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史上七绝众多,按照水平高低,可分为S级、A级、B级、C级,那S级七绝都有哪些?
好诗能为生活增添诗情画意,不容错过。
史上七绝众多,按照水平高低,可分为S级、A级、B级、C级,那S级七绝都有哪些?
我认为共有21首七绝可被评为S级,提到七绝,我最服这21首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第1首 唐朝王昌龄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首诗被明代李攀龙推为唐代七绝压卷之作。
此诗首句以时空交错笔法将秦汉边关战事的历史纵深感凝于一轮明月之下,揭示战争永恒性与戍边者的悲壮。
后两句借汉将李广之典,既暗讽当时将帅无能,又寄托对边塞安宁的渴望,语言简劲而气象宏阔,展现盛唐边塞诗雄浑苍茫的典型风格。
第2首 唐朝王之涣的《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首诗以奇崛笔法勾勒西北边塞的荒寒壮阔,黄河溯源而上似接云天,孤城与崇山形成空间压迫感。
后两句借笛曲《折杨柳》,暗喻朝廷恩泽不及边关,以“春风不度”双关,怨而不怒、悲中见壮,被誉为“盛唐之音”的典范。
第3首 唐朝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首诗写于李白流放夜郎遇赦东归途中。首句以“彩云间”烘托白帝城地势之高,暗喻脱离困厄的轻快。
后三句用夸张手法表现舟行迅疾,猿声与山影的快速掠过,传递出诗人重获自由的喜悦。
全诗节奏如江流奔涌,成为盛唐乐观精神的象征。
第4首 唐朝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诗前两句以清新笔调描绘送别场景,朝雨润尘、柳色新绿,暗含依依不舍之情。后两句将深挚别情凝于“一杯酒”中,以“阳关无故人”点出西域荒远与人生孤寂。
此诗以浅语写深情,当时即被谱为《阳关三叠》,广为传唱,成送别诗绝唱。
第5首 唐朝杜牧的《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人夜泊秦淮河畔,借歌女无意中演唱陈后主亡国之曲《玉树后庭花》,讽喻晚唐统治者沉溺声色、不思危局。
首句双“笼”字勾连烟月寒水,营造迷离凄清氛围,“不知”与“犹唱”形成鲜明对比,展现诗人对国运的深沉忧思。
第6首 唐朝刘禹锡的《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首诗通过朱雀桥、乌衣巷等六朝贵族聚居地的今昔对比,以野草、夕阳渲染衰败,更以燕子迁巢的细节,暗示豪门权贵的没落与历史无常。
全诗以小见大,凝练含蓄,体现中唐咏史诗的哲思深度。
第7首 唐朝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首诗以问答体开篇,“未有期”道出羁旅之愁,“夜雨涨秋池”以景融情,倍增孤寂。
后两句想象未来重逢场景,将当下苦涩转化为他日谈资,时空交错中深化了思念的绵长,体现李商隐诗特有的婉曲深情。
第8首 唐朝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首诗前两句以寒雨、孤山烘托离别的孤寂氛围,后两句自喻“冰心玉壶”,既表明自己虽遭谗言仍坚守高洁品格,又以嘱托之言传递对亲友的深情。
全诗托物言志,含蓄隽永,深见作者的品格。
第9首 唐朝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这首诗前两句追忆开元盛世在豪门宅邸频繁相见听曲的繁华,后两句转写江南暮春的落花中重逢,对比强烈。
全诗以乐景写哀情,将个人飘零、王朝衰败与时代巨变缩于“落花时节”中,被誉为杜甫七绝“压卷之作”。
第10首 唐朝张继的《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诗以月落、乌啼、霜天、渔火等意象编织出秋夜羁旅的孤寂清冷,末句以夜半钟声打破寂静,更添空灵悠远的愁思。
全诗声景交融,创造了中国诗歌中独特意象,成为旅愁诗的典型代表。
第11首 唐朝王翰的《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这首诗以豪饮盛宴开篇,“葡萄美酒”、“夜光杯”、“琵琶”等意象极富边塞异域风情。后两句笔锋一转,旷达豪迈的“醉卧沙场”背后,是“古来征战几人回”的乐观无畏。
此诗既抒发了将士们视死如归的豪情,又深刻揭示了战争的残酷,悲壮与豪放交织,被誉为盛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之一。
第12首 唐朝杜牧的《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首诗描绘秋山行旅所见。前两句勾勒出高远的山路、白云缭绕的居所,营造出清幽意境。
