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广州江燕路的垃圾桶旁边,总有一只穿蓝色背带的小胖斗牛蹲着不走。
广州江燕路的垃圾桶旁边,总有一只穿蓝色背带的小胖斗牛蹲着不走。
它叫小白,5岁半,已经靠嘴捡瓶子挣了1万6。听到塑料咔嚓一声,立刻叼起就跑,像下班打卡领工资一样熟练。
第一次发现它还能赚钱,是主人张先生带它去买烧腊,店家逗说:“瓶子抵肉,一瓶两毛。
”那天下午,小白把整条街的瓶子叼了半个编织袋。
老板当场给了五块烤肠钱,乐得狗尾巴螺旋桨一样转。
从那以后,小白把“瓶子=鸡腿”刻进DNA。
每天早中晚三次出门,雷打不动。
嘴磨出茧子也不肯停。
其实真算下来,它并不“划算”。
一瓶平均一毛五,叼回家得走500米,狗子速度再快也要半小时。
可张先生没浇冷水,只多配了个斜挎胸背,两边各挂俩网兜,随走随装。
就这样五年攒下1万6,全是零钱换整票,厚厚一沓放在抽屉,比大多数打工人的年终奖还扎实。
后来故事传到抖音,播放量上千万。
楼下便利店的阿姨干脆把空瓶放柜台,“留给小白,顺便沾喜气。
”隔壁奶茶店也把纸箱子剪开口,写上“小白专用”。
狗一出现,小孩自动排队投喂空饮料瓶,像在交作业。
整条街突然干净得不像广州。
张先生也玩出花:收入先全部“还账”——狗子的钱归狗子,于是他把饮料原价赔给被偷空的摊档,再把瓶子卖废品,一分钱不差。
净赚的钱拿去买面包牛奶,晚上和志愿者蹲在人行隧道,分给流浪汉。
一来一去,社区多了一个微型公益站。
商铺因为支持小白,被点评软件刷了五星,生意反而更旺,老板们嘴都笑歪。
兽医怕他榨干狗命,特批“每周双休”,训犬师也来凑热闹,把分拣技能点满:绿色易拉罐绝对不乱动,只管透明塑料瓶。
现在连瓶子里剩的两口可乐,小白都能摇着头倒掉再叼——怕压秤吃亏。
粉丝笑疯:“这狗比我还会过日子。
”
有人质疑靠狗赚流量。
张先生直接直播把收益截图甩出来:广告分成零,直播打赏一块九毛八。
他说:“流量归流量,咱只挣碎银几两,全拿去买罐罐和肠,没藏着掖着。
”评论区刷屏:人不如狗系列+1。
最近还有人快递寄来印着“小白环保队”的马甲,孩子们穿上就去珠江边捡瓶子,一边捡一边直播。
张先生计划剪个十分钟的公益短片,就叫《一块五》,片尾放小白趴在零钱堆上睡着的镜头,配文:“别小看任何一块五毛。
”基金名字也起好了,就叫“小白”,不是基金,是提醒自己:少点口号,多点弯腰。
故事最打动人的地方,其实就是普通。
广州闷热的夏天,狗舌头伸出来滴汗,一人一狗沿着燕翔路捡瓶子。
没人喊伟大,只是一次次低头。
等天黑了,路灯打下来,小白背上那两只口袋亮晶晶,像极了随身带的小星星。
来源:栈上快乐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