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赚12亿后高管套现7.88亿!“电驴界爱马仕”九号,卡在国标生死线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9 07:04 1

摘要:9月1日,电动自行车新国标(GB 17761-2024)正式落地,速度、重量、电池容量等硬指标划下红线,整个行业迎来"大洗牌"。在雅迪、爱玛等传统品牌焦虑转型时,被称作"电驴界爱马仕"的九号公司,正经历一场"冰火两重天"——上半年狂赚12亿的高光还没褪去,高管

9月1日,电动自行车新国标(GB 17761-2024)正式落地,速度、重量、电池容量等硬指标划下红线,整个行业迎来"大洗牌"。在雅迪、爱玛等传统品牌焦虑转型时,被称作"电驴界爱马仕"的九号公司,正经历一场"冰火两重天"——上半年狂赚12亿的高光还没褪去,高管套现、新国标冲击、售后争议就接连找上门,曾经靠高端化和改装圈粉的它,好日子似乎真的要结束了。

谁能想到,在行业即将面临新规洗牌的节点,九号却交出了一份"历史性财报"。2025年上半年,公司总营收飙到117.42亿元,同比暴涨76.14%;归母净利润更是狂赚12.42亿元,增幅直接突破108%。

撑起这份业绩的核心,正是电动两轮车业务。数据显示,九号电动两轮车板块收入达68.23亿元,占总营收的58.1%,同比增长超100%;仅半年时间,两轮车销量就卖了239.25万辆,相当于每天卖出1.3万辆。

能有这样的成绩,九号的"高端打法"功不可没。在4000元以上的高端档位,它早已站稳脚跟——艾瑞咨询报告显示,九号在该档位连续两年稳居第一梯队,甚至靠着"贴着小牛打"的策略,抢走了不少高端用户。过去,九号的FzMIX、VzMIX等车型,不仅默许用户解除限速(从25km/h提到40-50km/h),还支持加装座椅、更换大容量电池,成了改装圈的"香饽饽";连外卖员这类对续航、稳定性要求极高的群体,也成了它的核心用户之一。

更关键的是,九号抓牢了经销商的心。有经销商直言,"卖一台小牛只能赚十几块,卖一台九号能拿200元左右",靠着更优厚的利润空间,不少小牛经销商倒戈,帮九号快速铺开了销售网络,这也成了它能后来居上的关键。

然而,这份业绩的背后,藏着"透支未来"的隐忧——很多消费者赶在新国标前"囤旧车",才撑起了上半年的销量。

北京多家九号门店的店员透露,即便工作日,店里也挤满了人,大家都是冲着"三个月窗口期"来的(9月1日后旧车还能卖3个月,12月1日后无法上牌)。现在店里的旧车型不仅涨价200-300元,还普遍缺货,不少现车都挂着"已售"标签;而符合新国标的新车,"谁也没见过,预计还要等1个月"。

新国标对九号的冲击,远比想象中更直接。新规明确要求,电动自行车最高时速不得超过25km/h,"超过就直接断电",这意味着过去用户最看重的"解除限速"功能,彻底成了历史;同时,电池容量、电机功率、整车重量都有严格限制,连智能联网功能都要符合安全规范,曾经靠"高性能、高功率"吸粉的九号,优势几乎被抹平。

更让经销商头疼的是成本问题。多位经销商对记者表示,"按新国标要求,材料、工艺都得升级,成本肯定涨",但这笔额外成本该由谁承担——是转嫁给消费者(可能丢客户),还是让经销商扛着(压缩利润),至今没有答案。有店员直言,"新车可能更像'自行车',没了改装空间,高端用户还买账吗?不好说"。

抛开新国标的影响,九号自身的问题也逐渐暴露。

首先是售后争议不断。在黑猫投诉平台上,九号电动车相关投诉已超4000条,核心问题集中在售后服务差、质保缩水、电池损坏、智能系统失效。比如有用户反映,"花钱买的智能服务(手机定位、特效语音),突然用不了了";还有用户吐槽,"电池用了不到一年就鼓包,售后推三阻四不给换"。而新国标对联网安全和数据隐私的要求更严,九号想在"个性化服务"和"安全合规"间找到平衡,并不容易。

其次是渠道覆盖不足。虽然靠着经销商抢了不少市场,但九号的专卖店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在三四线及下沉市场,远不如雅迪"县县有店"的密集网络。新国标普及后,下沉市场将成为重要战场,而九号的触达能力,显然跟不上需求。

更关键的是业务结构单一。尽管名字叫"九号公司",业务涵盖机器人、电摩、平衡车,但财报显示,机器人业务收入占比不足10%,电动两轮车和智能平衡车占比超80%。也就是说,九号本质上还是一家"电动车公司",所谓的"科创属性",更像一个标签。一旦电动两轮车业务受冲击,整个公司的业绩都会承压。

最让市场不安的,是高管在业绩巅峰时的减持动作。

就在九号交出亮眼半年报的同时,公司两位实际控制人高禄峰、王野,通过境外股东减持了2%的股份,转让价格54.79元/股,套现总额超7.88亿元。这不仅是九号上市以来,实控人单次减持的最高纪录,还超过了两人过去两年减持额度的总和。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不是九号第一次遭遇"减持潮"。早期投资的"小米系"和"红杉系",过去几年已陆续减持退出,累计套现超60亿元。如今连核心管理层都在业绩高点"离场",难免让市场猜测:"是不是自己都不看好新国标下的发展?"

虽然股东减持是市场常态,但放在九号的处境里,争议性十足——业务过度依赖两轮车、售后问题没解决、新国标冲击在即,此时高管套现,无疑会削弱投资者的信任。

现在的九号,正站在一个尴尬的十字路口。

新国标下,它的核心卖点几乎被清零:不能解除限速、不能随意改装、大功率车型可能淘汰,曾经支撑"高端溢价"的差异化优势,正在消失。如果完全符合国标,它和雅迪、爱玛的中低端车型相比,可能只剩"智能"这张牌,但智能服务的收费争议和数据安全要求,又让这张牌不好打。

更关键的是,上半年靠"囤旧车"撑起的业绩,相当于提前消耗了未来的市场需求。等到12月1日旧车无法上牌后,新车能否接得住销量?成本上涨后,价格能不能被消费者接受?这些都是未知数。

曾经靠着"高端化+智能化"在电动车行业杀出一条血路的九号,如今卡在新国标的生死线前。狂赚12亿的高光已成过去,接下来要面对的,是如何在合规的前提下,重新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毕竟,"电驴界爱马仕"的光环,不能只靠过去的改装红利和短期的业绩爆发支撑。

来源:执着的小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