后两句是千古名句,“霜叶红于二月花”以强烈对比和热烈色彩,一扫传统悲秋情怀,赋予秋日勃勃生机,体现了诗人高扬的精神风貌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第13首 唐朝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首诗以朴素语言道尽人生易老、世事沧桑的普遍情感。“少小”与“老大”、“乡音无改”与“鬓毛衰”形成强烈对比,凸显时间流逝之痛。
此诗最妙在于结尾戏剧性的儿童“笑问”,于轻松场景中折射出诗人作为归客的陌生与酸楚,平淡中见深沉,感人至深。
第14首 唐朝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这首诗前两句用工整对仗描绘边塞夜景,“沙似雪”、“月如霜”营造出荒凉、凄冷的氛围。
万籁俱寂中,一声幽怨的芦笛声陡然响起,自然而然地引出了“一夜征人尽望乡”,将戍边将士共同的思乡之情凝聚在一个瞬间,含蓄蕴藉,力透纸背,是中唐边塞诗的绝唱。
第15首 唐朝刘禹锡的《竹枝词》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这首诗以清新明快的笔调描绘初恋少女的微妙心情。前三句写景叙事,最后一句巧妙运用谐音双关,“无晴”、“有晴”暗指“无情”、“有情”,将天气现象与人物情感天然契合,生动表现出少女听到情郎歌声后那种忐忑、猜疑又暗含喜悦的复杂心理,极富生活情趣。
第16首 唐朝韦应物的《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首诗是山水诗名篇。前两句写涧边幽草、深树黄鹂,一静一动,一俯一仰,流露出诗人恬淡自适的胸襟。
后两句聚焦晚雨春潮、野渡横舟,以“急”与“自横”形成对比,既描绘出荒津野渡的自然美,又暗含无人问津、自在而为的闲趣和一丝淡淡的寂寥,画面感极强。
第17首 唐朝岑参的《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这首诗写于诗人首次西行边塞途中。前两句极写思乡之情,“路漫漫”见空间之远,“泪不干”见情动之深,形象真切。
后两句峰回路转,在“马上相逢”的特定场景下,无纸笔写信,只能托人“传语报平安”。这最平常的家信口信,却蕴含着无比复杂的情绪,对故乡亲人的无限思念、旅途的艰辛以及一切尽在不言中的豁达与无奈。
全诗语浅情深,感人肺腑,是流传千古的名篇。
第18首 唐朝陈陶的《陇西行》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春闺梦里人。
这首诗是唐代边塞诗中最沉痛悲凉的作品之一。前两句以豪语起笔,写将士们忠勇歼敌、惨烈牺牲。
后两句笔锋陡转,将“无定河边骨”的残酷现实与“春闺梦里人”的温馨梦境并置,形成强烈到令人窒息的对比。
一边是已成白骨的冰冷事实,一边是妻子梦中盼归的缠绵热望,强烈对比揭示了战争带给普通家庭的悲剧,具有震撼人心的伟大力量。
第19首 元代唐温如的《题龙阳县青草湖》
西风吹老洞庭波,
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
满船清梦压星河。
这首诗意境无敌,前两句极写秋之肃杀,想象奇绝,萧瑟西风不仅能吹皱湖水,更能“吹老”湖波,甚至让神话中的湘君一夜愁白了头,将愁思实体化了。
后两句笔锋陡转,写醉后奇景,醉眼朦胧中,倒映星辰的湖水与真实的星空界限模糊,诗人仿佛卧在星河之上,“满船清梦压星河”将梦境之饱满、之清奇、之浪漫写得空前绝后,虚实相生,意境缥缈,达到了浪漫主义诗歌的极境。
第20首 唐朝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诗是送别诗名篇,李白于湖北武汉的黄鹤楼送别其挚友、亦是其无比敬仰的诗坛前辈孟浩然。孟浩然即将东下扬州。
李白此时正值壮年,对未来充满浪漫的幻想,而这次离别发生在一个最美好的时节,目的地是一个最富盛名的城市,送别对象是一位风流潇洒的诗人,这一切都注定了这首诗的基调不是悲伤,而是充满诗意的向往与豪迈的放飞。
第21首 唐朝杜牧的《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诗赋予清明节无限诗意,令人叹为观止。
那杏花春雨中的村庄,既是真实的酒家所在,更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温暖的诗意象征,在冷清中注入一抹亮色与希望,蕴含含蓄隽永的悠远情致,余韵袅袅。
朋友们,史上S级的21首七绝分享完了,还有哪些七绝可以和文中这些佳作相媲美?欢迎进行分享。
来源:驶向一江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