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虽时代变迁,其智慧永不褪色,可启迪思维,鉴古知今,让我们的人生走得更稳更远。
每个人都应该读一遍《资治通鉴》,
它是历史智慧的宝库,有王朝兴衰,有人物沉浮;
能观古人政治韬略,学为人处世之道,悟传统文化之美;
虽时代变迁,其智慧永不褪色,可启迪思维,鉴古知今,让我们的人生走得更稳更远。
学资治通鉴,明往昔兴衰之理;
用历史经验,谋今朝兴替之方。
公元280年的洛阳城,一位三朝元老在宫宴上借酒装疯,突然扑通跪在皇帝宝座前:"陛下,臣有句话憋了三年了!"
晋武帝司马炎端着酒杯的手一抖:"爱卿但说无妨。"
卫瓘的喉结上下滚动,余光瞥见太子妃贾南风阴鸷的眼神,最终只是重重拍打龙椅扶手:
"这个位置,可惜啊!"
这一幕堪称古代职场PUA的经典案例——当老实人鼓起勇气向老板谏言公司继承人是个草包时,老板反手就把你卖给了太子党。
三天后,司马炎轻飘飘一个"考卷测试",不仅让卫瓘成了全朝笑柄,更为他全家埋下了满门抄斩的祸根。
让我们翻开这部西晋版《甄嬛传》,看看1700年前的职场背刺如何精准踩中现代社畜的痛点。
太子司马衷的智商有多感人?
听说百姓饿死,他真诚发问:"何不食肉糜?"
这样连现代小学生都能看穿的草包,满朝文武集体保持沉默。
唯独卫瓘这个职场老黄牛,硬是拼着九族性命玩"职场谏言"。
但司马炎的骚操作堪称帝王级甩锅:他既想测试太子能力,又不愿担"废长立幼"的骂名。
于是精心策划的"太子考卷"大戏上演,给太子妃贾南风留足了作弊时间。
当太子交出的满分答卷啪啪打卫瓘的脸时,皇帝转手就把举报信复印件群发给了所有同事。
这种操作放在现代职场,相当于你向老板举报部门经理吃回扣,第二天老板当着全员大会展示"查无此事"的审计报告,还特意@你说:
"小卫啊,你的举报材料写得不错嘛。"
历史的黑色幽默在于,每个昏君身边都站着无数"聪明人"。
贾南风的贴身助理张泓堪称古代危机公关大师,他精准预判了老板的心理:"太子的人设就是傻白甜,你给他写《资治通鉴》水平的答卷,不是自曝请枪手吗?"
这波反向操作让现代水军都自愧不如
——当全网都在教人如何给PPT注水时,西晋的职场老油条们早就悟透了人设经营的真谛。
他们深谙领导审查从来不是求真务实,而是需要量身定制的皇帝新衣。
更绝的是司马炎的反馈机制。
他看完太子答卷后,第一个就转发给卫瓘,还贴心地附上表情包: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这种当面打脸的恶趣味,堪比现代领导在部门群里@你:
"小王啊,你上次说项目要完蛋,现在甲方续约三年你怎么看?"
这场闹剧背后的权力潜规则,至今仍在北上广深的写字楼里循环播放:
1. 领导永远需要"皇帝的新装":
从洛阳宫到CBD,越是位高权重者,身边的真空层越厚。
某互联网大厂的中层曾酒后吐真言:"我给CEO汇报从来不敢说真话,他玻璃房外的走廊都铺着消音地毯,你说他能听见什么?"
2. 背刺式管理是传统艺能:
某地产公司流传着真实案例——副总向董事长反映区域总经理贪腐,三个月后该副总被调任时,董事长亲切叮嘱:"小张能力很强,你多跟他学习。"
3. 幸存者偏差永不过时:
就像现代公司宁愿要PPT架构师也不要耿直程序员,西晋朝廷最终选择了会作弊的贾南风集团。毕竟能骗过董事会的,永远比能做实事的更安全。
但历史的吊诡之处在于,所有背刺最终都会回旋镖。
司马炎死后,贾南风集团把卫瓘三族屠尽时,他们不知道八王之乱的车轮已经启动。
当匈奴人的铁骑踏破洛阳城时,那些聪明绝顶的权谋家们,正披头散发地在皇宫里互相啃食。
这像极了某些现代企业的宿命:市场部把产品吹成仙丹,技术部闭眼改BUG,老板在虚假财报里沉醉。
直到资金链断裂那天,所有人突然开始"坦诚相见",互相指责对方为什么不说真话。
回到那个改变历史的宫宴,如果司马炎能建立安全的进言通道,如果卫瓘的举报能得到保密,如果朝廷有真正的纠错机制
......但历史没有如果,就像今天的职场依然在上演"卫瓘困境"。
某互联网大厂的匿名论坛里,至今置顶着血泪控诉:
"我在内网实名举报领导性骚扰,第二天HR找我谈话说'已妥善处理'。
一个月后我收到解约通知,而那个人渣升职了。"
这种跨越千年的黑色幽默,让我们终于读懂《晋书》里那句冰冷的记载:
"瓘于是情态顿失。"这不是卫瓘个人的失态,而是一个系统性的失语。
结 语
当我们笑谈"何不食肉糜"时,别忘了每个时代都有它的"肉糜困境"。
区别在于,西晋的卫瓘只能摸着龙椅叹息,而我们至少能在朋友圈转发这篇文章。
所以下次当你准备做"职场卫瓘"时,请先准备好三样东西:
录音笔、离职申请和防背刺护甲。
毕竟领导们的传统艺能经过1700年进化,
早已从"转交举报信"升级为"已读不回+年底优化大礼包"。
最后送上一句保命真言:
领导的嘴,骗人的鬼;老板的饼,要命的井。
在这个人人都是司马炎的时代,愿你我都能活着看到公司的讣告。
来源:历史哪些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