉入“时间陷阱”(如题干问2024年,选项给2023年)。

12. 综合材料定位法

具体操作:练习先读问题再定位材料,对文字+图表题,一般情况下,题目的问题是按照材料的顺序从头到尾问的。为便于定位,可以用红色笔标出各段主题词,提升做题速度。

五、常识判断

13. 专题考点整理

具体操作:按政治(如乡村振兴、文化自信、生态文明)、法律(新修民法典)、科技(航天工程、前沿科技)等专题整理思维导图,每天记忆1个专题核心要点。常识模块涉及范围大,复习起来成效不高,建议平时多收听新闻播报就行。

14. 时政半月追踪

具体操作:每月1日、15日整理前半月时事要闻,重点记忆具有标志性的重大事件。

六、政治理论

15.学习唯物辩证法

具体操作:了解经济学方面的基础知识,主要以了解为主,有个大概印象。

16.利用碎片化时间

具体操作:例如,等公交地铁的时候,收听新闻播报等,放松之余也可以积累知识。

来源:公考职场秘籍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