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足球的青训体系再遭质疑!前国脚杜震宇在近日的直播中透露了一个关键信息:当前U22国家队主力前锋拜合拉木之所以技术能力粗糙,是因为他14岁才开始接受系统足球训练。尽管拥有出色的身体素质、身高和体能,但启蒙时间过晚导致他的技术基础薄弱,甚至初入国青时连头球和护
中国足球的青训体系再遭质疑!前国脚杜震宇在近日的直播中透露了一个关键信息:当前U22国家队主力前锋拜合拉木之所以技术能力粗糙,是因为他14岁才开始接受系统足球训练。尽管拥有出色的身体素质、身高和体能,但启蒙时间过晚导致他的技术基础薄弱,甚至初入国青时连头球和护球等基本技术都未能掌握。
这一爆料引发了广泛讨论。拜合拉木的足球生涯展现了一种“割裂”状态:一方面,他的身体条件和拼搏精神令人印象深刻,在比赛中总是不遗余力地奔跑和抢点;另一方面,技术层面的缺陷又十分明显,盘带、射门和头球技术均未达到一流前锋的水平。杜震宇强调,尽管拜合拉木凭借冲劲和体能赢得了国家队的位置,但若想长期保持竞争力,必须加强技术训练:“没有技术可以去练,但一定要踏踏实实……报复性动作千万不能有,这会毁了自己的未来。”
拜合拉木的案例折射出中国青训的深层问题。国际足坛普遍认为,球员技术塑造的黄金年龄在儿童期(通常为6-12岁),这一时期训练的缺乏几乎无法通过后期努力完全弥补。尽管拜合拉木通过自身努力实现了从鲁能足校到国家队的跨越,但技术短板始终限制了他的发展上限。相比之下,同年龄段的郜林、张玉宁等前锋同期技术能力明显更扎实。
然而,拜合拉木的价值不仅在于他的缺陷,更在于他的拼搏精神。在近期U23亚洲杯预选赛中,他连续两场破门,成为球队打破僵局的关键人物。许多球迷评价道:“如果他技术粗糙,那就用积极性来弥补!中国足球需要更多像他这样每球必争的球员。” 前国足主帅米卢的“态度决定一切”理念,在拜合拉木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拜合拉木的成长路径暴露了中国足球青训选材机制的不足。过度依赖身体素质和短期成绩,忽视技术启蒙的基础性作用,导致
许多潜力球员“先天不足”。杜震宇的提醒不仅针对拜合拉木个人,更是对整个青训体系的警示:球员培养需要更科学的规划和更长远的目光。
未来,拜合拉木能否通过加练技术实现突破尚不可知,但他的经历已为中国足球提供了重要参考。青训需要更早发现苗子、更注重技术打磨,同时保留球员的拼搏精神——这才是真正通往成功的道路。
对此您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观点!
来源:绿茵第十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