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现代农民 /散文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9 03:00 2

摘要:晨曦刚漫过田埂,李老四已立在地头。手中握的不是锄镐,而是台亮闪闪的平板电脑。屏上跳动的绿点,是他五百亩麦田的“生命图谱”——哪片地墒情不足,哪丛麦有虫害苗头,方寸屏幕里看得明明白白。他指尖在屏上轻轻一点,远处的喷灌设备便“嗡”地启动,银亮的水雾在朝阳里织出七彩

泥土的气息,向来是农人鼻间最稔熟的芬芳。只是今日的田畴间,这亘古的香气里,又揉进了几分新鲜的味道。

晨曦刚漫过田埂,李老四已立在地头。手中握的不是锄镐,而是台亮闪闪的平板电脑。屏上跳动的绿点,是他五百亩麦田的“生命图谱”——哪片地墒情不足,哪丛麦有虫害苗头,方寸屏幕里看得明明白白。他指尖在屏上轻轻一点,远处的喷灌设备便“嗡”地启动,银亮的水雾在朝阳里织出七彩虹霓。邻地的张老三踱过来,笑着打趣:“老四,你这哪是种地?分明是在指挥一场麦田交响乐!”李老四抬眼,眼角的皱纹里满是得意:“新时代了,咱农民也得换个活法!”

这“活法”的改变,远不止于手中的工具。镇上新搭起的“电商服务中心”,天天门庭若市。王家的红苹果、赵家的土蜂蜜,经几个年轻姑娘小伙的手,贴上二维码,就乘着网络飞向了天南地北。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刘家姑娘,大学毕业后没留城,反倒回村架起手机直播卖菜。镜头前,她捧着刚拔的青菜,侃侃而谈有机种植的门道,直播间里观众黑压压一片。菜畦成了直播间,锄头成了“道具”,老辈人起初摇头:“庄稼人不蹲田里干活,搞这些虚头巴脑的干啥?”可等看到自家的菜卖出了高价,便也捻着胡须笑叹:“这世道,还真不一样了!”

变的岂止是买卖的法子?黄昏时分,村委会前的广场上,音乐一准响起。劳作了一天的农人聚在这里,不再是蹲在墙根扯闲篇,而是跟着节拍跳起了广场舞。智能手机的光映着一张张带汗的脸,“微信步数破万”成了新的谈资。更有人牵头办了读书会,桌上摆的不再是《农谚大全》,而是海德格尔的文集与《诗经》。种了一辈子稻的老孙头,如今聊起天来,时不时会冒出一句:“人,要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听的人都笑,笑声里却藏着从前没有的光亮。

夜幕垂落时,田埂上空还盘旋着一架无人机,红灯在夜色里闪着,正用红外线扫描作物的健康。操控无人机的后生,三年前还在大城市送外卖。问他为啥回来,他挠挠头笑:“城里给人送饭,不如回家种好地。现在这地种得,不比在写字楼里差!”月光洒在金黄的麦穗上,也洒在无人机锃亮的外壳上,古老的土地与现代科技,在这一刻温柔地相拥。

深夜里,李老四还坐在电脑前,屏幕上跳着明日的天气预告与粮食市场价格曲线。蓝光映着他黝黑的脸庞,墙上挂着祖传的犁铧,铁尖上锈迹斑斑,却依旧透着老辈人的韧劲。一旧一新,两相对照,恍若隔世。忽然手机响了,是儿子从大学发来的视频,小伙子举着书本,兴奋地讲着刚学的农业物联网技术。李老四听着,眼角的笑纹又深了几分。

关灯躺下时,他望见窗外的星空格外清亮,千年不变的银河静静俯瞰着这片土地。地上的一切都在变,唯有星星依旧。可他知道,等明日太阳再升起,这片土地上又会生出新的故事——现代农民不再是泥土的“追随者”,而是土地的“主人”,他们用科技作笔,以智慧为墨,在古老的田野上,写下属于新时代的篇章。

泥土依旧芬芳,只是这芬芳里,早已奏响了新的乐章。

来源:闽生聊生活情感

相关推荐